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句好段摘抄 于丹讲座观后感(汇集9篇)

于丹讲座观后感(汇集9篇)

每当我们欣赏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会默默地打开心灵的大门,观看完毕,我们总会有很多深入的见解。观后感需要向读者传递真实有价值的信息和视角,不断写作观后感,提升写作技巧。你是否对于写作某部作品的观后感感觉困惑无措呢?编辑依据您的需求整理了这篇实用的“于丹讲座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您能在其中找到所需的信息!

于丹讲座观后感(篇1)

今天,我和孩子一起观看了于丹老师关于感恩教育的讲座:勇敢承担爱与责任。于丹老师对孩子孝敬父母,社会责任感的养成,都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令我印象深刻。

讲座开始,于丹老师讲述了一个孩子和大树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父母被比喻成大树,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无私的奉献了自己所有的一切,而孩子也陪着大树走到了最后。听完以后,我非常感动,这不就是每个当父母的所追求的吗?能拥有一个孝顺,有责任心的孩子。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父母们,哪个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倾其所有,但现实却不是故事,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陪伴父母到最后,看看当今社会,空巢老人,不孝顺的子女,比比皆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初衷无法实现呢?接着,于丹老师又给我们举了一些现实中非常普遍的例子,现在的家长,把孩子当成宝,物质方面都力所能及,生怕孩子受苦。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已经不是什么贬义词了,而是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标准”。孩子就应该操心学习,其他的一概不用操心,不用过问。所以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回家以后,忙得不亦乐乎的父母,和在一旁悠哉玩耍的孩子。那么,这么做到底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对周围人的关心,形成不了任何的责任心。

于丹讲座观后感(篇2)

为加强我院大学生心健康理素质,宣传纳悦自我,关爱他人理念,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广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提供良好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关爱心理健康的氛围。因此我院心理协会迎合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举办以“阳光心路,你我同行”为主题的第六届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会员充分认识有关心理学的知识概念,也让同学们了解到现今的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趋势。因此我院及协会成员于20XX年XX月02日晚上6:15到实验剧场听讲座。

这次讲座是由浙江大学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龚惠香教授主讲。她写了90多篇论文,10多篇获得一级论文。她的讲座让全场同学们佩服不以,带动了全场的气氛。其中一个游戏环节,叫做“心有千千结”,她让16名同学上台玩这个游戏,同学们情绪高潮,都很积极的上去。这次活动提示了团结的重要性,引起了全场的小高潮,快到结束时老师让我们去看一本书《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最后老师以一句至理名言结束了这场精彩的心理讲座。在场的学生都记住了这句话“太棒了”!这种事竟然发生在我身上,又给了我们一次成长的机会!事情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让我们懂得了换位思考的重要性,不要做时代的阿Q!

经过这次的活动,我们总结出了活动的不足之处:由于我们考虑不周到,因此没有很好的进行活动宣传,导致很多同学不清楚讲座的主题内容,及对他们的影响;导致很多同学没有准时到场。所以在活动开始之前,考虑到每一个细节,我们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通知和宣传工作。

于丹讲座观后感(篇3)

自古以来老祖宗教导我们:忠孝传家、勤俭持家、尊老爱幼、明事知礼……这些,是家风家教的永恒主题,家风家教一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家风家教,让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给儿女们无穷的正能量。 

于丹老师就现代社会风气而言了“家教 门风”:

一、明辨是非: “过去的人大都不能识文断字,却通情达理,大多数人的家教和门风都教孩子厚道做人,勤俭持家,守着农民的本分,不能辱没祖先,这是基本的家风,也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于丹认为,首先要教育孩子做一个明辨是非的人,说成大白话就是人得知道好歹。

关于明辨是非,孟子把人的仁义礼智都归结到一颗初心、本心。所谓仁爱,就是侧隐之心;所谓大义,是羞恶之心;所谓礼,是恭敬辞让之心;所谓智,是是非之心。今天,我们的知识教育如此发达,但知识等同于智慧吗?智慧是是非之心吗?不是,所以我们需要回到原点。

二、独立承担:隔辈教育现在也是一个非常热门的探讨话题。于丹认为,这是当下社会特别现实的一个问题,于丹打趣道:“六个大人供着一个孩子,那这个孩子就是宝塔尖上的孩子,所以这种孩子现在叫‘六一儿童’。我老开玩笑说中国人现在好多词都变了,过去养孩子吧,叫拉扯孩子,就是拉一个扯一个,后头还跑着俩。现在你敢拉谁扯谁啊,都是供奉的。”

一个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将邻居家的玻璃打碎,邻居愤怒不已,向他索赔12美元。这12。5美元在当时可谓是天文数字,足够买下125只生蛋的母鸡了。男孩儿把闯祸的事告诉了父亲,并且忏悔。见儿子为难的样子,父亲拿出了12美元,说:“这笔钱是我借给你的,一年后要分毫不差的还给我。”男孩赔了钱之后,便开始艰苦地打工。终于,经过半年的努力,他把这“天文数字”分毫不差地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他还回忆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到底什么是责任。”

