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句好段摘抄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模板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模板

伴着我们工作的不断优化,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范文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你是否需要一些实用的范文呢?也许以下内容“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模板”合你胃口!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篇1

教师组单县高老家乡中心小学王方良

读了闫学的书,我一直在想:我想成为什么样的老师?我不仅对书中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也有了深深的敬意。

他用真诚的心、坚强的毅力和辛勤的工作,在人们心中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用的人才。

不可质疑,作为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是幸福、快乐的,因为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都献给了孩子们”。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很高兴,因为苏霍姆林斯基就象一座世界教育史上永不熄灭的灯塔,它指引着我们,让我们明白,在传统教学理念与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斗争中,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改变我们的一识,提高我们自己的内涵。

以下使我的一些真实的感受,这也是即将为“我想做这样的老师”所迈出的第一步:

一、让孩子快乐的学习

教师的智慧就是“给孩子们指明学习的方向”、“传授一定的知识,启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课堂教学除了传授一定的知识外,还应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激励他们努力跳出课堂的范围去阅读、研究和思考。这就在于教师的教育素质,对书本的力量的无限信仰,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条。

只有这样,课堂才不会成为一个灌输和接受现成真理的地方,一个让人们感受到自身理性存在的地方,一个自由交流思想的地方。我觉得要在今后的课堂上,让课堂成为自己表现得舞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他们的教育技巧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表现自我,即把自己的精神财富展示在学生面前”。

作为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知识,精通所教学科的教材。有句好话:给学生一杯水,老师首先要有一桶水。

可是,在信息**的时代,我认为不对。一桶水不够。我们需要挖一个泉水,有淡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我相信老师或多或少都有在课堂上被要求的经历。

毕竟,人脑不是电脑,总会有知识漏洞。“是故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精彩。

因此,开凿一眼泉,是当务之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通过广博的阅读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个人的文化底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上课并不象把预先量好、裁制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问题的本质在于,我们工作的对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心灵手巧的孩子。因此,真正的教育技巧和艺术在于,一旦有必要,教师可以随时改变教案。

对一个好老师来说,好的一面是他能感受到班级发展的逻辑,使班级结构服从思维规律。”发掘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这节,里面就描述到:每一个儿童都具有差异而丰富的生长背景,教育必须充分关注这一点,真正把人看做生气勃勃的具体的人,使教育活动向个别化迈进。

二、正真的去爱学生

书中有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孩子喜欢的是那种喜欢自基的孩子,不能离开他们的人,觉得和他们交往是一个幸福快乐的人。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首先自己必须先爱学生。

一。在课堂上,要扩大关注点,关注每个孩子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及时宣传好的一面,纠正坏的一面,让每个学生充分利用课堂上的40分钟,学习更多的新知识。

2。闲暇时,我们不应该吝啬我们的关心和爱。我们应该多蹲下来和孩子们聊天,多和孩子们玩游戏,让自己融入孩子们的童心世界,让孩子们觉得自己的老师就像一个大姐和一个大朋友。

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态度要保持一致,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感情、偏袒、庇护一部分学生,鄙视、冷淡另一部分学生,要一视同仁,批评和表扬要恰到好处。学生的情况是多样的,有不同的个性,能力,智力,行为和家庭。爱听话懂事的孩子,爱聪明的学生是人的天性。

但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你凭自己的感受行事,那是一种狭隘的偏爱,一种不公平的做法。教师感情的倾斜,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心理倾斜。学生不一定都会明白地用语言来表达对老师的意见,然而他们心里的感受是非常清楚的。

即使你采取了不公平的措施,即使你不想,它也会毁掉你长期的公平声誉。当我们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我们就会以最博大的爱与理解去对待孩子,从而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教师的责任感体现在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体现在教师的日常工作细节中。要对学生负责,就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学校的言行,发现问题,及时耐心地开展教育,动之以情,动之以理,导之以行。对学生在校的每一天负责,对学生的一生负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番话:“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种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人。” 我不禁想起我们班的几个调皮的孩子。

