首页 好句好段摘抄 数学实验课件精华

数学实验课件精华

以下是本站收集的关于“数学实验课件”方面的资料,供您参考阅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首要任务是准备好教案和课件,每位老师都必须编写教案和课件。制作针对性强的教学课件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数学实验课件【篇1】

一、优点

1、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1)增加了比一比、分类内容。(2)充实了认识图形的内容。先认识立体图形引出平面图形,并体验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增加了认识钟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整时、半时。(4)把10以内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成了1–5的认识和加减法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5)各单元初步渗透了统计、数据整理内容。

2、内容的呈献体现了儿童的已有缀和兴趣特点,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有关的素材。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如第6页的小白兔盖房子、第96页的在运动场上等等。

3、重视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增加了生活中的数,如教科书的第46页、第57页。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如:20以内进位加法中的9+5=(),可以用数数的方法:9、10、11、12、13、14;可以把9凑成10;还可以把5凑成10。并且凑十法降低要求,不再写出思考过程。

5、把旧教材的枯燥的文字叙述的应用题的内容,变为用数学的内容,改变成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图画,这样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在欣赏图画中学习新知识。

6、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老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教科书第39页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呈现了三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后面提出了一人问题:还可以怎样分?使老师可以创造性的教学。

7、教材的新

(1)新在体现教育观念上,按照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数学教育观,坚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教材安排了做一做、数学乐园等栏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实验、推理,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积累学习方法。

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这也是新的教学观念的体现。如在学习第几的时候,课本出示了一幅排队买票的情景图,并让学生指出谁排在第几。

(2)新体现在内容上,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在知识内容的构建上采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与童话故事作为题例,以利于引起学生的有效学习,使学生完成现实题材–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学习过程,形成从数学角度考虑日常事物的兴趣与习惯。

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增加了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又是个体发展所必需的统计知识等内容。

(3)新体现在编排上,设置小单元。数学课程标准确定的数学目标是多元的,因此必需充分注意这种多元的教学目标,以便于教师细致地、深刻地、准确的理解。教材设置小单元安排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相对集中,重点突出,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把握教学内容和认知目标的同时,去研究对数学的认识、情感体验、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等各个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任务、教学要求选择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4)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是教材新的另一体现。实验教材所选取的素材是生动有趣的,是学生所喜爱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8.教材的活

(1)活体现在教材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材倡导小学生在浓厚的问题情景中动手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思考,达到理性的认识。因此,教材为学生留有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利于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

如在学习《数的分解》这一部分内容时,教材分三个层次,让学生自主探索。第一层次,让学生通过操作得到4的三种分法,接着让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共同分5根小棒,掌握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5。第二层次,让学生自己填写6、7的组成,在活动中探索8、9的组成,并归纳出分的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从而得出10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10。

(2)活体现在教材选择的数学学习内容,不仅有现实意义,也富于挑战性,设置的问题具有启发性,有的问题还有利于学生开展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活动。

如在认钟表中有这样一道习题:过一小时是几时让学生思考。

(3)活体现在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而有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例如,学生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允许学生联系实际探索不同的算法,相互比较、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学习8加几,8+9可以把8凑成10,也可以把9凑成10。再如分类让学生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4)活体现在练习形式,大部分例题和习题以学生喜爱的形式出现。如跳绳、乘坐公共汽车、小动物找房子等,都是学生所喜爱的。

9.教材的实

教材首先是落实数学基本功。教材减少例题数量、避免过多重复的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此同时,通过富有情趣、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活动,保证学生打好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缺点

1、教材在章节的编排上有一定的缺点,如第五章分类应该放在第四章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前边,因为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中要用到分类的知识。

2、配套的教具、学具、练习题跟不上,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诸多不便。

数学实验课件【篇2】

一、设计理念

“总结提高——交流评价”的基本教学模式。

二、设计思路

(一)关于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3节“用替代物模拟实验”本课例基于学生的原有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摇奖出发:激趣引探,明确规则,举行摇奖,缺少工具?探究替代,导入新课。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实践操作,进一步营造和激发学习过程积极的心理氛围。例题选取,基于教材,而又超越教材,着以生活色彩,附以社会背景。德育渗透,丝丝缕缕,潜移默化,不失时机。整个教学活动: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小组合作,活动开放,成果共享。旨在让学生放飞思维,寻找替代物的乐趣,感受数学之美,切身体会,了解替代物的意义,体验数学价值。教学中,应以合作探索为主,利用集体的力量,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想象力,对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从而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二)关于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可以用替代物模拟实验的意义与方法。

2、会选用适当的替代物进行模拟实验。

3、培养实验习惯,掌握实验方法,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理解合作共享和支援帮助等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养成观察,探究事物的习惯.

