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句好段摘抄 报社实践报告十篇

报社实践报告十篇

栏目小编为您筛选出了一些与“报社实践报告”相关的知识点,供您学习参考,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我们都需要撰写报告,这有助于培养个人的综合能力,提升个人发展水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写报告吧!希望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能够为您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报社实践报告 篇1

一、实践目的

寒假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情势;是培养锻炼才华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建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

二、实践内容

通过在店内以零工的形式锻炼自己的能力,体会社会事务,工作辛劳。

三、实践结果

通过在店内工作的将近一个月时间,不但通过自己的双手赚到了来之不容易的工资,更通过这次实践,亲身体会到了父母工作的辛劳,收获了很多在学校里没体会到的酸甜苦辣,增长了自己的社会经验,获益匪浅。

四、实践总结与体会

1.挣钱的辛劳。天天辛辛劳苦重复一样的工作,小心翼翼的进行日常工作,才可以得到工资,这次的体验确实让我真切感受到父母的钱来之不容易,一分一厘都来自于没日没夜的辛苦工作,挣钱确实是个很艰巨的进程,需要全心全意的付出。

2.人际关系。在这次实践中,让我很有感慨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想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入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很多技能,就看你怎样掌控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假如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把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渐渐揣摩,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碰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千方百计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早晚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3.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要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是由于在销售的进程中,总会碰到各种千奇百怪的人和事,假如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只晓得拘泥于一般的原则而不晓得变通,有可能会致使交易失败乃至给自己带来没必要的麻烦。因此,一定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4.微笑面对每位顾客。对人友善,肯定会取得回报。而表示友善的方法就是微笑。由于微笑是所有人类共有的语言。做服务行业的人应当养成微笑的好习惯。面带微笑的人,给人一种轻易亲近而友善的感觉。而且,微笑是人的一种本能,它不需要花费任何本钱,也无需努力,但它令人感到舒适,乐于接受你。相对面无表情乃至表情冷漠的人,人们更喜欢与面带微笑的人打交道,更何况在服务行业中作为上帝的顾客。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客观实际中往,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所学的即是零。理论应当与实践相结合。另外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社会实践,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由于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五、概论与综述

在这次为期较短的寒假社会实践中,获益匪浅,深切感受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人生需要奋斗,我们都需要从现在就开始把握一定的专业与非专业知识,充实自己的心灵,武装自己的大脑,使自己的人生出色而灿烂。我看到了一些在学校看不到的东西,也学到了一些在大学里学不到的知识。我想,这个应当是我这次做社会实践的收获。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5

寒假社会实践是我们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可以让我学到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以后进一步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XX月6号一大早,我来到我们村的敬老院里,这个敬老院是由我们村以前的小学改成的。由于敬老院里我家不太远,因此我对敬老院里老人的情况也比较了解。当然,因为以前和老人聊过天,所以老人对我也有所了解。他们是老两口都在敬老院住。由于那个老爷爷腿脚不便,所以整日坐在轮椅上,由他的老伴儿照料他,但那位老奶奶年事已高,很多事情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好敬老院有食堂,他们可以到食堂去吃饭。老人家待人亲切,对我也十分和蔼可亲。到了老人那里之后,我首先帮老人打扫了屋子里的卫生,因为老人早上没有吃饭,我又给老人打了几个鸡蛋,做了蛋花让老人吃。之后我就和老人一起聊起了天,老人家十分喜欢聊天,说平常家里人都忙,因此平常只是坐在阳光下晒晒太阳,躺在床上睡睡觉。老人找到了聊天的伙伴,就和我讲起了许多关于他们自己的事情。

那个老爷爷说他特别喜爱看报纸,他说一个人坐在那里静静的看报纸是一种享受,在休息的同时又能知道最近发生的事情。而那个老奶奶特别喜爱唱歌。她给我们拿出了她的歌词本,厚厚的歌词本居然能有两三本,而且每一首歌曲上面还标着音符。老人让我唱歌给她听,唱着唱着她好像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随我一同唱起来,我们手拉着手一起唱歌,彼此沉浸在音乐中不能自拔。老人的歌唱得特别好,虽然有些歌我不会唱,甚至唱跑调了,但是老人没有怪我,反而夸我唱得好,要我继续努力。

几个小时的寒假实践过得很快。“温暖冬天”关爱他人志愿服务活动让我感到了天气虽然寒冷,可是有了这项志愿服务活动已让这个寒冷的冬天变得不再寒冷。望着身边的人们冻得通红的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我觉得就算再冷也是值得的,自己的付出有了结果和回报,自己的实践也有了收获。回想一下自己真的觉得很值,自己在这几个小时里学到的东西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

报社实践报告 篇2

超市兼职实践报告

实践主题:超市兼职

实践地点:大润发超市

实践时间:20xx年7月15日到8月15日

报告人:

摘要:

暑假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不可错失的机会。学校只能教给我们道德法则、专业理论,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体会,从实践中感悟,进而获得升华。我感觉,这个寒假在超市做兼职的工作锻炼了自己的胆量,更进一步了解了待人处世的原则,我获益匪浅。

关键词:

超市,兼职实习生

实践内容:

转眼间大一就结束了。告别了高中时代,也就告别了以往的稚嫩,告别了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一步一步更成熟了。迎来了大学第一个暑假,也迎来了第一次暑假实践活动。因为是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没有什么社会经验,所以我一开始就将眼界放低,抱着这样的态度,超市一招兼职人员我就报名了。

超市正式工是统一着装的,宝蓝色制服。而我们实习生的服装要求则很宽松,只要上衣是白色,下身是黑色就可以了。他们胸前都佩

戴着自己的胸卡,而我们则只是戴个“实习生”的牌子。超市早上9点开门,我们7点就要集合。先统一在超市门前的广场上做早操,然后部门主管会进行训话,强调一下个别注意事项,鼓动一下“士气”,这之后才进超市干活。并且一般的总结计划(作用相当于班会、例会,当然涉及内部问题的不会在此时的公共场合提及)也是在这时候进行。我认为这是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营销策略,虽然这会让身着制服的员工感觉有点冷,但这确实也给路过的或者是居住在附近的市民留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印象。因为人们感到了这个企业他不仅重视物质文明的建设,也关注精神文明的构建。这是一种企业文化,一种更令人赞赏的精神层面的追求。

刚开始我们每天就干8小时,后来加到10小时,再后来还到了12个小时,这意思就是要连续站立12个小时。到最后我发现,原来走路的感觉是如此的美妙!坐着、躺着的感觉是如此的神奇!想我那个时候肯定被列入了当代社会的稀有品种——无手机、无电视、无网络的新新“三无”青年!原因太简单了,累的回家倒头就睡了。幸好没过几天就稳定在了10小时的工作量上。

我所在的区域是超市一楼的甜点区,这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能胜任此职的必定是“人中龙凤”:一方面要承受身体上的折磨——每天10个小时,这也是需要体力、毅力、耐力、定力超一流的;而另一方面还要承受精神上的摧残——浓郁的香甜,永远看的到而吃不到(上班时间严禁吃东西)!在这样的环境中挣扎了将近一个月的我,终于不负重望的瘦了。

超市里的工作说起来其实很简单。首先来货的时候要及时的帮着把货放归位。货的数量多、质量大,即使有专门转移货物的推车,也是非常沉的,特别是对于我们女学生,平时在学校不怎么干粗累活,在家家长不舍得让我们干,比我们瘦的销售员都比我们推的快、推的稳。