这几个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特别的调皮捣蛋,凡是打架呀,上课违反课堂纪律等总是这几个孩子,平时上课时不是自己坐着玩,就是不断做些与课堂无关的事,常常引得其他的孩子也不能正常的学习,课后作业总是不能完成,是各科老师最为头疼的,起初我对他们也很排斥,但是在阅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决定要多多去关爱他们,给予他们母亲般的温暖。此后,他们的父母积极的配合老师,调整家庭教育方法,给予们应得的父爱和母爱;让他们明白自己应怀着感恩的心来报答父母及社会,在教学中,我继续加强对他们的关注,给予他们关心和爱护,并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感知父母的爱,他们也对我产生了强烈的信任感,有什么心事总第一个向我倾诉。现在孩子们变得很开朗,与同学的关系也大大改善了。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告诉我怎样的老师才是一名好老师,并教会我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它就像是我教学生涯中的一盏明灯,指引我成为一名好老师!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篇2

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有感最近,我看了《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书中提到教学管理,不单单是纪律、守则、规范、惩罚、批评、表扬、鼓励,等等,在学生管理这个问题上,他注重实在的建设,反对虚化的要求与规定,他反对清规戒律,认为建立在清规戒律基础上的教育,实际上会把儿童变成孤独的人,会使他对周围世界失去人应有的情感反应。他强调不应该让学生理解“不许”、“禁止”意味着什么,更应当使学生能够确信什么是“应当”的和“必须”的。比如,有一位家长,面对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非常沮丧。

后来他禁止孩子上网,不给孩子一分零用钱,规定孩子放学后必须马上回家,孩子回家后,他便把孩子关在房间里,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然而,后来,这位家长痛苦地意识到,孩子偷了同学的钱,逃学去了学校附近的网吧。我想,如果这位家长不仅禁止孩子玩网络游戏,还帮助孩子在其他领域找到一些乐趣?

比如,给孩子推荐一些好书,带孩子去看几场好的电影,培养孩子对某一项体育运动的兴趣,或者在**、美术等领域做一些尝试,等等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书中这样写道:不要这样教训孩子:“不许摘校园的花。

”而应当这样对他们说:“每一个人都应当在校园里载一株花,精心地去照料他。”的确,假如一个孩子在校园里栽下了一株玫瑰,他给它灌溉、施肥,为它发出的每一颗幼芽而惊喜,为即将开放的每一个花苞而欢欣,他会随意地去采摘那些花吗?

当然不是。我认为这是教育的艺术。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篇3

我相信,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有文采、有爱心、有恒心的人,当世已经没有几个,甚至已经没有一人。

他,可以发自内心地爱每一个孩子,爱他们的缺点,爱他们的优点;他,可以把大自然融入他的课堂,让孩子们在享受自然中学会知识;他,可以用多样化的方法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一切;他,可以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在陪伴孩子们的过程中,也保持着自己不变的激情。

他,从来不曾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他,从来都是用宽容和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他,就一个字:爱。

我和他,岂止是云泥之别?看得多了,听得多了,我慢慢地醒悟了,我,从来都不曾是一个真正的语文老师。

自以为,我可以是独一无二的,后来发现,我有的,别人都有;我没有的,别人也都有。原来发现真实的自己后,是这么痛苦。之前的工作经历对我来说,好像变成了空白一般,我做到的,不及优秀老师的千分之一。苏霍姆林斯基,你点醒了我。

我的身边有很多苏霍姆林斯基,我再也不敢随意摇摆,我想,我也应该寻找自己,我的路还有很长很长,我虽然不是那么好,但也不是一点都不好,向着我的方向,我要出发了。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篇4

大井寄宿制小学刘文涛

读书能让人保持平淡的心境。确实,有些人把阅读比做精神呼吸。厌倦了工作,读了一段,在浮躁的现实中找到了一套安静的公寓。这本书的魅力在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爱读书的人,必须是一个文化素质高的人。可见,作为一名教师,读书更为重要。

看到《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的自序时,我不知道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想成为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的老师,但当我品味完第二辑的文章以后,或许我已经有些了解作者的想法。

笔者认为,现在的教师只强调对后进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掌握,而忽视让学生遵守,养成习惯,言行脱节。根据作者的这一内容再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想想真的是有这样的困惑。 新课标下的“后进生”不仅是学习、纪律、思想品德方面相对落后的学生,如今还包括团结协作、性格、情感、信念等方面上的相对落后。