(三)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过程

为体现本课的设计理念,我自主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即“回顾——-情景引入—引导探索—解决问题—>总结提高—交流评价”。

1、回顾:对前几节知识的复习与辨析。

2、情景导入: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摇奖出发:激趣引探,明确规则,举行摇奖,缺少工具?探究替代,导入新课。

3、引导探索.:注重对学生合作交流过程的指导帮助,养成他们正确的学习习惯,不制约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解决问题:通过实验以后,学生心中一定还会有很多疑问和困惑,如实验结果为什么不尽相同?任何图钉的钉尖触地的机会都是一样吗?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去寻找到答案,给出圆满的解释。

5、总结提高:教会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会>总结一节课的要点并随堂巩固,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数学习惯。

6、交流评价:要求学生课外交流实验结果和实验方法,相互借鉴补充,进行课外拓展,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综合能力。

以上是我的简要思路,由于水平局限,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指正。

数学实验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算法的比较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自己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以及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独立思考与善于倾听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笔算连续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连续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利用羊村为了迎接亚运盛会,举行了圣火接力赛,让学生通过口算来帮助小羊胜利的完成任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8+7= 9+5= 8+42= 46+9=

34+53= 28+12= 520+300=

师:同学们很顺利就迎接到了圣火,但如果想把火炬保留下来,必须打开密码箱才行,你们有信心把火炬保管好吗?现在请拿出练习本,用竖式算一算,密码是多少,看谁算得好。

学生独立用竖式进行计算后汇报结果并引导学生观察。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竖式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

师: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帮羊村完成了这意义重大的任务,村长为了表扬我们对他们工作的支持,决定请我们去参观野生动物园,高兴吗?准备好,看看你认识那些野生动物。

伴随悠扬的音乐,课件分别演示熊猫、东北虎、丹顶鹤、蜥蜴、青蛙、金丝猴、藏羚羊等受保护野生动物。

(1)引导学生观察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注意思考从“已知种数”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的数量有什么变化?并结合数据教育学生爱护野生动物。

(2)让学生仔细观察中国特有的种数的统计图表,说出表中的信息,并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3)出示第一个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让学生思考。

(1)师: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请用竖式算一算结果是多少。

(2)指名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计算。

(3)师生齐分析学生完成的情况,并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结合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把这题的计算过程再说一遍,突出“那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打开密码箱的两题和例题,同桌互相交流讨论,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汇报交流结果,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通过比较总结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特点并引出课题。

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

指名说出结果及计算过程。

(1)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同时指3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计算过程,教师巡视学生的完成情况。

(2)让3名学生当小老师,批改同学的计算。(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把算式的数抄错)

(3)集体评讲学生的完成的情况。

师:班长暖羊羊它负责小羊们的日常生活,但它不小心把小羊房间的钥匙给调乱了,你们能帮帮暖羊羊,把钥匙给配好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确!

指名学生说说如何算得又快又准。

师:暖羊羊为了感谢大家那么快就帮他配好了钥匙,就请我们去参观他们的农场。你们看,饲养园里养了什么?

巡视学生的解答情况,并指名说出解答的算式。

师:除了上面这个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的两位数加上的两位数加和是多少?