无论怎样,家庭教育都一定要让孩子从小能独立承担,“家教里首要的是明辨是非。第二点,一定要让孩子从小能承担责任。”

我以父母之心向大家呼吁:重建中国的家教与门风。明辨是非仍然是这个民族的顶级大智慧,让我们回到常识,能够让我们不被伪命题绑架;让我们遵守秩序,让我们做一个有尊严的公民,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学会为自己买单。不犯错不可能,但是能认错比不犯错重要,会改错比能认错更重要,这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一个不能对自己有所担当的孩子,是没有办法去面对未来社会的。更重要的一点,是让他们笃信科学与艺术。他们在面对这个大变化时代的时候,永远坚持一些万变中的不变,那就是人性的善良。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题讲座,感触很深。于丹老师讲了 四个专题:一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责任心;二是怎样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坚强勇敢的性格;三是怎样培养孩子抗击压力、面对挫折和防被骗的能力;四是当家长面对孩子叛逆、爱发脾气不听话、不爱学习等问题怎样正确与孩子交流沟通。

在第一个专题中,我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刘黑子的悍匪,他在方圆多少里内杀人多然后经常劫富济贫,大家都认为他是悍匪,但唯独到他出生的那村里,全村都说他是个大孝子他在外面杀人越货干好多坏事,但他回来也接济别人,他一心就想让把他拉扯大的寡母风光一下,他母亲年轻时就没裹小脚(在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人娶妻,都以女子大脚为耻,小脚为荣),拉扯着他很不容易,外号“张大脚”他回到村里就号令全村的人出来迎接他的母亲,他把他母亲抬出来风光一回,他母亲上交后一看脚太大了在轿帘外头,他就拉起轿帘给他母亲挡了挡脚,结果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他母亲掀轿帘就下来了说“你嫌我脚大给你丢人啦,没我这双大脚哪有你今天当师长?我就凭着脚大才把你拉扯出来”如此的一个悍匪,在那样的情况下,当众给他母亲跪下磕头谢罪,所以说这样一个土匪,能够这样对自己的母亲令人心生震撼孝为德之本,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勇敢承担爱与责任。 要想成就别样的人生,就要点亮自信的明灯,对自身的力量怀抱坚定的信念!

于丹老师还说“爱是一种交流,再给的时候收获感恩,而家在爱的循环里,是全家人的滋养,每个人都在得这才是一个家。当一个孩子端给你一碗糖水,他母亲会说少来这套如果对孩子都这样的话他是不能感觉到爱的,所以,爱是公民最好的教育!爱是一个家庭教育的基调!所以爱很重要。

最后当谈到怎样正确与孩子交流沟通,于丹老师告诉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首要的。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家讲座,十分有感触。她教给我很多对我有帮助的人生道理。

于丹老师的演讲分为几个主题,分别是:1.父母应怎样认识孩子,如何拟定合理的人生目标。2.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作为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教育。3.怎样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

其中我最有感触的是第2个主题。在讲这个主题的时候,于丹老师先讲了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却再一次的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十分爱发脾气。有一天,他的爸爸把他带到院子里的篱笆跟前,对他说:“孩子,以后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在篱笆上钉一颗钉子。”这个男孩便照着爸爸说的去做了。第一天快结束的时候,小男孩去篱笆跟前看,他这一天就钉了30多颗钉子,他十分惊讶,怎么自己一天中就发这么多次脾气呢?他自己都没感觉到。这时,爸爸走到他的旁边说:“要想让钉子更少就只能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小男孩就尽力控制自己的脾气,于是每天钉的钉子越来越少:十几颗、十颗、五颗、三颗,终于有一天,他高兴地跑到爸爸跟前说:“爸爸,我今天一颗钉子也没有钉!”爸爸说:“那就把钉子全拔了吧。”待小男孩把钉子全拔了后,爸爸又对他说:“今天一颗钉子都没定这固然很好,但你有没有想到这上面的钉子孔还是会留在别人的心上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乱发脾气,发脾气就像在别人的心上钉钉子,钉子孔会永远留在别人身上的。

转过头来看看我,整天对家人发脾气,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妈妈啰嗦,爸爸让我干什么我总是不耐烦,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内疚:我在亲人的心上留下了多少个难以磨灭的伤口啊。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正乱发脾气这个坏习惯,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一个好孩子。

家庭是育人的起点,是德育教育的第一课堂,要以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我觉得大道理老师和家长都懂,但是一接触实际就忘了,或者说难于运用到教育孩子当中,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是其中的关键!我觉得于丹老师讲的非常好,而且道理通俗易懂。我认为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家长则是总工程师,责任重大。在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中,我认为做好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效率是最重要的过程,成绩是最后的结果。比如:通过和孩子一起看电视剧三国演义,引导孩子看三国演义原著;通过看电视百家讲坛引导孩子看史记、庄子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书籍,自然就促进了文言文的学习和对历史知识的求知欲。

2.博览群书精益求精。知识是互动的,触类旁通。特别是英语、语文、历史是一个长期积累提高的过程,让孩子看更多的书以增加知识宽度和深度,做到积累提高,先博而后精。      

3.心平气和的解决问题。孩子成长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暴跳如雷,甚至打孩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一次考试后不是只看孩子多少分,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回忆做题的过程、思路,找到错题的原因。

4.发挥孩子的特长。我们的孩子都是好孩子,也都会做好学生,只是平时我们要注意发现孩子的特长。只要我们注意发挥优势,重点解决弱项,相信孩子一定会扬起学习的风帆,掌握更多的知识!