他们不仅给教师带来繁重的工作,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管理,就会给社会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后进生表现各不相同,有的孤僻、自私、不合群、有的敏感、好斗、有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考试恐惧,有的同学为了躲避同学的歧视逃学旷课,心中充满了仇恨,有的甚至偷东西,破坏公物等。这些学生是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及个性心理的差异,加之于一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手段的粗糙而形成的产物。

读书能让教师博学多才,悟性提高。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不能像以前那样照本宣科,而应与师生互动,与实际生产发展相联系,不断拓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而且要有良好的理解力。今天的阅读体验是明天的课堂实践。

只有教师多读书,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才能在课堂上如鱼得水,才能一次又一次地掀起课堂高潮。这样,学生就会在享受中快乐学习,教师就会在享受中轻松施教。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以文艺的形式阐述道德教育。例如书中的小故事《嘲笑老奶奶》。有一天孩子在操场上踢球。

他们玩得很开心,很快活。一位很老的老奶奶从操场旁走过。她眼神不好,走得很慢,用拐棍探索着路。

一个孩子扔了一个球,球刚滚到奶奶的脚边,碰到了她的拐杖,拐杖就从她手里掉到了地上。奶奶停下来不知所措。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她弯下了身,寻找着拐棍,而拐棍早已飞得老远了。

老奶奶看不见它。孩子们笑着,而老奶奶站在那里哭。谁也没有想到他们在这一时刻正在做着一件大坏事,这就是一个人嘲弄另一个人。

还有《为什么奶奶走了》三年级的小学生玛里卡要去上学,妈妈在为她准备。她为玛里卡熨裙子并帮她穿好裙子。然后给玛里卡戴上红领巾。小女孩不久前加入了少先队。

然后又帮玛里卡穿好红皮鞋。玛里卡不喜欢红皮鞋,她说:“我想穿绿皮鞋。

”妈妈给了她绿皮鞋并帮她穿好。但绿皮鞋也不合小姑娘的心意。她脱下了绿皮鞋,对妈妈说:

“我想穿黑皮鞋……。”妈妈递给了她黑皮鞋并帮她穿好。奶奶做在窗旁。

她看着玛里卡,摇了摇头。当玛里卡说她不喜欢黑色鞋子时,奶奶重重地叹了口气,走出了房间。为什么奶奶走了?

作者使用的语言亲切、朴实、具有儿童韵味。抒情的语气和诗一的风格缓解了个人作品的直接教学和道德说教,给人们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读书能提升教师心灵修养。读书不仅能增加知识,开阔视野,而且能滋养我们的生活。人们常把教师看作是有知识、有文化、有文化的人。无论他们说什么、做什么,都必须有高标准、严要求。他们总是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工作。

一个有读书***教师,经过书籍日积月累的浸润,气质就会逐渐变得高贵而不媚俗,性情逐渐变得细腻而平静,内心逐渐变得博爱而不自私,一句话,读书可以使教师的灵魂变得高尚而伟大起来,这样的教师,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师》读书心得

大井寄宿制小学张彩玲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每一辑的开头都有这样的一句话:苏霍姆林斯基,一个为了孩子而来到这个世界的人,作为一个教育家,他无疑是最成功的,在他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他把整个心灵献给了孩子们,作者闫学老师把苏霍姆林斯基比作教育史上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并直言:我想从事这样的教育,我想做这样的教师,在读完这样的书时,我对他的一些思想进行了解读,给我指明了方向,我不禁也想说:

我想做这样的教师。

让学生喜欢自己,喜欢所教的学科,这谈何容易,每个孩子的兴趣不同,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或不感兴趣,当遇到这些学生时,教师们都应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鼓舞,启发学生,让学生在这一领域找到自信。有了学生的自信,他们在其它任何领域都会有同样的自信。努力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陪伴他们慢慢成长。

与自己的书相遇,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管理学校的重要思想,也是闫学老师所追求的教育理念,不管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有阅读习惯,在阅读种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阅读中改进,反思学生在阅读中与一位大哲学家,思想家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已达到自我教育的母的。

我想做这样的老师,让我的学生们不会后悔多年后遇到这样的老师,怀念他们在学校度过的岁月。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大井寄宿制小学:梁文琴

暑假里我认真的读了《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收获很大。我不禁希望我们的教育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我们的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老师。我一边读书一边慎重的反省自己,以致内心波涛起伏。

