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句好段摘抄 1984观后感精品六篇

1984观后感精品六篇

经过搜集,笔者为您带来了“1984观后感”这篇文章,或许你正在思考如何避免写出一个平凡无奇的作品名观后感呢?一部优秀的作品常常能够唤起人们内心的共鸣。观后感是一种带有个人特色和主观情感的文字,它使我们有机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希望您能从本文中找到您需要的信息!

1984观后感(篇1)

他就像一个孤独的幽灵,说着一个没有人听的真理。但是,只要说了,某种东西就以一种隐蔽的方式得以延续。不在于是否有人听,只要你保持清醒就是继承了人类的传统.

理性不是一个统计学问题。

有人听都不意味着“延续”,更无论没有人听。没有延续,就意味着消亡。“理性不是一个统计学问题”,这句话大致没错,可至少也要“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只掌握在一个人手中的真理是绝对脆弱的,无论它多伟大,多正确,也必然随着个体生命的消亡化为虚无。

而谈到延续,我们需要语言,需要文字。《1984》最后两章是对“新话”的介绍,这个安排颇有深意。在打字时我对还自己可以用这么多字词较为准确地陈述自己的思想情感而感到幸运,也陷入对于那种无法用语言文字描绘人类特有的丰富的内心世界的情形的恐惧。如果丰富情感尚存,只是没有载体借以表达,这种恐惧还是可以化解的,毕竟文字也是人创造的;而当除了所谓的好思想以外的一切思想都不复存在,也就无所谓表达时,那才是真正的恐怖和悲哀。

1984观后感(篇2)

《1984》读后感600字!

这本书是反乌托邦三部曲之一,之前看过作者写的《动物庄园》深感良触。在《1984》这本书中奥威尔为我们构思出了一个恐怖的集权世界,世界被分成了三个国,大洋国,欧亚国和东亚国必须说是集权统治的完美典范。

最高统治者“老大哥”宣称“和平即战争,民主即强权,无知即力量”,分为上等人和下等人,上等人即“内党”,下等人即“无产阶级者”。独裁者以追求权利为最终目标,为了崇高的权力而发动战争去牺牲一部分人的自由与快乐,却让民众变得极其无知去拥趸他们!思想警察无处不在,电幕屏则被装在任何会出现的地方。就在这样一个高压环境下,大多数人仍是党的唯一追随者。

我觉得这本小说当中埋下的伏笔很多,思想警察,少年侦查队,兄弟会的存在就更像是营养液让这颗种子生长得肆无忌惮,甚至子女监视父母,越往后阅读和之前的内容串联起来不禁让你大为惊叹。温斯顿和朱丽娅由一开始的向往自由与福祉,最终还始如所料地在身边发生肘腋之患!他们变成了一个麻木不仁的机器,他们的力量实在弱小,以至于在国家机器面前显露的如此破败不堪。

人应平凡而伟大,如作者呈现的政权可以做到这般熟稔,我只能保持缄默,感叹到它一定可以永世生存下去,想下确实觉得挺荒诞骇人!

我认为一个社会思想自由是极其重要的,物质发展再快思想也应该进步,这不是呓语,而是每个人最基本的权利。当然我们不能入彀,我们要有自己的主见,只要是有营养的思想。总而言之《1984》这本书真的强烈推荐大家观阅,入股不亏!

1984观后感(篇3)

结局实在是不美,而且好多疑问在最后也没有得到答案。

老大哥真的存在吗?

为什么奥布赖恩要给温斯顿那本书,温斯顿不但没有得到救赎还因此被折磨的死去活来,而提审人就是奥布赖恩,难道奥布赖恩才是大洋邦的幕后操纵者?

查林顿又是怎么回事,是引诱温斯顿思想犯罪的陷阱吗?

其实温斯顿什么坏事也没做,什么颠覆党权的行动也没采取,为何遭受如此泯灭人性的酷刑,目的就是身体和精神折磨?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丝丝入扣,总想知道主人公温斯顿最后如何下场,第三部分,和之前看过的日剧《奇妙物语》中,专门通过注射和仪器折磨犯人的剧情相重叠,有种落在科学疯子手中被当作小白鼠的可怕代入感。

如果当权者思想极端,通过暴力(不屈服就痛打及折磨到屈服),监控(无一点个人隐私),饥饿(控制社会生产力),焚书坑儒(毁灭历史、思想和书籍),不给予正确的教育(没有知识的传承,以扭曲的世界观破坏亲情、友情,爱情),让平民都成为愚蠢的傻瓜,真是分分钟的事情。可怕,太可怕。读完这本书,你会无比的庆幸,现在的自己,平安、健康地活在一个和谐、安定的环境里。既自由又幸福。