总之,教育孩子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讲道理、教方法开始,自己从认知上不断提高,了解孩子,因材施教,发挥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动性;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和老师一起帮助孩子成长,向共同的美好目标前进;向行家靠拢,向里手看齐;在交流、总结、探索中不断提高,实现让我们孩子成才的共同理想!

河北公共频道在2016年3月5日早上7:40播出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主讲的教育专题节目,节目的欣赏性、教育性很强,启发很大,我明白了爱是整个教育的核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现代教育的核心因素是“爱”和“理解”。教育的最优化,就在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心理认同所产生的“爱”。教师的爱,是启迪学生心扉的钥匙,是促进学生奋进的催化剂,是师生之间达到心理相融的接触点。

中学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理智和情爱结合的爱,具有强烈的情感特点。教师在塑造学生的过程中,首先要认真地不断地塑造自己。因为中学生对教师所组织的教育活动和发出的信息和态度,总是带有他个人的情感色彩,甚至附带着对教师形象的评价。教师应当拥有使学生既热爱又敬畏的形象。按照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具体分析,给予充分理解,扬其长,避其短,才能引导青少年健康地发展人格。

教师对学生的师爱传导应有特殊性:优秀生需要尊重其自尊心,给予严厉的爱;对情感强烈的学生需以温柔的爱;对热情、冲动的学生却要以明智的爱?这样会使各种性格、各种心态、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和重视,感到老师给了他们以理智的塑造和感召,并在不断的进步中认识到自己的成长,进而发现自己对社会的价值,体验到人格发展。

快乐环境的基础应是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应该有相对统一的精神,有较为稳定的风格,有权威性的舆论,有带倾向性的价值观。这样才能让学生不仅真正生活其中,而且为它服务、争光,与它共欢笑,同悲伤,从而产生真正的快乐——一种生机勃勃的愉悦感。同时,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可促进人格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应通过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来实现这一目标。而这当中,又只有以“爱”为纽带,将学生与周围的人及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时,才会使他们产生责任感和自觉性。在培养学生对集体的爱时,应为学生创造许多为班集体服务的机会,并及时得到集体的认可。哪怕只是一次出色完成的作业,或一种礼貌行

为等,都得到及时的集体肯定,久而久之每个人都爱学校、爱同学、爱老师,关心和帮助周围的人,同时,每个人也得到了别人的关心、爱护和帮助。从而使学生们在集体生活“如乘春风,如沐春雨”,既有对集体的依托感,又有对集体依赖的愉悦感,并使他们处处感受到集体的关心,而不是被集体抛弃。这种付出爱也被爱的精神境界,促使学生积极向上。

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是使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塑造真正人格的广阔天地。教师组织活动应注意立意新,针对性强,组织灵活,使内容程序富有情趣。要注意短期活动和长期活动结合,寓育人于活动的全过程,人人有锻炼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做到既发展学生的能力,又完善了人格。

学习活动是发展青少年人格的重要环节。老师应以自己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使孩子们的学习过程成为他们体验追求和创造美的过程。任何正确的教学活动,都能使学生沉浸在教师创造的审美情境里,受到美的感染和激动。教师应创造理想的教学效果,变“教给”知识为“发现”知识,学生由“被动学”为“主动学”,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变“苦学”为“乐学”,从而感受到“表达”是自己的需要,从而在努力寻求成功的表达中去获得快乐。还会对身边有像马家爵这样的贫苦同学而无睹的吗?作为一位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总之,学生完善人格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只有在充满理智美的环境中,发挥学生主动创造的精神,使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学生的人格才能向着健康、完善的方向步步升华。

陪孩子观看了于丹老师关于《心里健康与学习习惯》的讲座,感慨颇深,收益匪浅。讲座围绕“家教门风”的主线展开讲解,分别沿用他人事件、自身事例等方式告诉我们关于培养孩子“孝心、爱心、责任心;明辨是非能力、独立担当精神;面对挫折要有积极健康心态及自保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一个家庭如果有良好的家教门风,且父母能很好的继承并传授给孩子,让孩子从小懂得百善孝为先,时刻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师长,那么孩子长大定是个明事理的人,也绝不会做出各种埋怨社会的事儿来。