一切准备就绪后,超市就开门了,我们开始迎接我们的客人。在这里,顾客就是上帝,他们有着绝对的地位。特别是我们这些“嫩草”们,大多是在校学生,再怎么说也难免有点心高气傲、心浮气躁,面对某些“刁客”时,明显的不如老姜辣。幸好我的脾气性格本身就比较温和,对待陌生人更是谦逊有礼,自己再稍微注意一下,也就没什么问题了。特别是想到我以前在超市找厕所而不得的尴尬情况,提前“访遍”了超市一楼的所有厕所,以防有询问的顾客。虽然后来主管也提到了,我还是为自己比以前考虑全面了一点而感到高兴。 心得体会:

在这里,不是被领着、牵着的学习了,而是主动的接触,主动的拉近与顾客的距离。这当中就锻炼了我们的胆量、语言交流能力和心理洞察能力。胆大了才能冷静,冷静了才能更好的通过顾客的语言与表情察觉顾客的想法,才能清晰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意思,才能游刃有余的回答顾客的提问,不至于张皇失措。但在此前提下还要做好心理准备——被“冷落”的准备。如此多的品种,许多顾客看花了眼,往往犹豫许久还不一定会买。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有耐心,有些顾客就是冲这份耐心才买的(徘徊了这么久,不买就有点不好意思了);不耐

心、烦躁反而会气跑顾客。这些经验教训还需要我们慢慢领会,而不是在毕业后读本速成书便可以的。

另外就是细心认真。我相信,再怎么细心认真也不为过。细节决定成败,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处事风格等等。而认真体现一个人工作的态度,先不论工作的成果如何,最起码有个良好的态度,认真的去做,努力做到最好。如果连态度也不端正,还何谈把工作做好。

短暂的兼职生活让我在汗水中得到磨练,减少了对残酷的社会就业压力的恐惧。但同时我也再一次的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我们在学校里微不足道的经验根本就不够应付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我想问,经验是什么?经验就是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总结出来的精华。希望以我所学,尽我所能,在磨练中不断成长,吸收更多的精华,提升自己的各方各面,宝剑越来越锋利,梅香越来越浓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掌握生存之道。

报社实践报告 篇3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就匆匆流过了。记忆里的我们昨天还在整理书屋,今天却已经在收拾行李,准备离开了。此刻我们一起聚在会议室里一遍又一遍地练着“北京欢迎你”,作为明天联欢会最后的压轴表演。想到上一学期第一次看到西部协会的支教宣传,想想人生真的是该活得不一样一点,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可是当这学期我真正有了支教的打算,开始关注这些事情的时候才发觉理想真的是太美好了。各种现实的条件摆在眼前,洗澡,吃饭,住宿,似乎只要已经一离开家,离开学校,一切的一切都成了问题。

还记得来到这儿的第一天,就投入了紧张的书屋搭建过程中。现在想起来真后悔呀,前一天晚上夜聊到三点,第二天一大清早就收拾行囊前往大坪,本来以为路途遥远可以在车上多睡一会,结果在班车上也只呆了一个小时,还没等我看完周围的风景就下车了。接下来换乘的公交车就像过山车似的在狭窄又寂静的公路上开足马力前行,感觉都要飞起来了。公路上时而飘出一两只公鸡,每一个急刹车之后又是加大马力继续前行,我不得不把提着心脏,生怕前面过来一辆大车,让这一切都彻底结束。本来的睡意被这样的恐惧一扫而光。千里跋涉之后,我们终于赶到了大坪村—本次目的地。之前听队长和我们说可以住老师的宿舍,还小小的开心了一下,可是等到我真正踏足的那一瞬间,还是诧异了很久。昏黑的灯光,飘着大蒜味的空气,光板床铺,和那里积满尘土的锅碗瓢盆。这就是传说中的老师宿舍,我在心里打了无数个问号。在后来的了解中才发现,其实学校的老师家基本都在附近,学校的房间也只不过是偶尔让他们堆作业本而已。在几番纠结和抉择中,我们选择了一个碎了一片窗户的房间,然后接下来的两天里就是各种缠着队长粘窗户挂蚊帐……

来到学校的第一顿饭,学校极力主张请我们吃饭,本来还挺愧疚的,大老远跑来为人家服务,怎能好意思让他们请我们呢。不过后面的事让我的愧疚烟消云散了。四盘凉菜仔细一看竟然是一样的,就是把平时拌凉菜用的所有菜混在一起了而已。大家狼吞虎咽地吃过之后竟然没有菜了,一人一碗满满的热面就解决了这顿饭。顶着太阳回到学校后就在基金会的监督下开始了挥汗如雨的书屋搭建。七月的北京早已经成了蒸笼,每次出门就汗流雨下,躲在空调房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离开的那天,我天真的以为自己终于要逃离北京了,结果只是出了一个蒸笼又进入了另一个蒸笼。基金会的姐姐第一次看见我们就“口出狂言”地为我们下了纪律散漫的定义。虽然难受,却丝毫都不敢偷懒。本来觉得轻而易举,几个小时就能搞定的一千五百本书却似珠穆朗玛峰一样,无法翻阅。整理书橱、拆包装、分类、编排大小、检查书目。这些前期工作做下来,几个小时的时间都已经悄悄的飞了。好多年都没有像现在这样累过了,汗水浸湿了衣衫,每个人都一脸疲惫的样子。我们一瞬间内从大学生变成了村姑,形象早已是另一个银河的事情了。

现在早已经忘了我们的第一顿饭是如何解决的了。铭刻在脑海的只有我们分工明确的流水线。如果说“团结就是力量”,这一次是我真正体会这句话的时候,尽管拼尽全力,还是用了一整天的时间才完成了整个书屋的搭建。当所有书本都静静地躺在书柜里时,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一千五百,有时很多,有时很少。当我们拆封是觉得好少;当我们分类时看得眼花缭乱时好多;而当书本按类放置好之后,又显得那么孤单。那天晚上,当我筋疲力尽地爬上床时连我自己都惊讶了,四个多小时的睡眠竟然支撑了我超负荷运行的一天。原来人的生命还有这样超越极限的时光。

开始上课之后,生活终于进入了正轨。每早的煮鸡蛋和白粥,小孩们的吵闹声伴着弟子规的录音成了我们的闹钟。小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说好的八点上课七点半开校门,竟然有小孩子们五六点就来敲门了。每次都在队长多次敲门之后才艰难地爬起来。刚开始还认真听讲的小孩子和我们熟悉了之后也变得肆无忌惮了。我们怀着对支教的憧憬和对小孩的热爱信心满满的开始了生平第一次,也可能是唯一一次的教师生涯。

刚开始,我们准备了好多礼物,明信片,书签和零食,作为对他们的奖励。每位任课老师自己还备了很多东西,用来奖励上课表现好的同学。本来只是处于好意,但结果是小孩子们不但没有任何感激,反倒要求更多了。于是,我们的笔记本电脑,ipad,手机无一例外地被侵略了。小孩子们真是会察言观色的一种小生物呀,等他们发现我们不会骂他们,不会体罚他们时,原本的聪明懂事就纷纷变成各种hold不住了。作为三年级的英语老师,我深切地体验到当老师的辛苦和不易。同样是小学生,三年级和四年级以及五年级虽然只相差一岁,却有着天壤之别。几个“小霸王”上课从来不听讲,批评,罚站加谈话,对他来说都成了寻常便饭,没有丝毫的威慑力。不过令我们吃惊的是这些孩子竟然出奇的聪明。就拿三年级最让我们所有人都手足无措的小栋良来说吧,通过家访我们得知小栋良母亲常年在外打工,已经有十年没有回家过年了。父亲也在外地工作,许久才回来一次。两个姐姐已经成人,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小孩子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这种天资聪颖的小孩,如果不好好培养,从小便纠正他们的坏习惯,那么可能他的一辈子就这样被耽搁了。在我从小到大,这么多年的求学经历中,也曾看见身边很多人,机灵又聪明,但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发觉到生命的潜力,就那样消失在了一条条人生的跑道上。虽然我们唱着各种高尚的口调,但说实话,我们很难给他们的生活带去什么,更严肃一点,想凭借我们短暂的支教改善他们的学习状况是一件根本都不现实的事情。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用我们热情告诉他们,其实学习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通过我们教授的课程让他们单调的生活添加一点乐趣。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我们是来帮助他们的,绝对不能把他们的心弄浮躁,以致于开学之后他们无法及时收心学习。但愿我们只是让湖面泛起涟漪的小石块而不是激起千层浪的大石块。

