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句好段摘抄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

作品是以细腻的描绘,记录着作者情感和思维的印记,宛如一部文化史记。通过写作,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和人性。要想写好一篇作文,关键在于围绕中心,抓住重点。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主题,并通过论点和论据进行有条理的阐述。此外,我们还应该注重语言运用和句式的多样性,以提升作文的表达能力。只有不断努力和进步,我们才能变得更加出色。希望我们都能在写作的道路上坚持不懈,不断提升自我。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 篇1

今天,我要介绍一下我的语文滕老师。她身材中等,戴着一副棕色的眼镜,爱微笑。

滕老师的性格是变化多样的,像天上的云彩一样。上课的时候,她既严肃又和蔼;下课之后,她有时高冷,有时欢快。

她教学特别棒!教给了我们很多,很多。

她教我们阅读。

每当学一篇新的课文的时候,语文老师总会让我们富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可以让我们大体的知道课文写的主要内容。老师还会把里面的写作手法教给我们,还会邀请同学去讲台上进行演讲。这种方式的好处就是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给我们更多去讲台演讲的机会。

她教我们写作。

语文老师在每次写作前,都会给我们做一节作文指导课。当写完作文后,老师都会把我们写的每一篇作文认真仔细地批阅,还会以优秀作文为例教给我们写法。例如:李子贤同学写的《那棵树》很好,滕老师读给我们听,教我们写“写景抒情”类文章的手法。老师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了让我们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印象最深的,是她教我们写笔记。

当遇到重要内容的时候,她会要求用双色笔来记。黑色是普通的记录,红色是重点的内容,或者标记各种符号。她说:符号虽然简单但是有丰富的语言。有时还要使用荧光笔。这样的笔记,重点醒目,复习的时候非常便捷。渐渐熟悉记笔记的方法后,我们就能快速条理地记录知识了。

她总是会让我们把语文书写得非常多,就好像一点空都不要我们留。她甚至会把课本的单元封面充分利用好,单元封面都是用来记考试题型、经典例题、解题方法等等。

在学文言文时,要拿荧光笔来画老师讲的重要词语的意思,在作业本上把这些重点词语的意思默写一遍。然后老师会把里面的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一一梳理,记在题目旁边。每学完一篇文言文,老师总会让我们拿一张便利贴贴在这课的空白处,整理这课的重点内容。

每当考完试,老师都会让我们把每个题的考点、答题方法和错误原因都写下来,还让我们在语文本上重新整理一遍,这样可以让我们遇见这样题型的时候会很熟练地解答这道题。

这就是滕老师的笔记要求。若细细说来,还能说好多。

我非常喜欢我的语文老师!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 篇2

小学六年,我遇见过许多老师,她们如坐过山车一般从我脑海中一擦而过。唯独在五年级,我遇见了一位超负责的语文老师——黄老师。

许多老师不会多去批评学生,因为近几年都有学生因老师批评后,感觉丢人而做出极端行为的新闻,所以有很多老师在面对表现不好的同学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我们这位老师并非如此。

黄老师那真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只要我们做错什么了,她都会一针见血地指出来。比如,你是什么“所谓”的好学生,做错了事,黄老师照样会劈头盖脸的说你一顿,更不会给你留什么面子。黄老师对每一位同学都充满了期望,她不会去偏向好学生,而是用更多的精力去在班里挖掘一些有潜力的同学。比如,她经常用的“激将法”——就是说,她对差的同学充满了多大的希望,他们的进步有多大,来刺激我们,让我们更有进步的动力。虽然听起来怪别扭的,但大家都知道——这是黄老师专“治”我们的独特方法,是黄老师的良苦用心。

黄老师在上任何一篇新课文时,都会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会由这篇课文延伸到课外的知识,给我们细细讲解,她的书仿佛被红色的批注覆盖了,密密麻麻的。并且,她还很幽默。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上课的轻松外,每节课还能收获一些写法、理解方法、课外知识等全方面的内容,每节课都不会留下遗憾。她也时不时地给我们进行免费的阅读、作文方法的辅导。

有一回,单元考试考完,我去黄老师办公室送作业,我看见她正在埋头苦写,左手按着语文书,右胳膊肘压着一本经典语文习题,手在卷子上快速地移动。而有些老师的面前有一摞没批的作业,但手却捧着手机。“老师”,我对黄老师说。但黄老师毫无反应,我又提高点音量:“黄老师”。“嗯?你,你把作业放那儿就行了。”黄老师这才反应过来,说完,眼神儿又迅速地在习题本上扫动了。

第二天,黄老师抱着卷子,沉着脸。她坐在讲台上,瞪着我们,念着越来越低的分数,脸也越来越沉,突然,老师板着铁青的脸,平淡地说:“反正都六年级了,你们爱怎么样怎么样,反正我也管不了……”全班同学都捏了一把汗。但说是这么说,黄老师还是细致地解析题,举一反三,再三强调知识点。