我们做父母的如今越来越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往往忽略孩子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的培养。一味的只会去苛责孩子,逼迫孩子去学习,因而造成大部分孩子要么学习压力过大,心理素质差,要么因没有正确的排解能力而最终做出极端的事情来。我们要对孩子进行有爱的教育,从小教会孩子怎么正确与人交往,谨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现在明白了为什么学校会安排家长要陪孩子一起观看此讲座了,大部分的事理是讲给父母听的。告诉我们只会把孩子当祖宗一样供奉着,保姆似的伺候着的父母是糊涂愚蠢的,而能把人生常识、社会常识等一些生活技能教会给孩子并正确引导的父母才是明智的。孩子真正需要的绝不是一个以物质生活堆积出来的无爱的学习生活环境,恰恰需要的是一个以良好正确的家风为教育基础的健康乐观的生活环境。

今后我要像于丹老师学习,尽最大的努力做一名合格、称职的母亲。

在70年代和80年代,学校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时至今日,好学生、好孩子的标准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90后甚至00后的教育发展趋势,却更注重培养智育而忽略了其它方面。

 

那么要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德之人?于丹教授的报告,给我们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在假期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去儿童福利院或者敬老院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儿童福利院,如果他们能够利用自己的资源,给那些不能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或者和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新游戏,能够让他们体会到自身的幸福,从而学会珍惜;在敬老院,如果他们能为敬老院的老人表演节目或者他们谈谈心,可以培养他们的孝心和耐心。同时,在和人们交往中,孩子们不仅会提高交往能力、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体会到把爱给别人时的幸福感,为探索人生价值奠基。

“儒家”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准则,不管各种思潮的涌入和融合,都改变不了它在每个中华儿女思想深处的基础地位,它将世世代代伴随着和指导着我们生活、成长、奋斗。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于丹老师深入、细致、认真的阐述了“儒家”思想在中小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并对家长如何正确认识中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讲解,本人感受如下:第一,每位家长和老师都应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益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要教育孩子该怎样做人,培养孩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和正确的做人意识,加之努力的文化学习,孩子才能成为品学兼优,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第二,正如于丹老师所说:孩子的德育教育要从每位家长和老师自身做起,家长和老师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榜样,是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导师,我们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励行、言传身教,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第三,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政府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学生以后踏入社会将面临各方面对高学历的要求,要面对各类竞争激烈的应试,这又迫使学生不得不以应试的方式完成学业,这是我国无法从现在的应试教育体制改革为素质教育体制的关键所在。只有政府、社会、学校和家长达成共识,从根本上改变教育体制和用人体制,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才能取得真正进步。

总之,教育立国、教育树人,这是中华民族历来的根本,我们应努力教育好每个孩子,做一个对社会和民族有用的人才。

现如今的孩子,从生活到学习,条件都是无可挑剔的,可是,总有好多的孩子不愿意学习,甚至这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王老师说,孩子不爱学习,是家长缺乏教育智慧的结果。

所以,通过这个节目,我也学会了一些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第一,    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天生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特感兴趣,都想探个究竟。所以,家长都知道要积极回答孩子的问题,不能抹杀孩子的好奇心。但真落到实处,是不是都能做到不厌其烦,尤其是在情绪特别差的时候。

第二,    护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决定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是否能真正的独立。所以,家长要保护孩子的自信心,1、千万别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做比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长处,所以,孩子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家长应多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2、不要过分重视学习成绩。在孩子成绩不理想时,家长不是责备,而是应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第三,    兴趣是根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感兴趣,孩子就一定能学好,所以,家长应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兴趣,王老师对家长提了几点建议:

1、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2、淡化分数。

3.学会鼓励和表扬孩子。

第四,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会孩子受益一生。王老师告诉家长一个小窍门:想让孩子改掉坏的毛病,可以一项一项的来。比如对孩子说“孩子,我觉得你什么做得都好,如果你把收拾玩具这件事做好了,那你真是最棒的宝宝啦。”然后假以时日,孩子在大人的关注鼓励下,好的习惯会慢慢形成。

本周六,七点四十,我准时收看了河北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的讲座,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下面我就重点谈谈我在看完了讲座之后关于学习习惯的点滴感悟。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树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中成龙、成凤,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教师树立形象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习惯于从模仿中学习,而且,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二、从小开始培养

有研究指出,一个人的习惯早在胎儿时期就养成了,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习惯越早越好。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

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老师充满着信任和尊敬,愿意按老师的指示去做。

《新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讲道:人之初,性本善,性与情,俱可塑。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任你在上面涂画,你把他涂黑,他就变黑,你把他涂红,他就变红。因此,越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效果就越明显;反之,当小孩染上恶习后,要改变他,那就难了。举个例子,我的女儿五个多月大,她每天早上8点多钟就要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每天一到时间,不带她到幼儿园,她就又哭又闹,无论你怎样

哄她她都不买你的账,只要你把她带到幼儿园,她就立即转哭为笑。显而易见,小孩子的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落实。

三、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四、校内外相轨并行

学生除了学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外,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学生在家庭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也要督促学生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项工作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可以是面访,也可以是电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行为,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坏行为作出及时的纠正。教师要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让学生养成坏习惯的机会减到最少。

五、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

孔子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觉性,学生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