如果说这一次是体验生活的话,我们这个目的算是真正达到了。当去县城实践的队员们带着“高级面包”回到学校时,我们都快幸福死了。所谓的高级面包也不过是一般的肉松面包,在学校可以轻而易举地买到的面包,曾经多少次被我们不屑一顾,现在却成了幸福的代名词。人,真的是个奇怪的

动物。有时贪得无厌,永无止境;有时却能因为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感到满足和幸福。静静地回忆流过的时光,每天饭后的抽牌洗碗,每次餐桌上的打打闹闹,每次开会时的拖拖拉拉…点点滴滴的回忆,永远留在心间。

在支教中途的休息时,我们去周边一些支教的小学进行调研。通过与他们的交流,顿时觉得我们的生活是那么美好,如同大坪乡漫山遍野的葵花一样美丽。许多实践队伍都是明令要求不许吃肉的,与之有关联的鸡蛋,水果都统统成了禁品。

虽然,有时我们会抱怨队长偶尔的迷糊,虽然我们也有分工不明确而导致有些事情无法顺利进行的情况,但我们依然紧密团结在以队长为核心的“馨心相印”小分队下。

纵使每天都被各种虫子咬得体无完肤,每个夜晚都与蛤蟆为伴。忍受着没有办法洗澡这样的人生人生最大的痛苦。可我们依旧快乐着,爱,因为在心中。

明天我们就要踏上归途,生活又要恢复往日的平静,我们将继续我们“温室”中的生活。但我想,生活总归有一些不同的。因为,我们来过!

报社实践报告 篇4

(一)实践心得

大学生暑期社会时间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举措。作为大一生活学习的总结,我也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实践单位领导的赞誉,而且在实践活动中拓展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增了知识,长了才干。

很快的,署假又过来了,面对最后一年的校园生活,想着刚刚过去的最后一个署假,紧张沉默之后更多的是感慨,印在脑海里的每一个足迹都是那么的深,真的说不出是什么感觉,伴着时间,就像是在和自己的影子赛跑,不可能从真实的两面去看清它,只是经意不经意的感受着有种东西在过去,也许更适合的只有那句话:时不待我,怎可驻足

xx工人日报的新闻中心最大的特点就是一般没什么人在办公室,以至于我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在办公室见过每个人。他们一般都在外面跑新闻,只有赶稿的时候才会出现在办公室,或者说,只是来交稿的时候出现在报社。跟着“来无影,去无踪”的老师们学习,确实有点难度。

每天上班,办公室是我开门,总是要等很久才有记者来上班。初来的几天,我每天第一个去,坐着看半天报纸,然后上网找料,经常找不到新闻线索,我心里很着急,几乎都是老师给我一个电话,联系一下,就开始出去或者电话采访。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彷徨。

1、高温系列采访

才来了一天,也还不认识什么老师,带我的老师又常年不在办公室。史老看我们有点小空,于是,让我和另外一个实习生去外面采访一下高温下的务工人员。我们在九莲社区门口发现了一个缝衣服的阿姨和两兄弟的修鞋铺。一翻生疏的招呼后,就开始和他们聊了起来,虽然他们都不愿意多讲,更不愿意我们把他们写到报纸上去,但最后也勉强地了解到了我们需要的信息。回来努力写稿,直到下午一点多才记得还没吃饭。

2、稿件不能发

夏老师常跟我说:“自己去找找有什么好写的,然后发到我邮箱。”由于我还没有自己的消息网,所以,我经常去论坛找还没被发掘过的消息。突然被我发现了有关移动集团彩铃的帖子——“我的彩铃都被和谐了!”心想着终于找到可写的了,于是我打电话去了移动的人工服务台,以办业务为由取得了一些信息,也写了一篇稿子,心里很喜。第二天,夏老师就来办公室说这篇稿子不能发,因为报社的领导和移动的老板关系很好。这样的理由我很无语,不得不接受,也算是一种体会。

3、电话采访

电话采访是采访中经常会用到的,而最经常用的号码就是114查询台。在这期间,我电话采访过游泳池的水质检查、救救白血病小孩和康师傅“自来水事件”。电话采访最容易吃闭门羹,打过去不接或者告诉你应该找哪个部门,采用迂回战术是常常碰见的。“康师傅”的事件我不知道打了多少电话去各个公司,比如统一,都只有“嘟嘟”的声音,看来还是要平衡下自己的情绪。

4、实习生出差

据说,我们报社实习生是不能出差的,而我却偷偷地去了,还是代表整个报社,说来心里也挺慌的。我们报社和杭州电台、电视台联合主办了一个“和谐中秋”的活动,主要是在全省评选最感动的外来务工人员。夏老师突然有事,我战战兢兢地一个人去了,什么都不知道的小菜鸟,就这样跟着他们一行人去了台州和温州,跟着采访了三个人,一切还算顺利。这种处在初级阶段的人,还是在旁边多学习老师们才是对的。

经过这四个星期的社会实践,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一些在课本中无法学到的东西。怎么跟不同的人相处,怎么跟不同身份的人说话,怎样处理突发的状况。还有一些是我将要学的知识,比如摄影和新闻写作,这些我都在实践中提早得到了锻炼。社会实践是验证实力的“试金石”。走出校门融入社会的大舞台,我才真正体验到自身知识的欠缺,能力的有限。任何理论知识只有与实践密切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行不行,实践中看!

通过实习,我在各个岗位上都得到了锻炼,并且对于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了新的体会。

报社实践报告 篇5

几个月说起来那么长,可一眨眼的工夫,在《南方周报》为期几个月的实习今天就正式结束了。回想这几个月,在磨砺自己的同时,我对电视新闻有了更深的了解,尤其是民生新闻又有了新的认识,使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我深切意识到,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不要以单纯的想法去理解和认识社会,只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而是要步入社会,进行深入地探索。在学校学会更多得书面知识,在实践中好好利用知识进行运作。接触、了解社会,从实践中检验自我。

理想终归是理想,我也不太清楚自己以后会走怎样的路,绝望时曾写过一段话:当别人的梦想已经被扼杀的时候,我还残存一丝狂热的眷恋。当带着光荣与梦想离开的时候,我希望还有再回来的一天。做出决定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我必须承受自己的现实,并在残酷中努力保持智慧的头脑和清醒的决断。如我们是一群戴着脚镣跳舞的人,要努力跳出最优美的姿态!