有时兴奋,有时满足,有时羞愧,有时内疚。尤其是当我读到《教师的公正》一文时,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仔细审视我的公作是否达到了公平和公正。

把师爱平分给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这是教师从教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也是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重要内容。教师的公正、无私、善良、正直,能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体验到公正的合理性,从而成为他们成长的健康心理的基础,有利于影响和激励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优秀品质,有利于得到学生的信赖和尊敬。要形成健康的教育活动局面,就要利用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极性和主动性。

反之,教师的偏私与不公,必然使学生失去公平感,造成感情的压抑和心理的不平衡,挫伤学生学***求上进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对学校的信任,甚至对社会的信任,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优秀品质的培养。教师公正是教育公正的核心内容,是一条至关重要的职业道德范畴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公正是人类的的始终追求,在社会教育关系中实现公正,是历来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们竭力倡导的,从大教育家孔子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公正思想算起,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尊重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只有平等对待学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畅通教育渠道。

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态度要保持一致,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感情、偏袒、庇护一部分学生,鄙视、冷淡另一部分学生,要一视同仁,批评和表扬要恰到好处。学生的情况是多样的,有不同的个性,能力,智力,行为和家庭。爱听话懂事的孩子,爱聪明的学生是人的天性。

但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你凭自己的感受行事,那是一种狭隘的偏爱,一种不公平的做法。教师情感情向必然导致学生心理倾向。学生不一定都会明白地用语言来表达对老师的意见,然而他们心里的感受是非常清楚的。

你即使采取一次不公平的措施,也会毁掉你长期建立起来的公平声誉哪怕你是无心的。

教师或许不曾想到,学生被自己偏爱也常常会引来许多麻烦,如被同学们孤立等等。从另一角度说,由于老师的偏爱,有些幸运的机会可以轻易到手,使这些宠儿不必再艰苦奋斗,久而久之,这些宠儿便失去了生存的本领,专门寻求别人的保护与宠爱,其命运如何可想而知之。所以,教师必须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都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成为集体的主人。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篇5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借暑假闲暇之际,我拜读了《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开始只是随手翻开看了看,可是渐渐就被它吸引了,越读越觉得闫老师写得贴近我们教师的生活,给我们点亮了一盏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的明灯,正像书中自序中写的那样:我想做这样的老师。

一.孩子喜欢那些喜欢孩子的人书中有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样一段话: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种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人。要让学生喜欢自己,首先,他们必须爱学生。

在课堂上,要扩大关注点,关注每个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宣传好的一面,纠正坏的一面,让每个学生充分利用课堂上的40分钟,学习更多的新知识。课余时间,不能吝啬自己的关心和爱心,蹲下身子来多与孩子们聊聊天,多与孩子们做做游戏,让自己融入到孩子们的童真世界中,让孩子们觉得自己的老师像个大哥哥,像个大朋友。当我们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我们就会以最博大的爱与理解去对待孩子,从而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二.做一个健康的、对学生负责的老师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态,首先老师要有健康的心态。无论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只有我们的老师用心去处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要有责任心。这种责任感不是说出来的,而是体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体现在平时工作的细节上。

要对学生负责,就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学校的言行,发现问题,及时耐心地开展教育,动之以情,动之以理,导之以行。对学生在校的每一天负责,对学生的一生负责。3、 教师课堂就是要展示自己的诚意,不是看了几本教育书籍就当好老师,而是在我们的是范教育工作中多思考、多探索、多实践。

“我想做这样的老师”阎学老师的话,多么朴实而有启发性、指引性,我也想做这样的老师!我今后的的教学中我也想做,要力争在不断地探索中努力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老师。我对在课堂上做一个自我表达的老师的理解也要求我们做一个有个性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年轻的老师不仅吸取了名师的教学经验,而且把一切都模仿得很详细。甚至走路和说话的姿势也越来越像指导员。我觉得这样的老师没有自我,没有个性。机械的模仿和生搬硬套是没有前途的。

在我这个年纪,我有一些教学实践的经验,随着我对学生的理解,我应该寻找一种适合我的教学风格。这就在于老师的教育素质,以前自己对看书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是慢慢的受到读书氛围的熏陶也喜欢上了读书。读完这本书,我知道我的想法是错误的。相信书的力量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条。