是的,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了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了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为教育者,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真完成作业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在学习中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是很难的,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中感受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材的重要影响,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因此、卫生习惯,如阅读习惯,孤军作战、树立榜样,不能单枪匹马,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循序渐进,习惯既容易建立,互相促进 。除了学习习惯外,遵守纪律的学生,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严格督促,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

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如生活习惯,所以设身处地,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学习水平的提高,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细心指导,从而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共同发展,启发自觉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如一个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动习惯等,那么、勇于创新习惯等。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也易消退,还要与学校、劳动习惯,知识的不断更新,而应结合教学实际,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一句话,树立榜样,独立思考习惯,认真检查,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某种高级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

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在小学低年级,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严格要求,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教师与家长之间,直至巩固为止,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刻苦钻研等方面的故事,精心备课。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甚至幼儿园起:一个在日常生活

中粗心大意惯了的人。很多人认为小学低年级要让孩子多玩,步调一致,上课专心听讲。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但不能只讲要求,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互相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既然如此重要,学生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它们都源于学生的学习,还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很多,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所以从小学一年级,就是对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习习惯等到创造了条件,也是极其有害的,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密切配合,形成习惯,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反复训练,做好学生的表率。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家长结合起来,勤奋好学,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中、卫生习惯等结合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不仅要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可往往是改了又犯,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工整:“什么是教育、循序渐进,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也容易巩固,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提出、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才能彻底改掉,做题马虎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学生年龄小时,有了它,并且对学生来说、整体发展。同时家长和教师,引导他们多读一些课外书籍,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一个人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密切配合 良好习惯的养成、从小抓起,又不易纠正,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周六7点40分,我准时收看了河北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主讲的教育专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的讲座。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下面我就重点谈谈在看完讲座之后的几点浅薄认识。

确实,现在很多家长、老师甚至孩子本身都存在类似这样的家庭教育方面的疑问,都希望能找到最合适的学习教材和教育方法,培养好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孩子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从而达到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目的。然而孩子终归是孩子,孩子就好像一棵小树苗,不加以引导培育就很容易东歪西倒、难以成材,但凡是小孩身上总有些性格和行为上的缺点、偶尔犯一些小错误,的确会对他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其实有利于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你需要仔细考虑和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教材、建议也可选择观看适合自己的家教视频节目,这样综合起来才能对症下药、行之有效。看了以下分析和推荐的视频资料,相信您就能从中得到想要的答案了。

由于在现时的社会大环境、应试教育模式和接收西方开放式教育等重重因素影响下,我们的孩子就像生活在一个大染缸里一样,很容易就被染污了,沾染上某些不良习气,例如娇横任性、叛逆不听话、不诚实、上网成瘾、打架、厌学、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等问题,尤其是处于幼儿及青少年阶段的中学生情况更为严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改正孩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由这些观念导致的各种错误行为。虽然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有的人采取虎妈狼爸式的教育,还说是“赢在起跑线上”,人的一生其实是马拉松式的长跑过程,即使赢了起跑线,能跑多远、坚持多久、谁笑到最后还是未知之数,往往是适得其反的,因而个别人所谓虎妈教育的事例无论他们成功与否,都不值得崇拜、学习模仿、甚至广泛推广,这样教育会给绝大多数孩子造成永久的、不可磨灭的心理伤害,不堪回首的童年就是这样导致的!如果打孩子进行体罚教育,后果可能相当严重,将来会报复到年老的父母和孙子那一代人的身上,所以暴力方式的教育害人不浅啊!相反,反而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更显得重要。想要从根本上教育好孩子,培养孩子学习和生活上的良好兴趣和习惯,建议您赶快让孩子喜欢上《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多读一定能提高孩子的责任感和启发孩子的智慧)。您看,这真是一部“大孝经”、一位最好的家教老师!写得多好!琅琅上口,易读易教,网上还有很多视频故事教学素材,有多个版本适合各阶段孩子观看。作为父母,只要您愿意多些鼓励孩子和您一起观看(这个很重要,您喜欢看能带动他的兴趣一起看,孩子天生好奇、易受他人影响),一定能让您的孩子喜欢上她,如果能在现实生活当中努力去做、尽量落实里面的教诲,何愁不能教育好孩子呢?