一、对新闻事业的感悟

记得以前有一位实习归来的师姐给我们做实习报告时说:实习彻底粉碎了我的新闻理想。那时我大一,那句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在《南方周末》实习的近半年,绝对没有给我留下这种印象。

这里的记者大多数都是非常敬业的。他们对新闻孜孜以求的精神十分令人敬佩。对每一个选题,他们都尽力做到完美;对每一个采访对象,他们都力图挖到更多的细节和关系;对每一个报道的细节,他们都努力核实。

曾有一位记者对我说过:新闻是一项了解社会最便捷、最迅速、全面的职业。我还想加上一句:新闻也是为数不多的能让人产生荣誉感与自豪感的职业。在这里,我真的感觉到:新闻是一项值得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从职业到事业,新闻的每一个步骤、环节都是值得人玩味、奋斗与挑战的。每一次比较成功的完成任务之后,挑战者所获得的满足感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带我的记者对我说:要把新闻放到生命的高度来看待。也许你迟一点结婚,不要想房子、汽车那些物质的东西你就会做更好的新闻。当然他的意思不是放弃正常人的生活,但是一定要全心全意地来做新闻。他指出我的不足之一,就是对新闻还不够重视。

也许很多人已经觉得记者只不过是一项谋生的职业,而我足以把她当作一项可以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新闻是有价值的,做新闻的人也是有价值的,你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新闻变的重要起来,也使你的名字在公众舆论中留下一笔。而当前,恐怕最能引起人们重视的也就是时政记者了,比如通过网络和《南方周末》成长起来的林楚方。这是一个很难做、很难做好的领域,但也是一个大有前途的神奇的领域。

二、对新闻的感悟

尽管我学的是广播电视新闻,但对报纸的眷恋仿佛一直主导着我。我喜欢驾御文字的感觉,虽然电视编辑也是很需要头脑的工作,但学校仅有的几次实习总让我觉得枯燥大于乐趣。喜欢写作,让我直奔北京的目的就是找一家足够好的平面媒体锻炼我,满足我。

我很幸运,在北京遇到了一圈好人,找到了一家好报纸,玩味到新闻是有趣的。

新闻要有价值,做新闻要有真实、客观、手快。我在实习前对新闻的理解就这么多。等我实习结束的时候感触最深的还是这基本的几点。

在我刚到报社的时候,带我的记者吴晨光让我写一份简历,并简单写一下对《南方周末》的看法。那正是我走投无路的时候,情急之下当然是只拣好听的说。写完后记者给我修改了一遍,一方面他修正了我一些“夸大”的话;另一方面,他给我修改了语言,让我体会怎样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更多的信息,最充分的意思。然后发给广州的新闻部主任。

他训练我的另一个方法是规定我每周找一两个选题,写出新闻价值何在,培养新闻敏感。虽然这样报给编辑的个别选题也从来没有被采用过(这与《南方周末》的体制有一定关系),但这对新手的锻炼的确有非常大的好处。遗憾的是由于懒惰,这一点我做的很差。

《南方周末》的操作一般是编辑在周四、周五的时候告诉记者选题去做,下周二下午截稿,突发事件的报道、或由于被采访对象审稿的缘故有时可以推迟到周三中午截稿。周三是编辑组稿的时间,在北京报纸于周四一早与读者见面,网络版也随之推出。

北京记者站的主要工作人员是十几名记者,两三位编辑。记者在接到选题后,先让我在网上搜集关于此报道的一切有用信息。搜集资料的过程是对选题把握的一个最初过程,同时锻炼新手判断新闻价值的最初方式。开始时我只是将所有网上的报道一股脑检索出来发给记者,没有任何重点。但慢慢的我知道哪些是基本信息,哪些是以前的报道提出比较好的思路,可以继续挖掘的,哪些是应该用红色标记出来的,哪些是应该写上点自己的想法的。

开始时能做的事情也只是帮记者搜集资料、整理采访录音或笔记,一度,我甚至觉得自己在这家山峰般的报社能做的是不是只有这些?即便整理采访录音我也很机械,总是把所有采访机里的声音都整理出来,没有任何重点。但真的应该明白哪些是有用的,哪些记录的用处有多大,这样对自己也省事,对别人或自己以后的工作也有好处。

值得庆幸的是别人给了我很多机会,非常信任地让我独立设计采访问题、承担一些还算重要的采访,比较夸张的是有一次做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稿子,联系到一位国家行政学院的教授,他说下午有时间让我过去,而我那时尽管看了些资料,但对事业单位改革还是一片混沌,记者轻轻的一声“那你去吧”,我只好硬着头皮找那个连出租车司机都不知道的在哪儿的国家行政学院。

在一家有水平的报纸,呆的时间越长收获也就越大。到后面我当我完全可以独立操作选题的时候,我觉得很满足。我是个无法说“不”的人,因为我觉得在实习期间你没有资格对记者或是采访对象说“不”。别人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去不用写稿的新闻发布会看看也是一种经历;满世界地找合适的采访对象也是一种经历;为确定一条消息是否属实假冒别报记者套人话是一种经历;接下我几乎从来没关心的粮食政策最终好歹做出来的也是一种经历;为之通宵写稿也是一种经历;在阿富汗中国工人被杀事件发生后,很凑巧地电话采访到中国驻阿富汗大使孙玉玺,但我只随便说了几句就挂掉电话被记者骂也是一种经历……

好新闻是需要有灵气的人做的,更需要勤奋的人做。惭愧的是我在北京的五个月还是太懒惰,回头想想的时候,我浪费了很多好机会。

三、对《南方周末》的感悟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8号中粮广场b座705——《南方周末》在北京的驻地。这条街向西走,就是著名的长安街。站在中粮广场上虽然看不见十里长街的繁华与天安门、故宫的金碧辉煌,但足可以仰望到一座现代中国报业的丰碑。

众所周知,《南方周末》是一家以深度报道著称的报纸,曾在90年代末风行一时,其后虽因种种原因报纸品质有所下降,但至今仍可算是中国顶级的周报。

所以,当我于XX年2月13日——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下踏进这家报纸北京记者站的大门时,我是怀着一种崇敬与惶惑的心情,我担心自己可怜的新闻业务能力是否终究会在这家报纸的声誉面前、在众多优秀的记者面前显得十分幼稚、愚蠢。但当时我别无选择。

而之后的事实证明,进入《南方周末》是我极大的荣幸。不大的写字间足以成就哪怕一个实习生的光荣与梦想。

这里记者对自己的报纸都是深怀感情的,我总觉得这在其他媒体是罕见的。在那里的日子我甚至也可以自大地认为自己是个“南方周末人”,出去采访听到部委的人用警惕的口吻说“噢,是南方周末的?”——那是一种逆反的自豪;听到一般的群众用景仰的口气说:“噢,是南方周末的!”——那是一种发自肺腑的骄傲。

《南方周末》的确有让人自豪的地方。报纸的操作比较西化,对新闻的理解和制作比较纯粹。这里还有一些比较好的做法:比如每周的周会上要评报——评每一个版的新闻作的如何,还缺什么东西,这条新闻背后还有什么可以继续挖的,这条新闻的真实面目是什么,有什么是可以做有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具体的操作手法上还应该有什么改进,是否能用“第一人称”写作;什么样的稿子应该放在头条,《南方周末》的头条是否有被边缘化的倾向,一期报纸中同时有两篇不错的稿子,什么样的应该放在头版,若放在应该用什么样的操作手段等等。每一次评报都给我很多启发,而且大家在评别人的稿子不会太多估计面子,而是有什么说什么。北京记者站的氛围很民主。