1984观后感(篇4)

其实,除了主角温斯顿、朱丽亚,其他人的名字我仍旧记不得。小说里描述的历史背景压抑,压抑地像一个虚拟的世界,但是又那么现实跟残忍。不知道怎么去形容,思想暴政下的统治,每个人都活得像行尸走肉,没有思想没有内容没有科学以及串改了的历史。唯有男女主角似乎是清醒的,区别在于男主想改变,想找到组织有契机去改变,他记录着他所参与历史阶段的各种政治谎言,希望有一天能揭露虚假的“党”。而女主聪明机灵,在行尸走肉的环境里只想找到属于自己快乐的生活。但是他们想要的自由却是不被党所接纳的。将他们拘捕,残忍地折磨,改变他们的思想,使他们变成同样的行尸走肉,并给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杀之。男主到最后都是清醒的,只是无力再对抗,两滴泪落到杜松子酒里,不知是感激解脱还是无奈悲伤。

看完书已经是半夜12点多,临睡前我内心是压抑的。我在想若是我生活在1984里,我会如同他一样吗?肯定不,我应该会选择被同化,活成像那个哼着歌洗晒衣服的妇女吧。忽然明白92跟我说的,作者是以一个上帝的视角在写这本书。

现在我所生活的环境,没有像小说里那么糟糕。但是书本警示我,人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学会洞悉。微缩到生活里,如果不满足于现在的状态跟环境,那就努力提高自己,有能力去寻找另一个更适合的平台。

回头再去看看网上对这本书的书评,然后把电影也给看了。

1984观后感(篇5)

读了乔治奥威尔的《1984》我才第一次知道“反乌托邦”小说。

乌托邦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而反乌托邦就是指充满丑恶与不幸之地。这种社会表面上充满和平,但内在却充斥着无法控制的各种弊病,如阶级矛盾、资源紧缺、犯罪、迫迫害等,刻画出一个令人绝望的未来。

《1984》正是描绘了这么一个幻想的社会,作品刻画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作者以先知般冷峻的笔调勾画出人类阴暗的未来,令读者心惊肉跳。在这个人人被“老大哥”洗脑的社会里,亲人朋友之间互相揭发,甚至儿童都可以向组织告密自己的父亲所说的言论。所有人性向往的美好都是罪恶,必定要被扼杀。温斯顿和茱莉亚没有相遇之前,文章的色调是灰色阴暗潮湿的,而两人产生爱情之后,乌云背后仿佛透出一丝阳光。

在黄昏的小屋里,窗外夕阳的光芒投射在他们的身上,外面有一个洗衣妇人的歌声。那样的时刻,那样的爱情,它真实地存在,不容抗拒,是极寒的世界里可怜的一点温情。他们都知道这样的时光不会长久,但是从此复活的人性之光照亮在阴暗的头顶,这缕阳光一直支撑着温斯顿对茱莉亚的忠贞,被俘后严刑拷打都不出卖茱莉亚,直到他最恐惧的老鼠出现,背叛了茱莉亚他就获得了自由。自由即奴役。奴役即自由。老大哥完成了他的自圆其说,成功的又洗脑了一个人。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阅读时我一直在想,第二句话为什么不是“奴役即自由”。后来明白,在那个时代,廉价的自由已然泛滥,奴役才是被摆上台面的民众所需,也是最终目的。人民最终的麻木和奴性才是极权统治者最终想要得到的结果。

《1984》警醒我们,权利运用不当会导致可怕的结果。

1984观后感(篇6)

初知这本书是别人给推荐的,刚看到别人对它的评价时有点想放弃,因为别人说是一部挺压抑的书而我并没有看过太压抑的书,或许是好奇吧就慢慢读了下来,前前后后很长一段时间,中断了几次,终究还是看完啦,内容确实有些压抑,在读的过程中难免不会不想我们现在正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在看这本书的期间,确实在微博上出现了几次小的事故,对于网络传播的东西,我不太信,也是有点相信的(可能因为我是比较容易去相信别人的)但是那几次微博上的东西,是有点负能量的,不能说批判的东西就是不好的,它可能揭露了咱们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问题,或丑陋或不可堪言。其实社会本就是多元化的,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容忍的也有去挑战的,无论那种我感觉人的本能希望都是好的,希望变的越来越好,但我还是认为,对于社会的多元我们或许不能改变什么,但对于自己还是可以改变的,就让自己能够有些警惕,在自己变的好的同时,在去说别人,谈论别人才更有资本,更有能力吧!最后,对于这本书,它如同一个警醒的标志,考虑现在的社会,自己的状态,有着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的情感。不得不说是个挺好的书,挺好的内容,挺好的情节,挺好的。。。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