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笔记摘抄 《中国大历史》经典语录句子摘抄大全

《中国大历史》经典语录句子摘抄大全

该书是历史学家黄仁宇体现其“大历史观”的一部专著,它旁引了不少研究内容,分析中国历朝发展的问题,从欧洲的历史,以至经济学都有利用。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倡导“大历史”(macro-history),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纳领,然后在与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国过去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而为一个现代国家,影响到10亿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其情形不容许我们用寻常尺度衡量。不以道德论史,不以考据为文,纵横捭阖梳理千年历史,三言两语点破王朝利弊,尺度拿捏之处尢见黄仁宇独到的史家眼光。黄仁宇这部书以短短的二十余万字的篇幅,勾画了整个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全貌。但是,他不是以其短、或未能对于历史的人物与事件细细地加以描述来显示其“大历史”的特点的。大历史之为“大”历史的理由在于,作者一改以往中国历史学家的著述进路,不以史料的堆砌为著述的目的,也不以单一历史事件的描述为著作的主要关注点,更不以对接近作者时代的历史大事的欢呼喝彩为能事。在著作的意图上,首先确立起一个大意向,“利用归纳法将现有的史料高度的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和西欧与美国史有了互相比较的幅度与层次,”然后去做进一步的研究。可见,这种“大”历史的著述方式,注重的是对历史宏观线条的勾画,注重的是历史本身相沿成型(即汤因比所说的文明类型,或斯宾格勒所说的文化形态)的状描,并且是在区域历史的相互比较中凸现其历史特质。这种历史著述,固然没有引经据典满篇考证那样的学理感,没有继承传统史学用以佐政或臧否人物的用途,但是却可以使我们免除习史的价值负累。因此,我们不必将历史读作“资治通鉴”,不必将历史认作弘扬某种道德理念的工具。跳出历史“应当如是”的价值旋流,满足今天人们习史对历史“何以如是”的因果关系的好奇心。小编整理了一些《中国大历史》经典语录句子摘抄大全,一起来看看吧!

1、几百年来中国依赖一种世袭的武职人员,他们在技术上的教养不深,也依赖一个以文字见长的官僚机构,他们一时形态的凝聚力成了这永久组织的磐石。这样的安排不斤斤计较技术上之进步,只图赢得社会的安定,因之构成了全国的均匀一致,使帝国无可动摇。

2、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农业形态的官僚体系。而纷扰的战国能为秦所统一,无疑的,它们也是幕后的重要功臣。

3、保守的力量做主,中国就像一个庞大的”潜水艇夹心面包”。上面一块长面包称为官僚阶级,下面一块长面包称为农民,两者都混同一致,缺乏个别色彩。当中的事物,其为文化精华或是施政方针或是科举考试的要点,无非都是一种人身上的道德标准,以符合农村里以亿万计的小自耕农的简单一致。以这道德标准辅助刑法,中国缺乏结构上的实力足以成为一个现代国家,缺乏必要的应变能力

4、儒家基本的教条为本身的控制,对人的揖让,可是最后的裁判权出自龙椅,则又倚靠当今天子的自持能力而定,当中互相矛盾之处足使超级政治家得有无限的机缘,进退之间,作攻防的决策。这也是中国政治史的中心主题。在这关头,李世民与武则天具有相同之处:他们都知道如何采取主动,先下手为强。

5、中国的农民和塞外的牧人连亘了两千年的斗争 纪录,回顾起来,欣喜的成分少,仇恨的成分多。尤 其是气候不利的时候,马背上的剽窃者就不由自主地 打算袭取种田人,后者通常有半年的积蓄。零星的侵 略可能扩大为战事,防守者则企图报复,有时也全面 出击以图先发制人。

6、假科学说真问题的方式,迹近于迷信,暴露了当日读书人承受了至大的压力,他们急不暇地务必将天地的现象予以直截的解释。

7、“包括了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加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8、全国的国防线大致 与 15英寸的等雨线符合,这是世界上最长的国防线,不仅为无数战士留下了辛酸的记忆,也是中国妇女流 泪的渊薮。总之它在地理上构成第三个因素,注定着 中国农业社会的官僚机构必须置身于一个强有力的 中央体系之下。

9、当骚乱普遍化时,各处村落组织自卫武力,筑坞壁自保,其成例已在黄巾叛变时开始,及至公元4世纪,已构成华北的普通现象。

10、西方人士认为中国人之保守性缘出于环境上有一成不变之因素在。
中国边防问题与中国文化之源起几乎同一长远。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