这也是南方周末的文化传统。当报社内部发生一些管理上的问题被大家诟病的时候,每一个底层的记者都很真诚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与报社老总平等对话,这是我在其他任何单位都不曾见到过的。他们心中一直认为南方周末秉承的是公正客观理念,在报社内部首先应该作到这一点,报社是全体记者编辑共同的家,这在其他报社也是罕见的。在媒体越来越仅仅成为一种职业的时候,这种观念实在难得。

但是南方周末在发展过二十年之后,内部管理体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起初看到这些的时候我有点失望,似乎中国曾经最好的报纸也不过如此。其实想想也很正常,社会都在转型,一个小元素发生问题真是太正常不过了。

在即将结束实习的时候,我给管行政的大姐交钥匙,她说这就走啦?要不大家聚聚。不过,谁都不知道的时候我就走了,正如我刚来的时候。

在这家光荣的报社里,我只是个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但我时时想起那些很好的人,那间被其他实习的同学来看时称做“天堂的”写字间,怀念他们的纯真与帅性,怀念那些可以一起做梦的人。

生日的时候一位记者送我一套《光荣与梦想》,到现在也没有看完全书,但这个书名足以刺激我的神经。当我怀抱着她去火车站送一位要回学校的同学时,一套很沉的书仿佛是我全部的体温。

四、对社会的感悟

做记者做到最高境界就是做人和做社会关系。

想要做一个采访首先得联系到采访对想,找合适的采访对象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人学的过程。尤其是那些部委官员和做批评性报道时。怎样能让那些顽固的采访对象接受你的采访,怎样在最快的时间内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这不是书本上以及采访课上能教我们的,经验,以及社会关系的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

带我的记者让我把所有采访过的人按照职业分类记录,以便下次继续使用,至少通过他们可以找到新的目标。参加过一些不用写稿的新闻发布会后,他要求我去跟那些领导交换名片。有时采访部委领导真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如果能直接联系到本人会方便许多。

多去听一听学术讲座,或一些学者内部的沙龙,对学问是提高,对采访来源是丰富。

工作中的这些人际关系相对来说还是很容易处理的,因为北京记者站是比较纯粹的同志关系。但采访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事让你不得不感慨世界的复杂与自己的单纯。

也许只是一件不大的事,但当事人为了能让你报道由此产生社会影响,有助于他们解决问题,会请你吃饭,给你种种暗示事成后的好处。我碰到的那些当事人不是坏人,但那一刻,我真不知道一个简单的工作关系为什么要被很多人搞的那么复杂。那天下午,我去人大找同学,吃饭时大家说的不过是学校里的事情,反差太大,我的脑子有点不够用。

在社会上混很不容易。但毛泽东曾说过:与人斗,其乐无穷。有时候,人会犯贱吧。

在北京的五个月,实习中我不算很用功,有时间的时候我去各种各样的地方玩,认识各种各样的人。有时那些朋友能给我生活上的帮助,有时能给我工作上的直接帮助。

实习,更多的不是实习业务,其实也只为一种生活经历。

我总在想,我们这个年龄段的更多的人来北京,不是上学就是工作,总有学校或单位为他们安排好最初的生活。可我们,初到一个完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们甚至不知道刚到北京的第一天住在哪里,我们找不到该去的地方,我们操着标准的普通话跟老北京人(也许就是在北京多呆了几天的人)“交流”,忍受出租车司机拉着我们转圈,忍受去各种各样的地方找便宜的房子租,找实习单位,忍受一度绝望的味道。

所以,在北京我特别容易感动,感激每一个给过我帮助的人:在我刚到时收留我的师兄,帮我联系实习单位的朋友,对我很真诚的记者,在我没钱借我钱的朋友,帮我联系采访对象、出谋划策的记者,带我玩的同学、朋友。我真的很感激他们,有了他们,我在北京的日子才不是特别孤独,反而我异常留恋那种孤独的自由。

很奇怪,每一个从北京实习回来的同学无论找工作还是考研依旧想去那个很不适宜人生活的地方。我不太清楚首都的魅力大在哪里,但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曾有一位记者对我说过:新闻是一项了解社会最便捷、最迅速、全面的职业。我还想加上一句:新闻也是为数不多的能让人产生荣誉感与自豪感的职业。在这里,我真的感觉到:新闻是一项值得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从职业到事业,新闻的每一个步骤、环节都是值得人玩味、奋斗与挑战的。每一次比较成功的完成任务之后,挑战者所获得的满足感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看到这几句时,突然一种情绪涌动起来占满胸口。高中便坚定下来的新闻理想,像一捆堆积墙角时时待燃的干柴,突然遇到一股渴望已久的火苗,便势不可阻的迅速蔓延开来……半个月前北阁面试南周的时候,那种激烈搏动的频率再一次卷席心房,告诉我:你,就该是这样的人;否则,当你站在这块土地上时,你怎会感到脚心都融入了泥土中,怎会感到全身都如阳光般通透起来呢?

现在算来,我已经跟着记者出去采访过二十多次了,每次采访中我都会把记者问的问题记下来,回来后自己都会主动写稿子,写完稿子再让记者看看,给我指出不足。以往自己就很少动笔写稿子,现在看到自己第一次写的稿子都想笑,感觉就是干巴巴的,特生硬,口导写的太过生硬,没有起到吸引观众关注的效果,解说词也写得像流水帐,在情感类的片子中,解说词干巴巴的,不够感人,同期写得太罗嗦,不够精炼等等。。从后来的稿子就可以看出自己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我从中发现电视新闻的语言是越简单越好,要通俗易懂。同时句子要美,要有一种亲和力,让观众有一种轻松对话的感觉。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会更加的努力的,因为这次在电视台的实践,我懂得了许多,不懂得的更多,这就需要我的努力了。

我相信我能够做好的,我坚信我的明天会更加的灿烂!

报社实践报告 篇6

当我们每天走在整洁美观的大街小巷,你是否会想起他们–被称为是城市的“美容师”的环卫工人?他们每天起早贪黑的扫过千家万户,在最脏、最苦、最累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奉献着,只为让城市的明天更加美好。但是社会上歧视环卫工人的事却时有发生,环卫工人的生存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鉴于此,本人现场调查衡阳市环卫工人的日常,其中涉及三个主题:环卫工人烈日下的坚守、环卫工人“老龄化”、关爱环卫工人,从我做起。

环卫工人烈日下的坚守

进入夏季以来,马路上人流量增多,加上有些市民不注意环境卫生,随手扔掉的冷饮包装袋,纸巾到处都是,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聚增。高温炎热的天气,加上繁重的清扫任务,环卫工人的辛苦可想而知。在我与环卫工人的交谈时间里,她也没有停止手中的工作,“为了保持道路的干净,我们每天在路上巡回捡扫十多遍,就是在高温天气,也没间断过”。作为环卫工人的张奶奶对我说道。实践报告

为了真正体验他们的艰辛,我拿起扫帚和簸箕,与张奶奶在40摄氏度的高温下工作。刚工作几分钟汗水就将衣服湿透,每扫一次就会有呛人的灰尘扑面而来。我不得不停下来原地休息,擦脸的纸巾上不仅有汗,还有黑色的污垢。但是张奶奶一直没停下工作,扫完一段路程后,她都站直身子喘口气,擦擦汗水,就弯腰继续工作。张奶奶,她每天要反复打扫很多次,累得腰酸背痛不说,每天吃灰尘,呼吸道也很不舒服。

经过检索媒体报道,在高温天气下,各地已发生多起环卫工人中暑死亡的事件,他们的艰辛却很少被理解,他们的安危却很少得到关注,环卫工人中暑死亡得不到赔偿这一问题为什么得不到解决呢?