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实验课件【篇4】

新教材备课,总体而言,就是备教材内容、要求、理念和方法。具体说,要明确和熟悉二册教学内容及编排情况,把握各知识点前后内容联系发展和教学重难点,把握教材的整册、单元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三者关系,把握教材用以呈现数学知识所选用素材的编排意图和呈现知识形成过程的方式方法等。现结合上册新教材实践情况,就以下两方面对本册教材进行说明。

一、教材内容说明和建议

本册教材继续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并把认数和计算的范围扩大到100以内,安排了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同时安排学习位置(4课时),图形的拼组(2课时),认识人民币(4课时),认识时间(3课时),找规律(4课时),统计(3课时),数学实践活动(2课时)。连同总复习(5课时)总计十单元62课时。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口算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它不仅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口算的基础,也是学习笔算的基础。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认数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数概念不但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必备知识,而且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石,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计算及乘、除法计算的必须具备的知识,并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以上三方面数学知识是本册的教学重点,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和掌握。

整册教学内容安排,是以《标准》为依据,同时根据整套教材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总体结构以及第一学段目标进行编排的。注意扩展知识的范围,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与省义教二册比较,教材增加了位置、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四单元及两个数学实践活动的新教学内容。

空间与图形方面,在上学期体会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的基础上,学习位置和图形拼组,目的是通过摆、拼、剪、折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不要求教学它们的抽象特征的认识。因此,教学时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不能提高教学要求。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除了安排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法。这一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钟面和几时半后继续学习。时间对一年级儿童是比较抽象的。教学时应紧密联系实际,通过具体操作,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时间意识和遵守时间的习惯。

找规律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培养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的内容。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达到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统计是在一册渗透的基础上,正式开始学统计与概率初步知识。教学时,应让学生在主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对其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根据《标准》的理念和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虽然不单独出现应用题的教学,但都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本册教材采取了三个结的思路来安排这方面的教学。结合全册各部分内容,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内容,并提供了这方面的例题和练习。目的在于巩固提高,进一步培养这方面的解决问题能力。结合计算例题教学,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安排在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中(P.72,例3.4),目的是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训练数学思维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单元),安排学习解决在数学范畴之内已经符号化了的问题,以便学生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教材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纯数问题的编排方式有三种:1.由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或实物图)中的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P.1位置情境图,找规律情境图等。2.由情景图提供信息、数据,让学生搭配相对应的条件和问题,找出自己认为合理的加减法问题,解决问题。如P.61,例1等,练习P.18第13题等。3.给出条件问题完备的应用问题,借助情景图让学生理解意义进行计算。如P.60第9题等。在呈现方式上表现为创设或运用情境,发现提出问题,运用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解决问题。都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理念。解决问题内容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重要作用,既具有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有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时,对解决实际问题,应与计算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对相并和相差关系的数量关系,应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在经历建摸和解模中去理解把握。这对今后学习解决较复杂实际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应打好基础。

数与计算。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与省义教二册比较,在教学内容编排上,20以内的退位减法,重点安排十几减9口算的计算方法,并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不再安排7和6加几的例题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不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不安排在认数单元,放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教学。认数和数概念教学加强并增加了学生数感的教学内容,如百羊图及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数的关系的练习。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要求没有降低,仍然是36道口算题要达到熟练程度,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教学要求相对降低,教学要求只要会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学课时相对减少。呈现方式上重视和注重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性、开放性和合作交流。教学时,一是要加强认数和计算中的数感教学,要让学生理解所学的数和计算意义,学会用已学数及其关系表示和交流,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等,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二是计算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交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从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转到脱离实物及动作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要提倡是算法多样化,坚持算法多样性和优化性的统一。具体教学时应从三个维度去把握这一统一,其一从心理维度看,多数学生认同的方法;其二从教育学维度看,教师易教,学生易学的方法;其三从学科维度看,对后继知识的学习掌握有价值的方法。三是要把解决问题教学与计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好这一部分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本册教材的各部分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和人文思想,体现了《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如第一单元的坐标思想,函数思想(P13,4题,P76,9题等),分类思想(P70,9题),区间套思想(P44,8题)等,还有各单元的主题图及例题、练习中的情境图等,涵盖着丰富的人文思想教育信息。教学时都要及时渗透。