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位负责的老师!虽然这么直白,但一生中能遇到几个这样的老师呢?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 篇3

一副红色镜框的眼镜,一头短碎发,脸上总挂着一丝微笑。她,就是我现在的语文老师——王老师。

我听以前初二、初三的学生说王老师从不体罚学生,她和他们总是平等相处,非常和谐的。我们在第一个学期的时候,也常被王老师表扬,王老师说:“我们学习好,很多同学都很自觉。”我自己也觉得不错,可是到了这个学期,我们班就变了,上课有很多人开小差,不听课的同学越来越多。照这样下去,我们班一定会“玩蛋”的!王老师生气了,终于有一次对着我们班大发雷霆,发完脾气之后,至少有半节课的时间是在跟我们循循善诱。

记得在一次周六提高班课上,老师让我们做一张练习卷,做完评讲,刚开始时,课室很安静,个个同学都在埋头做练习卷,可是到后来就不行了,越来越吵,其中有一个调皮鬼莫名其妙地发出阵阵怪笑。这下,王老师终于忍无可忍了,只见她随手抄起讲台上的一根木棍子……整个课室都出奇地安静,大家都屏住呼吸看着老师手头的木棍。时间过去了一分钟,两分钟……可是老师手头上的棍子始终没有落下来。后来,她只是轻轻地在那位调皮鬼的头上摸了一下,说:“聪明的学生是不用老师怎么多讲的,你自己去想吧!”全班同学都松了一口气,后面的半节课,同学们都非常的认真。当时,我心里面在想,要是换了其他的老师,那根木棍肯定会落下去的,老师教我们教得那么辛苦,我们不听讲真不应该。人们常说:“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觉得说的一点也没错。

我曾经在《东方之子》中看到过这样一位老师,她是一所小学的普通教师。在她的班上有3个残疾学生,其中有一个还是SOS村的孤儿。但她并没有嫌弃他们,而且把他们接到自己的家,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天照顾他们,晚上还要批改作业直到深夜。终于有一天,她累得病倒了。然而,她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却是:“这一辈子,我最骄傲的就是当了老师。如果让我再作选择,我仍然会当老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们常用这句诗来形容老师,因为它正是老师那种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精神的真实写照。

虽然有时候王老师对我们严格了点,但是我知道,那是对我们好。我们的语文老师既严肃又和蔼。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 篇4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敲响了,我们的语文老师来到了教室,哇!老师怎么换了衣服?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老师今天要去朋友家吃饭,有的说老师今天要去见朋友……

老师不仅换了衣服,好像还整了容,不信你看:老师以前穿着白衬衫,戴着一副圆圆的大眼镜,穿着一条已经褪了色的长裤,一笑就露出了那黄黄的大牙齿,嘴巴一骂起人来就像“机关枪”,总是念个不停。鼻子鼻梁很低,眼睛炯炯有神的,眼神就像一把锐利的尖刀,我们可怕他了。现在的老师可大有不同,穿着一身光鲜亮丽的西装,卸下了那副圆圆的大眼镜,穿上了一条蓝色的裤子,老师的每一颗牙齿都变得洁白如雪。他也不再骂人了,而是耐心地为我们指出学习中的错误,鼻梁也变高了,眼神也非常温柔。

正当我们高兴时,老师突然说:“今天我们作文就写老师的新装。”原来老师是为了这篇作文呀!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 篇5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通过写生活随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充满生活的气息,富有时代的动感,才能让他们的作文以一种独特的面貌,与众不同的品质吸引所有的读者。

生活是一个浩瀚的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都有我们独特的感受,而不少同学的作文当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而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我们不能说这样的作文不好,却觉得单调乏味。“文章合为时著,歌诗合为事作”。白居易老先生就曾提过这种观点,在我们进行创新作文研究的时候,我们更深刻的感受到这句话的含金量。

记得我第一次把写生活随笔这个作业布置给学生时,我得到的是一片惊呼:

“老师,我们回家抄美文,写阅读笔记吧!”

“美文需要抄写,需要鉴赏,但我们也不能隔岸观火,岸上学游泳啊!随笔必须写!”

强硬的把作业布置下去以后,我发现孩子们交上来的作业几乎是一样的格式、一样的语调:“今天早上我起得很早(或很晚),吃过饭后,我去上学。”或“今天我上了一节美术课,比较快乐。”或“今天我不高兴,作业太多”……诸如此类,那么丰富的生活、那么有活力的生命在他们笔下演绎成这么干瘪的语言,这么乏味的描述,那不是生活随笔,那简直就是一个最无聊的记事本!

面对着这样的作业,再有热情的人也感到了寒冷,我不仅仅是失望,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怀疑:这是学了六七年语文的中学生吗?这样的作业还有写的必要吗?是我错了吗?还是学生错了?我该怎么办呢?

深沉的思考,努力的探索,尤其是重新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后,我增加了信心,坚定了自己的认识:学生的写作必须从生活开始!因为生活才是写作之源!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去感悟生活,是语文老师的重要责任!