同时,您的提问涉及到广大家长和老师都非常关心和渴望解决的青少年儿童思想品德、行为语言和学习成绩的家庭教育问题,家长的正确教育引导在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平时的家庭日常生活中,诚挚推荐各位家长和孩子们观看陈大惠老师策划监制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大型公益论坛系列纪录片《圣贤教育 改变命运》(又名《弟子规说明书》),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关于德育与家庭教育的免费网络资源,能在快乐和感恩的氛围中感悟人生的真理,有助孩子提高健康成长学习进步,认识灾难事故因何发生,能做到趋吉避凶,真实不虚!能针对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对症下药、是一剂治疗良方!当中一定有您需要的答案,也是我们做家长长辈学习的有力教材,的确是难得的家庭教育经典节目!这个节目里有许多精彩的事例分析,探讨解决孩子教育的种种方法,真是我们和孩子的一位最佳的、一对一的家教老师,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家庭教育网络资源,而且是完全免费的,对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极大的帮助。生活中,小孩甚至大人都容易出现没有恒心、悭贪、叛逆不听话、上网旦亥测酵爻寂诧檄超漏成瘾、早恋、依赖性强、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不是能从某个简单方法或措施就能从根本上教育改正过来,变成一个孝顺听话的小孩,而是需要我们全面而系统地进行家庭教育,从根本处下手才能治标又治本。这部片里面有很多专家、老师、家长亲身说法、以其独特的心得体会向大众汇报,启示家长的教育观念会直接地影响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所以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看,从小接受的家教会影响小孩子的终生,从中一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片中有一句经典的警世名言:人是能教得好的!好人是教出来的,坏人也是教出来的!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可是,当前我们面临的种种现实状况是:社会诚信严重缺失!各种媒体的夸张渲染、错误引导,孩子成长的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和染污,要做好家庭教育谈何容易呢!家长是越来越不好当了,说实话,很多家长也不会如何当家长,就将小孩出生到这个世上,将很多的教育责任都推给了学校和社会,然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成长经验是需要家长言传身教的,推卸责任的话怎么能将小孩教育好呢?确实悲哀啊!而我们做子女的往往不能理解父母的心意和真实体会,只图自己的方便和享受,说实话,真是有点大逆不道啊!到哪一天我们都为人父母了,才能真正领悟这种感受,但往往悔之已晚,哎…很多我们生活当中存在的所谓代沟,都是因为一代一代的接受的教育脱节了,没有很好的连贯所造成的,现在的人太多急功近利、唯利是图,只顾自己的享受而妄顾他人的感受。 我们必须知道,一切教育要从根本做起,就像树要有根才能长树干树枝和树叶,才能枝繁叶茂呀,如果丢弃了根本的德行教育,其他的都只是空中楼阁。

让孩子爱上学习是每个教师的愿望,所以抱着学习的态度,认真地观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并详细地做了记录。真的是受益匪浅,留给自己更多的反思。

于丹老师用一个个浅显易懂的故事告诉我们教师如何对待我们的孩子,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首先是兴趣,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尊重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要想让孩子在学习上取得成功,首先应让孩子对学习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正如于丹老师所讲的,培养孩子的兴趣,不仅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也是孩子学习进步的重要保障。孩子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激发孩无限量的潜能。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有些教师只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很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当教师的会不自觉的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逐渐地让孩子当学习成了痛苦可怕的事情,把学习当成受罪。

于丹老师还讲到,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其实每一个孩子,在内心都有一种向上的力量,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为优秀的人,也没有一个孩子,自甘成为一名后进生。孩子不愿学习,很懒惰,就是因为动力不足,孩子需要我们的鼓励和尊重,孩子希望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身上的优点,关注他们的进步,一点一滴的进步。想做到这一点其实很简单,就是千万不要拿着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都会创造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曾在于丹老师的微博中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一个经常得不到激励的人潜能仅能开发到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一旦得到激励,潜能将会开发到百分之七十至八十,所以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之所以不成功,往往不是败在了学生手里,而是败在了教师手里。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教育一门学问。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任何人无法取代的。作为教师的我们,更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孩子共同学习。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去做,就一定能让孩子幸福地享受学习,从而爱上学习。

3月5日,我观看了河北公共频道播出于丹讲座“家教的学问”感到学校让家长观看这期节目非常正确和及时。

讲座告诉我:家教和门风是最大的家庭资产。“什么是真正的家教门风?首要的就是要明辨是非,要知好歹。”    于丹讲了一个陶渊明曾祖父陶侃的故事。“过去的人大都不能识文断字,却通情达理,大多数人的家教和门风都教孩子厚道做人,勤俭持家,守着农民的本分,不能辱没祖先,这是基本的家风,也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于丹认为,首先要教育孩子做一个明辨是非的人,说成大白话就是人得知道好歹。

讲座告诉我:女性在家庭教育里扮演重要角色。“把孩子教好就在于母亲”。于丹以《三字经》里“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词句和“孟母三迁”的故事为例,讲述了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于丹表示,中国人的观念中,建功立业只有两个“ting”,男人建功立业在“朝廷”,女人建功立业在“家庭”。从这个意义来说,家庭的地位一点也不弱于朝廷。

讲座告诉我:家教的学问即明辨是非承担责任。“家教里首要的是明辨是非。第二点,一定要让孩子从小能承担责任。”家庭中要让孩子觉得世界不给我什么那是本分,世界给我什么是情分,不给我我自己可以创造,给我我就感恩,咱们别把孩子教得世界不给我啥都是亏欠,只剩下抱怨了,那不就没有感恩了吗?”一个家庭里,可以说父亲如山,母亲如水,人是水土上整理出来的一个生命,母亲如水的柔情和父亲如山的节操,确定了孩子以后长成什么样的人。