环卫工人“老龄化”

众所周知,环卫工人现在大都是一些“5060”群体。再过个两三年这些人干不动了,怎么办?工人年纪大,身体较弱,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危险系数提高。每年报道环卫工人被擦伤、骨折、晕倒的案例数不胜数。当然,这些与环卫工人年纪大,反应和行动慢也有关系。工人年纪大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老人过马路被搀扶”的影像,相信多数人都记忆犹新。如今的老年人“扫马路”岂不是让我们汗颜。“不能管吃,不能管住,还那么累,工资还低,没人来”经过询问多人,得到的答案便是这个。年轻人不愿意加入这个群体,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环卫工人的报酬问题得不到解决,1000多一个月的工资,应该让环卫工人的待遇慢慢接近其他重劳力行业的待遇。否则,环卫工人的工资水平永远在最长期的最低工资线上。

其次,社会上对环卫工人的看法是不是也要有所改变呢?“职位无贵贱”不再只是一句口头禅的体现方式不同,他们也要有应有的尊重。

关爱环卫工人,从我做起

环卫工人一直被誉为“马路天使”,可是太多的空头赞美是没有用的,他们的社保,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女职工特殊保护等各个方面都还是问题,没有假期没有休息,面临加班等现象更是存在。他们的合法权益也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社会上的歧视更是让他们缺少应有的尊重和体面,成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人生安全和心理健康应该得到保护。

尽管现在听到一些企业家请环卫工人吃早餐,爱心市民送来西瓜等,尽管感到欣慰,可是据我所知这些事例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很多环卫工人可能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只能租房子居住,靠捡垃圾补贴家用。“老家在农村”,“收入少”也成了他们更多的描述词。

有时对于我们来说,一个细小的动作,如不随手扔垃圾、不车窗抛物、不随地吐痰,就是对环卫工人的尊重,也是自身素质的体现。关起环卫工人,就是关爱我们的环境;尊重环卫工人,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要在社会上营造一种尊重环卫工人的氛围,关心、理解、尊重环卫工人,人人平等对待环卫工人,自觉养成文明习惯。毕竟这些从幼儿园开始教起的,我们成年人难道不会么?

让我们说一声,环卫工人,您们辛苦了!

报社实践报告 篇7

今年我读过了一个难忘的暑假,说是难忘,因为我没有回家,而是在报社实习工作了两个月,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太好了,我非常兴奋能够有一次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特别是在报社,这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梦,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不断的努力,我就会一直不断地进步,今年暑假我就是在不断的进步中走过!

通过学校宣传部老师以及大通社的几位学生干部的努力争取,我总算得到实习机会了。在知道结果的那一刻我异常激动,然后认真规划了一下自己的暑假,这样,自己距离曾经的梦就会近很多的。这次实习总体上还是比较成功的,我们得到了报社领导和老师们的认可,也从中学到不少知识,为人处事和新闻观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另外,通过实习我们对和的工作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幼稚的感觉什么是什么,学会了怎样实事求,尊重事件的本来面目,与自己的新闻梦想更近了。

能到《平原晚报》实习,自己真的不敢奢望,之前去过《洛阳晚报》,那里的威严让我有种自卑的心理,毕竟《平原晚报》也是一家市级报社,无论要求还是纪律都应该是非常高的,而我只是一名大二的主修广播电视新闻学的本科生,并没有与之相当的能力。所以,事先我们几个就认真做好准备,从与老师交谈的态度到提要求的措辞都是经过我们四个人的反复推敲才最终实施的。也许是年轻吧,我们总觉得有使不完的劲头,想早早地进入社会,多随外出,体验一下学校以外的新闻传播情况,为以后的求职应聘准备条件。

因为专业知识和兴趣爱好,我和陈静分到《平原晚报》总部,跟一个老师学习稿件,偶尔和出去做一些采访。王腾和晴川则跟晚报一性格豪爽的楼市跑楼市。刚来的几天,我们每天早上8点之前都会到报社,打扫卫生,整理老师的文件。旁边的老师看到我们汗如雨下的样子,都夸师大的学生有素质,积极主动,我们几个总会是笑脸应答,因为我们是背负着师大和宣传部以及大通社的荣誉去实习的,我们必须展现师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可实习将近半个月了,也没什么采访人物,我们几个都非常着急,情绪也开始有懈怠。偶尔写点消极的感慨,把宝贵的时间都忘记了。其实在那段时间里我们完全有时间和机会学好方正飞腾这个软件的,只是我们都太不切实际了。

真的也许是还年轻的缘故吧,我们缺少社会阅历,们出去采访很少带我们,有些任务我们也不方便跟去。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报社度过的,看报纸,写评论,偶尔也写一些感慨,然后时间就这样慢慢地走完了。不过看到们在听到有突发事件后立刻赶赴事发现场的魄力时,我还是由衷地敬佩和羡慕,也许将来从事这个行业了,我也会严格要求自己的。

经过一个月的实习,新闻在我的意识里越来越成为一种模糊的概念了。随着对其渐入了解,就像一个点和一个圈的关系,当还是点的时候,我并不觉得新闻有多难,需要把握多少度。当点渐渐扩大,成为一个周长继续扩大的圆时,我才体会到新闻也有其更深层的类似于艺术表现的市侩和绝妙。新闻源于生活,源于社会,源于党和人民。新闻的几个要素包括真实性、时效性、趣味性及重要性都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真实性,在学习过程中我也反复在思考辨证这个问题。但一味地追求新闻的真实性是不可能顺利完成新闻的广泛传播的。以前总是认为,新闻,是什么就是什么,要绝对坚持其真实性。

可是实习的这一个月,当所谓的理论和时间相撞时,理论只是一片空白,并且显得比较肤浅。现在的新闻传播同样考虑社会效应和大众的接受限度,如果一味追求真实,只会把新闻送进死胡同。怎样很艺术的变相表达才可能达到新闻传播的最终目的,让新闻起到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

有一次单独去辉县的向阳幸福院,碰到新乡好多媒体的,参与完那个活动之后,我感慨颇多,做新闻的困惑和疑问也逐渐增加。回来后我一直在探究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这两个问题,现在社会,什么事情都讲究策划,新闻也不例外。前者是为顺利正常有步骤地进行新闻传播而采取的一种理性的新闻规划,后者则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用不恰当的手段对新闻事实进行扭曲和摆布。联想现在的新闻,好多都已经是摆布出来的,有的甚至是虚假的,每年查处的虚假新闻也不在少数,大多都是很雷人的。这样的新闻传播环境无可否认地造就了一批丧失社会良知和责任心的新闻工,他们会拿封口费,会写虚假广告,会看关系发新闻,会“不辞辛劳”搭上地区腕儿级人物然后伺机找“岔儿”领费,会“独当一面”给人办事包人满意……这些只是我的个人见闻,但是当它们一天天多起来的时候,我想到中国新闻事业的悲哀,想到作为一个会在这样纷繁复杂的环境里逐渐丧失原本的理念和意志,想到像成舍我、王韬以及其他优秀的新闻工还在的话,他们会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和老师出去采访的几次经历,让我明白很多事情并不是说办到就能办到的,采访前要做充分的准备,采访中要引导导被采访者,不能随采访者自己的意愿,还要注意提到与采访对象相关的人,搜集多方素材,这样在写稿的时候就可以水到渠成。以前在学校的采访,都是事先策划好的,有老师和同学一起,大家集思广益。而现在,大部分时候老师会把任务完全交给你,而你就必须保质保量的完成,而这个过程不能仅仅说得到锻炼就可以一笔带过的,像专业课上学到的采访方法和技巧以及原则性的问题,都是必须掌握好的,这样在学以致用的情况下又提高了自身的新闻业务水平。