全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有11条(详见教师用书P.2-3)。各单元教学目标也已制订出,与一册一样,课时教学目标由教师自行制订。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航标,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缩点。正确把握和制订好课时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课时目标达成是全册教学目标达成的保证。如何制订好课时目标,根据一册的实际经验,首先是学习《标准》中关于目标的理念、要求、达成层次的真正内涵,同时结合全册教材的教学目标,认真研究,达到真正理解和把握。其次是理解和把握课时目标的过程性和针对性的属性。如数100以内的数的册教学目标是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单元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出100以内各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感受100以内各数就在身边(教师用书P.81)。体现了课时目标与册、单元目标之间过程性和后继各课时目标之间的紧密联系,也说明课时目标制订时要体现三位一体的目标理念和具体可操作的特征。在保证达到单元及全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因城乡间和班级间的学生存在着差异,课时目标的起点线要视班级学生的实际而定。

二、教学素材说明和建议

本册教材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了丰富多样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素材,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的有效措施。这样,以素材为依托,能给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和交流合作的时空,实现主动获取知识,经历情感体验,发展能力的目的。

全册单元主题情境图有6幅。就第六单元的统计,有关情境图,例题有7幅,做一做2幅,四个练习提供了24幅,占练习题总数的37.5%。情境图按观察和操作来分,单元主题图基本上是属观察探索类,例题和做一做的情境图属于操作探索类,练习中情境图的操作类占总幅数的25%。按认知角度来分,可分为理解和感知体会类。如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借助教材花圃图和例1的图境,引导学生观察花圃有许许多多鲜花场景,描述工人叔叔送鲜花的情节,使学生进入情境,并在其中发现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盒,还有多少盆柴花等问题,探索解决问题方法和思考计算方法,并通过合作交流活动,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多样性,其各自算法的特点。使教学经历了有序呈现,引入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过程,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如何有效地用好用足情境素材,上册实际经验值得借鉴。1.搞清情境素材的两种属类,依据教学目标,认真钻研,深刻理解图意,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突出数学味,把握呈现数学知识,数量关系,情感体会的基本思路,有序(动态)呈现和展开探索活动,2.在理解图意和把握其中的基本思路的前提下,可选择更好的教学素材进行替换,3.有条件的可运用现代信技术制作课件或寻找网上现成课件,没有条件的可土法上马因陋就简地制作课件。

教材中各部分内容的例题等图境,都明确要求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在观察中合作交流,在动手操作中合作交流,在探索活动中合作交流。如何在一年级学生中,根据图境素材开展适时有效的合作交流活动,一册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1.根据教学内容的呈现过程中的重点和认知难点,组织适时的交流合作,不搞指令性合作交流,同时合作交流的要求和目标要具体明确,有难度教师要予以引导,2.合作交流的形式要多样,组织分工要明确,人数不宜于太多,以两人小组为主,以图景实物为依托,合作时间不宜于过长,以观察操作性为主,议论性为辅,3.讲究合作交流的实效性和要特别重视合作交流的配合、表达、倾听等习惯的培养。上述两大问题的解决方法虽然在一册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仍有差距,希望实验教师开展行动性的课题研究。

数学实验课件【篇5】

复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整合,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但是,复习不是旧知识的单一重复,机械操作,应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提升。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复习计划。

一 选择题 20 260 86%

二 填空题 20 186 90%

三 解答题 计算题 30 418 85%

作图题 6 44 92%

应用题 24 513 77%

一 选择题 20 160 91%

二 填空题 20 149 92%

三 解答题 计算题 24 185 91%

作图题 6 33 94%

应用题 30 697 75%

一 选择题 20 141 93%

二 填空题 20 205 89%

三 解答题 计算题 30 363 87%

应用题 30 279 90%

一 选择题 20 175 90%

二 填空题 20 205 89%

三 解答题 计算题 26 314 87%

作图题 10 28 97%

应用题 24 246 89%

从以上单元检测的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在计算上,学生计算的准确率不高。主要表现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连续进位、连续退位)、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有余数的除法这几方面。由于计算难度加大,涉及的计算知识点增多,所以学生容易出错。另外,在递等式计算上,也是学生的薄弱方面。

2、在概念的理解上,部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比较模糊。如:长度单位,学生对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这些长度观念不清晰,因此,当要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时就容易出错。