于是,我试着走进他们的生活,观察他们的喜怒哀乐,引导他们去述说他们最想说的话,比如:发现哪个孩子课间的惊呼,我提醒他这种惊呼就是一种最真切的生活体验,是随笔中最好的素材;发现哪人孩子情绪不好,我就提醒他可以将这种烦恼诉之于随笔;发现哪个孩子因为爱到表扬而兴奋异常时,我就会下意识的去查看他当天的随笔中是否有比这个情节更重要的感受……我抓住所有

转瞬即逝的机会向学生表明:这就是生活,这就是随笔的素材,这更是我们写作之源!

我也在用最渴盼的眼睛,去寻找着学生随笔中的生活――几天来,张玉洁的恐惧、担心、侥幸、疼痛、让我如同身受身受:因为腮腺炎的流行,人人自危,每天的道听途说,都让她感到紧张、恐惧;接下来的日子里,她也开始发烧,于是她很担心,赶紧去村里医生那里求治,被排除了腮腺炎之后,我听到了她虽然疼痛却又十分侥幸的“谢天谢地”的祈祷;而接连几天的让她筋疲力尽,让她毫无神采,一天天肿起来的脖子让她的痛苦更加深重:她除了疼痛,还有怨恨,都是那个医术不精的郎中让她格外受苦,真是庸医害人!一字一句,一行一段,读着这样的随笔,我体验到了成功:生活随笔已经引导学生走进了生活。我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生活在丰富起来,我听到了孩子们心中花开的声音,在征得作者同意的基础上,我在班上将她的随笔当众朗读,让孩子们体味到作文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把自己最独特的体验、最深刻的感受写出来!

渐渐的,我发现孩子们的随笔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从张丽娟的.笔下,我看到了一个家境不算宽裕、父母又十分勤劳、厚道的家庭剪影;从姜美清的随笔中,我听到了他们

同桌俩在自习课上的窃窃私语;从于琪的随笔中我认识到了一个个足球明星;从王宇坤的随笔中,我感受到了他的困惑与迷惘,偏激与固执;而从王雪慧的随笔中,我读到了生活的尴尬:妈妈改善生活包了包子,让她送给奶奶,去了才知道那天是奶奶的生日,孝顺的父母竟在奶奶生日这天送去了人们在这一天最忌讳的包子(按我们当地的风俗,生日吃包子一年都

是受气包)……还说什么呢?孩子们笔下的世界早已经比我们眼中的生活更丰富了:那里面有真实的生活,还有他们独特的体验!

批阅孩子们的随笔,零星的写下一点自己的评价,是我觉得最美好的事情,但没想到,我又遇到了新的挑战――那天在我批阅的随笔中,我发现了这样的文字:“老师,为什么别人的随笔都有评语,而我的只是一个阅字?”“老师,每次发下随笔本,我最着急的是翻看后面,寻找你的评语!”这些语言让我何等的窘迫!但同时我更是一种欣慰

:孩子们已经发现了生活,他们愿意把他们的生活捧来与我共享,他们希望看到老师的评价,哪怕是三言两语,可是,我确实为难了:一个班50多名同学,两个班就是100多名啊!每天仔细地阅读他们的随笔已经是极大的工作量了,更何况要给他们每一个人才是写下自己的评语,而且,那评语必须让他们感觉亲切,觉得中肯,恐怕我真的是“春蚕到死”“蜡烛成灰”也完成不了的啊!虽然我感到了为难,但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热情之火已经被我点燃了,我就绝不会让它暗淡。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的话:“见过一面就让你难以忘怀的人,肯定有自己最独特的地方,让你的文章用自己最独特的面貌出现,让每一个读过它的人都有一种与之交流的愿望,老师的评语只给那些最有特色的文章!”由于我的激发,学生的热情更加高涨,他们已经从对生活的简单的观察,细致的描述深入到对生活底蕴的挖掘、对写作特色的追求。

当初那些记流水帐的孩子,如今已经是毕业班的学生了,无论课业多累、生活多忙,他们都忘不了写生活随笔。很多时候,这本生活随笔已经成了他们最知心的朋友,与随笔对话,不再是他们的作业,而是他们心灵的宣泄,是他们忙碌生活中的修憩的小站。他们的随笔内容已不再是当初老师硬性规定的、学生勉强应付的二三百字,他们已经能洋洋洒洒的、淋漓尽致的描写出自己周围的生活,突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有个同学竟创了一天晚上写下七页的纪录。

学生们的作文更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当初的言之无物到现在的文约意丰,从当初的优美词句的堆砌到现在的直抒胸臆,从当初的改头换面的抄袭到现在的力求“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特色追求。体味着他们的变化,我总有一种非常感:这也许是做母亲的对孩子的偏爱吧!

感谢生活,赐予我的厚礼,感谢生活随笔,记录下孩子们成长的足迹,引导孩子们走进了生活,走进了生活中的写作!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