只有多读书,才能丰富我们的文化和教育。只有这样,课堂才不会成为一个灌输和接受现成真理的地方,一个让人们感受到自身理性存在的地方,一个自由交流思想的地方。以前总觉得自己平时上课缺少一种东西,那就是激情。

我觉得要在今后的课堂上,让课堂成为自己表现得舞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他们的教育技巧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表现自我,把自己的精神财富展示在学生面前”,做一个富有自己独特个性的老师。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篇6

以致每节课我都会多看这些学生几眼,眼里充满了愧疚与迷惑:小小年纪就在无形中被别人分成了三六九等,这是他们的错吗?我该怎么做呢?想着这些孩子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做作业,我心中非常懊恼。但我想得更多的是不管他们表现如何,他们仍是我的学生,我必须一视同仁。这也许就是公正在驱使着我必须做一个公正的教师。

教师公正是教育公正的核心内容,是一条至关重要的职业道德范畴。公正是人类的的始终追求,在社会教育关系中实现公正,是历来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们竭力倡导的,从大教育家孔子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公正思想算起,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尊重学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只有平等地对待学生,才能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打开教育的通道。

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态度要保持一致,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感情、偏袒、庇护一部分学生,鄙视、冷淡另一部分学生,要一视同仁,批评和表扬要恰到好处。学生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个性有不同,能力有差异,智力有高低,品行有上下,家庭情况有差距。爱听话懂事的孩子,爱聪明伶俐的学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单凭自己的感情行事,就是一种狭隘的偏爱,一种不公正的做法。教师感情的倾斜,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心理倾斜。学生不一定都会明白地用语言来表达对老师的意见,然而他们心里的感受是非常清楚的。你即使采取一次不公平的措施,也会毁掉你长期建立起来的公平声誉哪怕你是无心的。

教师或许不曾想到,学生被自己偏爱也常常会引来许多麻烦,如被同学们孤立等等。从另一角度说,由于老师的偏爱,有些幸运的机会可以轻易到手,使这些宠儿不必再艰苦奋斗,久而久之,这些宠儿便失去了生存的本领,专门寻求别人的保护与宠爱,其命运如何可想而知。所以,教师必须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都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成为集体的主人。

把师爱平分给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这是教师从教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也是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重要内容。教师的公正、无私、善良、正直,能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体验到公正的合理性,从而成为他们成长的健康心理的基础,有利于影响和激励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优秀品质,有利于得到学生的信赖和尊敬。形成健康的教育活动局面,有利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反之,教师的偏私与不公,必然使学生失去公平感,造成感情的压抑和心理的不平衡,挫伤学生学习与要求上进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对学校的信任,甚至对社会的信任,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优秀品质的培养。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篇7

假期中,我随心地慢阅读了《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让自己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中多次提到苏霍姆林斯基那浩瀚如烟的巨著,多次提及那浩如烟海的广阔思想,本书只是作者结合当下教学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及对苏霍姆林斯基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作出的一些想法,同样在对苏霍姆林斯基童话般的教育教学向往、憧憬的同时也让我再一次陷入了对现在教育状况的一些沉思。

书中好多内容都设计了我面对的“无法解决”的问题,有的简直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现行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会不谋而合的大众想法,然而这些想法在阅读过后可谓真的是又一次心灵的撞击,就这样在我阅读的过程中有了很多次反问、甚至质问;很多次无奈、叹息;很多次向往、膜拜;很多次感慨、激动……

无限相信书本的力量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条,这在他对教师的教育遗志中也被庄严地提到。其实这一点对于教师而言无须多言,每一个教师都深知阅读的必要,诚然明白是一回事落实是另一回事,和书中所写的一样,作为现代大教育环境背景下的我们,面对了大量的复杂工作,工作量达到20时每周,面对每天都需要“处理、解决”的学生,面对公开、汇报等的筹备,面对各级各类的比赛,为职称评定的诸多奋斗……所以我们可以大声地喊出“实在抽不出时间来看书”。

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到了帕夫雷什中学一位30岁的历史老师,他非常优秀,以至于听力老师和视觉导演都很着迷,忘了记笔记。当被问到这位历史老师花了多少时间准备这样一个精彩的章节时,他的回答是:一辈子准备好每一个章节,但今天只需要一分钟。