第一次实习,得到很多实用的东西。也明白新闻真实的难度,所以以后不会再钻这个牛角尖了。不过作为一个新闻人,必要的社会良知和责任感还是必须坚持的,这是一个新闻人称其为人的最起码素质和底线。还好实习期间遇到的都是一些社会小问题,有的纠纷也不伤大局,总体上社会主义的新闻还是比较安定的,大的事件我们接触不到,这些小的事件就正好让我们练笔了。需要大力宣传的,我们要学会把原本只有一度的意义提升到三度,没有那么好,也要看情况,巧妙地夸大。而一些批评揭露的新闻,可就没这么轻松了,有时候费了好大劲,好不容易完成的采访和披露,对方找一下报社上层领导,一个小小几天的辛苦就白费了。现实就是这样无奈,所以一些圆滑的就开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没有得罪人的时候,干吗总跟自己过不去呢。于是很多不公平的现象就应运而生了,这也是无可避免的。所以,有些事情并不是自己能决定的,的道路是很艰难的。坚持两年,执着地选报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因为喜欢,所以热衷。正是这样,我才会有的动力好好规划自己的新闻路,从点滴积累开始,一步一个脚印,难与不难也是视努力而定的。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仍会坚持,为圆自己的梦而努力。

新闻难做,这是很正常的,不过我担心的是自己想做这份难做的工作连机会都没有,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多难啊。好的单位几乎不要人,差的单位大学生一般都不愿意去,高不成,低不就的,导致现在就业形势越来越难。我不想这样,在毕业后就失业,我会通过社会实践提高自己能力,在我毕业的时候可以直接找到工作单位,我相信我会做的更好的!

报社实践报告 篇8

20xx年x月x日,我来到了新疆首府——乌鲁木齐感染我的首先是维泰的精神。对于开发区,我的第一印象则是印在车上的“维泰”标志。正是本着着力打造“活力、创新、和谐、发展”的区域形象而设计的“uetd-维泰”标志,我认为它简单但不失活力。开发区的核心价值观为“以国家强盛新疆富强为己任”,这对于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来讲虽然表面上显得范围略为宽泛,却蕴含了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发展经济是手段,而开发区所有人同心协力的目的,则是为了占全国地域面积1/6的新疆地区的发展与稳定,而这对于全中国的发展与稳定,也是极具重要意义的。

实践期间穿插了各种参观活动。七坊街很好地将民俗文化与现代创意有机结合,文化墙与开发区文化建设讲座帮助我更好理解开发区的核心文化理念与战略发展决策的制定依据,中粮可口可乐公司的全自动流水生产线体现了其高效的管理模式,而天山之行让我见识到新疆的自然景观之壮阔瑰丽。这些活动使我更好地了解新疆地域特色与文化。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则是团结新村的参观,在这个多民族混居的社区,我看到的却是其乐融融的氛围,这是基层社区工作人员一家一户不断地深入了解社区的每一户居民的长期成果,目前我们在谈及民族政策时,更多强调的是“优待”,这种略高一等的姿态,其效果可能还不如平等地进行相互了解,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逐渐消除可能存在的隔阂。

本次实践的两个工地——文体中心与维泰大厦,其中的文体中心处于基础施工的阶段,而维泰大厦的主体已进入内部装饰阶段,配套的机关食堂的框架主体则刚刚混凝土浇筑完毕,进入墙体砌筑的阶段。在这两个施工现场,对工程造价及工期影响最大的是不同的因素。由于设计深度不够,文体中心在施工阶段遇到了困难,机电部分的尺寸缺失比较严重,影响了正常施工,有些地方甚至造成了返工,对工期及造价造成了一定影响。而对于维泰大厦,则是由于业主需求的变更,例如维泰大厦为了即将到来的亚欧博览会,要求9月前必须交付使用,机关食堂的工期提前了近2个月,这对于现场施工单位着实是一个严峻考验。文体中心的工期及造价目前没有很大变动,而维泰大厦及配套的机关食堂则面临了决算可能大幅度超过预算的结果,这就涉及到不同的变更因素。政府作为业主,项目现场更容易发生业主需求变更,而设计、施工变更可能并不是影响工程工期以及造价的主要原因,这是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工程的,如果从建筑后评价的角度来讲,主要的评价指标必然会涉及到工期与造价,变更虽无法避免,但过多以及大幅度的变更会使建设阶段的绩效会降低,直接影响社会主流对建筑的评价结果。在此类政府工程中,应尽早将设计方案报给相关领导审批,摸清业主的需求,尽可能在开工后避免需求变更,保证建筑合理的经济性。

对于开发区的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到现场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与项目竣工后的运营使用效率,而与各方当事人现场的质量安全管理与政府行政部门的安全检查直接相关。我认为,现阶段最迫切的需要是加大安监部门的监督作用。因为对于新疆这样的建筑新兴市场,现场管理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施工单位作为质量管理的主要负责方,如果没有已有的相对比较健全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与措施,由于需要付出一定程度的经济的代价,所以施工单位在主观意愿上不会主动寻求改变。此时则就需要外部力量的推动,而安监部门则是可以直接敦促现场质量安全改变的力量。目前作为建设局下的安监部门,应加大安全检查的力度与频率,以奖励措施为主,适当配以惩罚措施,既保证了现场质量安全隐患被及时发现与整改,又不会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瞒报。相信通过建筑市场的逐渐规范,现场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会逐步提高。而对于政府作为业主的项目,又存在着一个不同于普通项目的现象,即是开发区的建设局作为业主方,同时也肩负着全区建筑工地质量安全监督的工作,建设局既是检查者又是被检查者,其对于自家项目的安全监督的作用或多或少会受到实际执行的影响。如何做到既直接管理好自己的项目、协调项目与各部门的关系同时保证合理的造价与工期,又监督好自己的项目,确实是需要建设局管理层去考量与改变的。

最后,我想谈谈此次实践带给我的对“新疆”认识的改变。来之前,我感觉新疆的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极大,既有像北京cbd一样的建筑群,也有像动画片“阿凡提”中一样的毡房与土坯,这样的不均衡发展,使得贫富差距极大,造成新疆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但是通过亲身的体验,我认识到这种区域差异的存在,并不是上级领导拍脑袋决定哪里先发展哪里后发展就简单决定的,而是确实是受到了气候、人文以及资源等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制约。自治区派出了那么多优秀的人才下到艰苦的基层去,同时又发展像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样的重点区域,单从发展力度上讲并没有明显的偏向。不同的区域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发展的速率不同,像开发区这样的龙头地区,在发展逐具规模后,则应该对口支援相对发展较慢的地区,达到区域间的均衡。

感谢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给予我这次珍贵的实践机会,使我能够了解一个真实的新疆与一片广阔的职业发展天地。感谢建设局所有在实践过程中帮助过我的人,他们的耐心讲解与悉心关怀使我受益匪浅。心怀感谢,将来我毕业之后,一定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回馈社会!