3、分析、解决应用题的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解决二步计算的应用题中,部分学生没有找准中间量或只求出中间量就止步了。还有部分学生没能抓住主要的已知条件去解决问题。

4、在解题的技能、技巧上有待加强。如:做选择题时,可以采用直接答题法、排除法、检验法等。

万以内的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时、分、秒,毫米、分米、千米和吨,分数的初步认识。(本册第八单元“可能性”和第九单元“排列、组合”是为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而安排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复习。)

1、比较熟练地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增强估算意识;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2、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有余数的除法,会解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

3、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并能够解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实际问题。

4、初步认识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会画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5、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进行时间的简单计算和估计。

6、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建立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长度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估计。

7、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初步体会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都是分数;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计算。

重点:熟练地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并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中的连续进位乘法。

第一节 数 与 代 数 万以内的加、减法 1、进一步掌握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

2、能够正确,迅速 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掌握笔算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第二节 有余数的除法 比较熟练地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掌握笔算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第三节 多位数乘一位数 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掌握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第四节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

2、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计算。 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初步体会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都是分数。

第五节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运用有关的加减乘除法知识分析解题思路并解决问题。

分析解题思路并解决实际问题。

①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②在解决二步计算的应用题中,找准中间量。

第六节 空 间 与 图 形  毫米、分米、千米和吨 1、进一步理解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

2、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3、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画线段。

4、进一步理解吨的质量概念,熟记1吨=1000千克。 1、建立清晰的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和吨的质量观念,结合实际情况正确填单位。

2、能够进行长度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估计。

第七节 四边形、周长 1、初步认识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会画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

3、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

2、能正确指出图形的周长,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第八节 常用的量 时、分、秒 1、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熟记1分=60秒,1时=60分。

。 1、建立清晰的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熟记1分=60秒,1时=60分。

测量 1、毫米、分米的认识;

2、千米的认识;

3、吨的认识。

1、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毫米、分米、千米、吨的机会少,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空间观念形成的程度不深。

一头大象的重量约是5(千克 ) 1、对较小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引导学生用自己身体或某一具体实物形成这些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表象。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有多长”,“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对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可采用小组合作测量的办法,加深体验“1千米有多远”,“多少个同学的体重合起来是1吨”。

3、先估测,再实测。

4、对比法,理解选择哪个单位更合适。

2、对单位间的进率认识不深,容易混淆。

60毫米=(6000)厘米 1、建立清晰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表象

2、熟记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进率。

3、辨析相邻单位间和不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1、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加、减法的验算。 1、漏加进位“1”和漏减退位“1”。

1、通过摆小棒演示,进一步理解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的算理。

2、进行进位和不进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进位、退位和不退位、连续退位和连续不退位的对比练习,避免学生出现定势思维。

3、针对漏加进位“1”和漏减退位“1”,进行专项练习。

如:   4  7  9               6  1  3

1、通过摆小棒演示,进一步理解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的算理。

2、进行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和不连续退位的对比练习。如:   402-71

四边形 1、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2、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和应用;

3、物体长度的估量。 1、画平行四边形容易出错。 1、明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2、画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一般先出相邻的两条边,在分别画出它们的对边。)

典型错例:用两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如图:

它的周长是( 8 )厘米 1、理解周长的含义。

1)先描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再算一算它的周长是多少?

2)把这个长方形剪成2个相同的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两个正方形周长之和等于原来长方形的周长吗?为什么?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知道求组合图形的周长不是各个小图形周长之和。

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没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试商的方法。

1、借助图形,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明确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3、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口诀,进行最大能填几的练习。

4、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检验方法。

2、对“余数〈除数”的定理的理解不深。

典型错例:

1、演示操作,进一步理解“余数〈除数”的定理。

2、对比性练习,加深理解。如:

3、在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题中,单位名称的书写。

典型错例:有44个同学参加植树活动,每组有6人,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出几人?

借助图形,理解有余数除法中“商表示什么?”“余数表示什么”,掌握单位名称的书写方法。

4、“加1”的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题。

典型错例:1壶茶可以倒6杯,来了16个客人,至少需要几壶茶?

答:至少要2壶。 结合图,帮助学生理解商和余数的含义,从而理解剩下的人还要1壶。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