其实透过他的回答,的确可以感受到这位教师以其丰富的底蕴,自己广阔的视野对学生进行了一场知识的感染,在他的堂上或许早已经超越了教材教参,他就是凭借了自己强大的知识优势和精神魅力,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甚至照亮了学生今后寻求知识和人生理想的道路。我想这样的堂是每一个老师的追求,或许这不是神话,只是需要我们有更丰厚的知识底蕴,试想作为一个教师上时已经不被框于本的本来结构逻辑中个,可以随意调整自己,关注学生的表现,随时可以与学生进行谈话式的教学,在丰盈的知识长河中学生当然会自由驰骋。所以不管你有多忙,你一定要坚持读书,不是为了任务,而是为了你自己,正如其中一章所提出的:

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让阅读成为我们呼吸时的自然行为。

教师只有读书,才能最终成为改善教学状况的主要依靠。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能够灌输和接受现有真理的地方,才能成为感受自身理性存在、实现思想自由交流的地方。事实上,这本书中提到的许多内容无疑表明了阅读的重要性。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篇8

近期认真仔细阅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我一边读书一边慎重的反省自己,以致内心波涛起伏。有时兴奋,有时满足,有时羞愧,有时内疚。我特别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读到这样一段话:

“当一种教育能够让孩子如此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这种教育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教育,也是真正的教育。当一个教师能够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发现生活的美,感受到世界的永恒,这样的教师就是真正的教师,也是最优秀的教师。

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想成为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的老师,当我仔细读完文章以后,我觉得自己能够走进了作者的内心。在作者看来,现在教师对后进生教育只强调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掌握,忽视让学生去遵守,去形成习惯,言行脱节。根据笔者的内容,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确实存在这样的困惑。

“后进生”不仅是学习、纪律、思想品德方面相对落后的学生,如今还包括团结协作、性格、情感、信念等方面上的相对落后。后进生表现各不相同,有的孤僻、自私、有的敏感、好斗、有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厌倦、考试恐惧。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抓住心理特点,从大处着眼,从小处人手,认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才能真正实现转化的目的。

1、 智力因素导致的后进生管理。

智力因素包括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知能力等,多数孩子的智力因素是差不多的,但也有个别智力较差,表现在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背诵能力、分析能力认识能力差。虽然我努力学习,但还是落后了。对于这种学生急不得,像我们班的明玉就属于这种情况,班级工作非常积极,对学校布置的任务也能及时完成,作为中队长学生常常觉得她学习不够优秀而对她有意见,我利用她的优势及时表扬她,多鼓励她,不把她的目标定的太高了。

只要每天都有进步,让她每天看到希望。我发现她近年来在学习和练习书法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2、 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后进生管理。

班上有些孩子几乎什么都是父母做的,他们没有机会去做,也不想做。以至上学后,经常忘带书和笔,生活不能自理,依赖心理极强,做任何事都没上进心,遇事只会哭,做事拖拉成绩落后。

对于像余老师这样的学生,我在班上安排了几个自理能力强的学生和她的小组。在学习上,我还带领大家开展了一组活动,让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能够帮助她学习。从班内挑选表现良好的同学进行帮扶,由此形成互帮互学、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从而产生较大的动力,不仅能感染、激励学生,而且还能约束“后进生”,使他们养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过了一段时间,像带饭费之类的事情,她也能一次完成,连续好几次被评为班级的进步星。

3、 单亲家庭法庭因素对后进生的管理。

有些孩子本来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由于父母的离异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过重从而使孩子焦躁,敏感,特别在乎别人的表情和眼神,怕别人议论,疑心过重,经常违反纪律,找回自己的心理平衡。例如,莹莹学习没有进步,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她的注意力不集中,成绩在下降。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对于这种学生,我们应该给予她更多的关爱,让她感受到课堂的温暖。

班级活动让她多参与,让她早早地走进了班级生活。

没有与教育无关的教学,这是不可能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让学生领会知识里的思想,它更应该是站在孩子面前的把这些知识和思想带进课堂的教师。面对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学习困难的孩子,我们要做的觉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成绩,更应教会他们自己去发现生活的欢乐,孩子去热爱生活。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