通过观看讲座我深深地感受到,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非常重要且关键作用。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教育子女,是摆在每一位家长面前的课题。与其忙着报补习班,盯着考试成绩,还不如静下来想一想我们要把子女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什么,如果朝一个错误的方向努力奔跑,只会距离结果越来越远,最后是事与愿违。

今天,我和孩子一起观看了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的专题讲座。

于丹老师用简短、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加以实例为我们讲述了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正确引导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以及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信、抵制挫折的能力等内容。

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如何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爱心、感恩之心。

当今社会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生活好,学习好,家中甚至孩子的一切事务都大包大揽,从小到大舍不得让孩子做一点事,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就行了,其它事与孩子无关,无意中造成了孩子的许多不良习惯,当然学习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教会孩子怎样做人,要有爱心,学会感恩,感恩老师的辛勤培养,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的美好…….对孩子要适当放开,大包大揽,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觉得什么都是理所应当,形成一种习惯,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具有独力担当的责任意识,尊重和培养孩子的个性,这一点很重要。

通过观看这次讲座,对于我今后如何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我受益匪浅,由衷地感谢于丹老师!!!

也许大多数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略有误差,这时听听他人的意见也是件不错的事。这场讲座是很优秀、很有意义的节目,它会予人很多少思考和启发。      一、心理健康 (健康的情绪)       每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是向上的,这些品质都是孩子成长必备的。心理的健康与孩子的成长存在着很大的联系,因为它能铸造出健康的人格。不过这也当然不能少健康的情绪,健康的情绪也需要家长朋友们去培养。        生活里,家长们有时不能够理解孩子的情绪,这可能造成了一些不太理想的后果:有的家长溺爱、事事惯着孩子,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而不理会他人感受;有的家长过于好强而导致孩子失去自信心、不勇于承认自己;还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不要合群却束手无策,只能任其发展……但其实我们也开不难以发现,这些不好后果的原因很多都源于家长自身。家长需要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去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懂事的人,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而做人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关键的第一步。       二、学习习惯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英国散文家、哲学家培根的这句活回响在我的耳边,这句话对学习仍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家长须从小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说这样做到了,那么这对孩子日后的高中、大学学习都会起至关重要的帮助。它可从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三个方面来讲。        家长可带领孩子踏上正确的学习道路,这是送给孩子的最会让他们受益匪浅的礼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对孩子的成长也很关键。        最后总结一句,家长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让孩子人格健全、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与习惯是很重要的事。这档节目会予以我们很深的思考。

于丹讲座观后感(篇4)

这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题讲座,感触很深。

于丹老师在讲座中主要是强调我们中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透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想想自己,有时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啰嗦,有时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总不情愿,想到那里,我不禁感到很内疚,爸爸妈妈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还不明白感恩,总惹他们生气,悲哀,太不就应了。在那里,我想对爸妈说:我错了,我以后要听你们的话,好好孝敬你们,好好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跟同学们一齐快乐的学习,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乐观,向上,用心进取,做一个优秀的合格人才。

于丹讲座观后感(篇5)

今天,在学校的推荐下,我观看了黑龙江卫视少儿频道播放的《于丹讲座》,于丹教授告诉了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建立人格。我听了之后想到了许多……

于丹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她的讲座栩栩如生,给人一种很亲切、舒服的感觉。她向我们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建立人格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还举了好多生动的例子:如胡萝卜、生鸡蛋、和干茶叶的实验,孔融让梨等小故事,让我们更容易地领会其中的道理。听过讲座之后,我突然感觉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美满、安逸!因为我们都是独生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心里的一块宝,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从没说过一个“不”字。可是我们却不懂得感恩,甚至认为这是天经地仪的事,更别说好好孝敬父母了,多数时候还任性地惹父母生气!

这个讲座让我突然间长大了,懂得了很多。看着父母每天为我们操心,白发渐渐出现头顶,皱纹也刻上面容,心里感觉一阵酸楚,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回报父母,让他们天天开心。现在我要对我他们说:“爸、妈,我长大了,可以体会你们的良苦用心,也懂得了感恩,现在起我决定要好好孝敬你们,让你们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于丹讲座观后感(篇6)

昨天早上7点05分,我准时看了少儿频道播出的于丹老师专题讲座《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演讲,感触很深。

于丹老师在讲座中主要是强调我们中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

通过听了于丹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只是学习,首先要学会“做人”,在学习,做事。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从小养成树立正确的观念,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要有爱心,学会交往分享。有恒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信心!