报社实践报告 篇9

在今年只有短短一个月不到的寒假中,我参加了为期半个月的社会实践。以我现在的专业想在我们本地找到一个与专业对口的工作犹如登天,于是我便退而求其次,到我们当地商场找到了一个临时促销的工作岗位。简单的说:我的工作就是在商场促销微波炉。在我半个月工作中,我看到学校看不到的很多东西,更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虽然我只挣到到了几百块的工资,但是这次社会实践却带给我十分多的感触。为我毕业之后走入社会上了生动的一课。

第一:管理制度

在这次实践中,首先我对这个商场的管理制度就有我自己的一点看法。当我正式上班的前一天,我被通知要去商场进行培训学习。我到了培训的地方,听着培训老师讲着作为一名促销员在商场不能做的事情,如果违反了这些规定就要被处以50元的罚款。听着这些规定我当时都吓出冷汗了,我心里想:要是我一天违反其中的两个规定,我一天的工资就彻底没了。我听完这个培训几乎都是在说违反规定就罚款的事项。我不禁对这种管理方式有一些看法。

虽然我不是学习管理专业的,但是由于我家里人的缘故,我对管理学还是有一点了解的。管理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管理不是一味的用惩罚的手段,更多的是激励!根据《管理学》中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只有满足了尚未被满足的需求是才能达到激励的目的。同时管理最好的方式就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模式。即是在激励的基础上采取少量的惩罚措施。但是这个商场却是采用的刚性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要么会引起被管理者的不满,要么就是在纵向实施的过程中被改变。果然,在我后来的工作中,我发现很多惩罚性措施都没有被很好的实施。

第二:口才

促销是一个靠口才的工作。但是我平时就不喜欢说话,就是在熟人面前都没什么话的人,这次我为了挑战一下我自己,我决定我去试一试。在这个工作岗位的第一天,由于靠近过年商场搞了很多优惠活动,因此人很多,我在空闲就想着怎么和顾客介绍产品。明明心里想的非常的完美,当顾客真的来到我面前的时候,在我心中想了无数次的话一下子就消失了,顿时自己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还好和我一起工作的阿姨都很理解我,她们都会来帮我解围,而且鼓励我勇敢的和顾客对话,同时还教我怎么给顾客介绍产品,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尴尬和错误之后,我终于能勇敢的和顾客对话了,我终于可以口齿清楚、语言流利的向顾客介绍产品了,当我凭借着自己的介绍卖出第一件产品时,我的心里充满了一种强烈的成就感。

在这次做促销的实践活动中,我的口才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基本上消除了以前不敢正视陌生人更不敢和陌生人说话的情况。现在我基本能流利的和陌生人交谈了。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认为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第三:人际关系

以前就听家里人讲在大学里要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在大学的这一学期我并没感到人际关系处理的难度,但是在我上班的这段时间,我真正的感到了处理好人际关系是多么的重要。

和我一起上班的还有3个阿姨,她们都是正式员工,她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比如姓张的阿姨就是快人快语,其实她心里一直都把我当小妹妹一样看待。在和她们一起工作的半个月时间里,我们还是相处的`很愉快,在工作上也很照顾我。在我临走的最后的上班的一天,我给她们买了一点糖,作为她们在这段时间对我照顾的回报吧。看着她们接

过糖高兴的表情,我觉得我在人际关系上做的还是将将就就吧!这让我以后走入社会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四:学习精神

以前我总认为在学校才要学习,当时进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才发现在工作岗位更需要不断的学习。我是一个文科生,这次去促销微波炉,很多理科的电学、光学的知识我几乎不知道。我曾记得我第一天去上班时,顾客随便问了我一个关于微波炉原理问题,顿时就把我问的哑口无言了。随后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我努力的学习关于微波炉方面的问题。我用手机查了微波炉的工作原理,我向售货阿姨们请教关于微波炉方面的专业术语,同时听她们在给顾客介绍产品时是怎样运用这些专业术语。另外,为了分清微波炉的十多个型号,我在上班空闲时间里努力的记忆这些由一串英语字母和数字组成的型号。虽然我不是天资聪慧,但是在我不断重复的记忆下,这些枯燥乏味的产品型号被我牢牢的记在心里。在工作之余,我尽量向阿姨们学习,她们似乎也被我这种学习的精神所感动,她们又教会了我填写发票和在库房提货时填写“账面盘存制”提货单。这些学到的东西在我随后的工作为我带来不少的便利。

第五:吃苦耐劳

在我参加这次实践活动之前,有人就对我说做促销是很辛苦的。听到这话我对这个工作更加有兴趣了,我打算借此来锻炼锻炼自己。但是当我开始上班时,我才切身体会到这个工作的辛苦。没填9点钟就要准时上班,上班是必须保持标准的站立姿势,这一站就是9个小时,而且上班必须穿有后跟皮鞋,一天站下来两只脚像灌了铅一样,就连我走路的姿势都变了。对我来说最辛苦的就是到库房去提货,一个微波炉至少也有30多斤,我需要把这些微波炉从底楼搬到6楼,生意好的时候,每天要跑无数次。我记忆最深刻的是腊月二十八的那天,我不知道从库房到六楼跑了多少次,那天我上了12个小时的班,回到住处我连晚饭都没吃就直接睡觉了,第二天接着又上了一天,在整整半个月的工作中,我就休息了一天。值得我欣慰的是我坚持过来了,每当我想要放弃的,我就会想到古代先贤圣人们年轻时为了自己的理想受到的各种苦楚,就会想到那句一直支撑我走过来的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每当想到这句话,我似乎就忘记了身体的疲惫,又给我继续工作的力量。

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挣钱的艰辛,我每天面对着同样的工作觉得无聊极了。可是父母面对着同样的工作是多么的不容易。这次实践活动真真切切让我知道父母挣钱的辛苦。

这次做促销的实践活动给了我很多感触,在这次实践活动我认识到了在很多情况下专业是靠不住的,像我学习的这种夕阳专业更是靠不住的。因此我下定决心在今年我要在学习之外再学习一样我感兴趣的知识。对于这次实践活动,它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以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更多的磨练自己,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为我毕业后真正踏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报社实践报告 篇10

7月29日××县政协七届二十九次主席会议召开,在这次会议中我见到了很多县领导,也让我见识到记者职责的重大。会议有县领导、政协领导、各部门领导,对于他们在大会上的发言,要分轻重,对领导的介绍应根据领导官阶大小来分先后,次序搞错就会给你带来麻烦。

在与指导老师相处的日子里,我渐渐认识到做一名优秀的记者是不容易的。记得有一次申通快递公司召开稳定工作会议,会议在下午2:15开始,指导老师要求我必须在2:00之前到达会场,会议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暑天的沉闷与燥热使人由内到外都极其难受,但记者们丝毫没有中途退出的意思。散会时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都没有带伞,也许是时间观念的“驱使”,记者老师毫不犹豫地冲进了雨林,我却躲在后边不走,等回到报社时,发现记者们已穿着湿透的衣服开始工作了。当我将这一次的新闻稿慎重地交给指导老师时,他一脸严肃地说:“开会时不是明确强调这次会议的内容不准让媒体报道吗?”我们为自己的不认真顿感惭愧。事后我才体会到:记者们在享着“无冕之王”的称誉背后还经历着多少辛酸,担负着多少社会责任。

报社里有一位姓陈的前辈,七十多岁了,对报纸却还颇有研究,他时常对我传授新闻写作的经验,他说:“新闻归根到底还是文字活,一切奔波最终都要体现在字面上才算数。”他列举了一些因用词不当而闹出的笑话和差错的新闻案例,告诉我用词造句的重要性,并说:“现在的大学生啊,语言文字普遍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你们要多学多记,多理解,学一学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在走访陈前辈的办公室时,我发现陈老的办公桌上有好几本中文词典,陈旧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名人名言,成语解释和有问题的新闻例篇,对应的分析评论等。我由衷地感到博学的重要性。我想:“活到老,学到老”应该作为这次暑期实践的结束语。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