于丹讲座观后感(篇7)

于丹讲座观后感

于丹讲座观后感(一)

今天听完《于丹讲座》,第一感觉就是气势澎湃。一提起女子,大家立刻会想起柔弱的、娇滴滴的西施;哭哭啼啼的、柔美的林黛玉……从古到今,没有几个女子被形容为强悍的、胸怀大志的、保家卫国的,我所知道的只有刘胡兰、秋瑾、江姐和花木兰。今天我又结识了一位——于丹。虽然不是很了解于丹,但一接触,便知道她是我的偶像,从她抑扬顿挫的语气和雄壮的语言中,我断定她必将强悍、必将充满激-情、必将胸怀大志、必将保家卫国、必将成大器。她那豪言壮语的演讲,让人热血沸腾、激-情万分。第二感觉就是联想丰富。说到一件物品,她就能联想到与其相关的任何事物。当说到二胡时,她想到陶渊明辞县令,弹素琴的故事。当说起儒家和道家时,她说:儒家给我仁爱,道家给我智慧;如果儒家是长空,那道家便是大地。当她听着陈-军老师的二胡演奏时,联想到古人唯一的乐器——琴;联想到大自然的声音;联想到清脆委婉的鸟鸣,联想到风吹松林的声音……于丹——您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百科全书。今天是周日,休息在家百无聊赖下了一天的国际象棋。赢了心花怒放,得意洋洋,输了垂头丧气,原本是技不如人可还是恼羞成怒,怨天尤人,为走错一步棋而懊悔不已,唉声叹气。弄得那娘俩只要我下棋就躲的远远地生怕引火烧身。

棋又下输了,休息一下。无意中发现了于丹教授讲座发现你的心灵的视频,本想随便听听换换脑子,哪成想这一听真真正正震撼了我的心灵。她用现代的语言结合现在社会文化方式和现代人的生活观念,诠释了儒、道几千年来传递给我们的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儒是大地是实践;道是天空是超越,独与天地共往来。儒家的论语用微言大义、言简意赅来告诉我们在工作中需要做一个见到的儒家,道家则提醒我们在休闲中更需要随着庄子做一次天地之间的逍遥游。这就是我们中华民-主文化的精髓。

于丹教授的讲话极富感染力,所说的话记下了来就是一

于丹讲座观后感(篇8)

12月6日上午我和女儿一起观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如何培养孩子全面发展》。于丹老师演讲风格既大气又通俗,语言平和自然又很有亲和力,演讲中常用一个个的小故事小事例比喻一个道理,我和女儿都被于丹老师的演讲深深得感染,也很有兴致的仔细观看了下来。

于丹老师的演讲的主题就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从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和爱心,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际交往观,如何培养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再讲到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自立、自强、自信;内容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确实很有必要仔细认真的的多看多理解,多体会并实践于丹老师演讲的内容。

于丹老师关于孩子成长的所讲述的一个事例就很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和教育意义;“有三个煮着沸水的锅,第一个锅放入一个生鸡蛋;第二个锅放入一个生胡萝卜;第三个锅放入一把干茶叶。水煮开后第一个锅的生鸡蛋,变成了心硬皮薄的熟鸡蛋;第二个锅里的的生胡萝卜也变成了软软的一块橡皮泥;第三个锅里的干茶叶,它放进锅里前是最轻最丑的,但是在沸水里,他舒展看来了,不改变了自己,还把这锅沸水变成一锅香茶。”这锅沸水就是一个社会,社会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他不可能因为自己

喜欢某一个人就把这锅沸水变成温润的温泉。第一个锅里的生鸡蛋,他比喻着在社会里浮沉久了,连心肠都变硬的人;第二个锅里的生胡萝卜,他比喻着社会中的老好人,永远没有自己的主见,一切以领导为先的人;第三个锅里的生茶叶,他比喻那些学会改变自己从而改变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人。 我们的思维态度决定我们看事物的角度,我们看事物的角度决定我们对客观事物的判断,我们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决定我们的行为方式,我们的行为方式往往就决定了我们的事业、生活甚至命运。有时候在社会的舞台里我们不一定能改变这个社会适应自己,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态度,改变我们的观念。我们要以怎样的姿态怎样的方式走进社会,这需要我们抓住机遇,发现世界,当我们的知识阅历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的人格就会决定我们的成败。态度决定一切,人格决定态度,让我们学会走别样的路,拥有别样的人生。

于丹讲座观后感(篇9)

今天早上8点观我看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老师主讲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讲座,感受颇深。

第一个主题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于丹教授讲了一个寓意非常深刻的—《大树和孩子》,我深受感动,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孩子孝心的故事。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非常强,尊老爱幼意识薄弱,作为00后家长的我们,即为人子又为人母,我们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怎样对待孩子的爷爷奶奶的方面,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第二个主题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孝是基本的,有了孝还要有仁爱心。有了这两颗心,你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于丹教授说:仁字拆开来看就是两个人,就是说两个人相处好了才能体现仁的含义。所以说我们要适当的鼓励孩子或带孩子出去玩,多交朋友,自己处理好和小伙伴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主题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自立、自强。孩子自信、自立、自强的习惯,要在日常生活和日常交往中才能培养出来。作为家长我们可以经常鼓励孩子,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做主,自己独立完成。有时候家长的事情还可以问问孩子的建议,不管对错,都要鼓励。不要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过度依赖性。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别人。一个有爱心、自立、自信的孩子更能融入社会。

第四个主题如何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传统提倡的行为。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只要我们做父母的有心、用心,我相信,我们的孩子将来都是最棒的。

于丹讲座视频观后感相关: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