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句好段摘抄 宝宝读后感(范文八篇)

宝宝读后感(范文八篇)

按照平时学习工作的要求,我们经常会需要使用到一些范文,范文可以运用到不同的场合,你可能正在找一些相关内容的范文,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宝宝读后感(范文八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宝宝读后感【篇1】

寒假里,我和妈妈共同阅读,共同探讨,把《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彻头彻尾的读了三遍,每一遍都有一种新的收获,我很急切地想把这种收获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说起葫芦,大家肯定都十分熟悉,它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有辟邪,招宝的象征,上到百岁老人,下至孩童,没有人不喜爱它。因此,千百年来,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一直很受大家的喜欢和珍藏,而且它还与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神话传说等关系十分密切。在我国民间故事中,宝葫芦一般不是邪恶和魔怪的代表,往往富有神奇的正面力量,能给穷人以幸福,美战胜丑的坚强信念,但在我读的《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里,著名作家张天翼展现给我们的宝葫芦却是另外一种样子:故事的主人公王葆和我们一样很爱听故事,特别是奶奶从小给他讲得宝葫芦的故事,因为听宝葫芦的故事入迷,所以他朝思暮想自己也能拥有一个这样神奇的宝葫芦,当他在梦境中真的得到宝葫芦之后,他按耐不住内心的喜悦,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可是宝葫芦样样事情都不让王葆亲自动手,左右着他的思想和行动,很快王葆就感到了从未有过的空虚和无聊。宝葫芦用它的神通给王葆不断的带来尴尬:从来不撒谎的王葆被逼的在爸爸和同学面前痛苦的说假话;从来就鄙视偷盗行为的王葆,被小偷崇拜的称之为“通天臂”“如意手”,宝葫芦越是竭力为王葆效劳,就越是让王葆丢人现眼,越是对王葆忠心不二,对王葆的毒害就越深。终于,恍然大悟的王葆明白了:其实,宝葫芦什么本事也没有,只不过会“偷”,要想回到从前那个热爱学校·热爱集体·天真活泼的王葆就要彻底摆脱掉宝葫芦这个枷锁,不再做它的精神奴隶。觉醒的王葆庆幸这只是南柯一梦,他保证再也不想拥有这样一个“宝葫芦”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和妈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想投机取巧不付出自己的努力是不会成功的,只有靠自己的勤奋努力,才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这样得到的东西才有意义·有价值。我相信,世界上没有笨小孩,只有懒小孩,懒小孩要像觉醒后的王葆一样努力,也能成为好学生。读了这本书我下定决心要踏踏实实的学习,诚实的做人,用自己的努力战胜一切困难!

宝宝读后感【篇2】

海绵宝宝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海绵宝宝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绵宝宝观后感1 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看完电影《海绵宝宝》,整日活蹦乱跳的海绵宝宝和痞老板组成的“短腿组合”、蟹老板、派大星和章鱼哥一起改变历史,打败了贪财的海盗,让面临世界末日的比奇堡回到了往常快乐的时光。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挫折,但是我们一般都会想尽办法一一化解。我就经历了这样的事情,下面你们就听我娓娓道来吧!

一个天刚蒙蒙亮的清晨,勤劳的外祖母又要上山去背柴。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跟着外祖母一起踏着清晨的露水,来到了幽静的树林。外祖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用锋利的刀子砍下了一根有一根的木柴。看到外祖母那么辛苦,我可不能闲着,我得帮忙。于是,我用一根长绳紧紧地绑着木柴。木柴绑好了,我和外祖母一起慢慢地从树林把这些捆绑好的木柴搬回家。这样来来回回把我们累的够呛,豆大的汗珠像断了线的珍珠不停地滴在我厚厚的衣衫上。望着堆成山的.木柴,我呆若木鸡,这么多得搬到什么时候呀?“外祖母!怎么办?我们得搬救兵啦!”我傻傻地望着外祖母说,“哦!怎么办?凉拌!现在是清晨,别人都在睡梦当中呢!”外祖母的话充满了幽默感。听罢,我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背。

过了大概十来分钟,正好遇上了清晨骑自行车锻炼的凯哥哥,我如饥似渴地对着凯哥哥大声地说:“哥!快来帮小弟,我们人手不够,还好遇上了你这个救星。”“好!那哥就大发慈悲帮你小弟一把。”凯哥哥说罢便立马加入了“背柴团队”。不一会儿,凯哥哥又喊来了他的弟弟,“背柴团队”两个变三个,三个变四个,效率大大提高了,堆积成山的木柴一眨眼的功夫从树林里穿越到了外祖母家。

海绵宝宝团结的优秀的品质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吧!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团结一致,任何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海绵宝宝观后感2 12月12日,我们交通频道小记者去金熊影城观看一部电影《海绵宝宝》,我早已期盼已久。

我们来到了影院入口,那些工作人员们便把3D眼镜塞到了我的手心里,走进我们早已选好的2号影房,选好座位、戴上眼镜、准备就绪。

刚开始,我们的主人公海绵宝宝依然如故的在一家名为”蟹堡王”的餐厅工作,大家吃着这里的特别美食”蟹黄堡”吃的非常开心,但是好景不长,邪恶的痞老板又来偷如何制作美味蟹黄堡的秘密配方。

刚快要得手,我们聪明的海绵宝宝及时的阻止了它并前来争抢,争抢的过程中,秘密配方突然消失。

更可悲的是,海绵宝宝没有记住秘密配方的过程,在没有找到配方之前,海绵宝宝永远不能做蟹黄堡。

居民们十分抗议,它们没有了开心,没有了食物,整个城市变成了一座黑暗城市。

幸好海绵宝宝和痞老板及时逃了出来,它们组成了一个团队,并想该如何找到配方……

后来,它们回到了从前拿到了配方,却拿到了假配方,所有绝望的居民们都要拿海绵宝宝当神的祭品。

关键时刻,海绵宝宝闻到了蟹黄堡的香味,并和居民们满怀希望的去寻找,可到了终点,香味居然在海岸上!居民们都失望的走开了,留下的只有海绵宝宝一行人。

突然,一只能穿越时空的海豚帮助了它们。原来发出香味的是一个海岛的汉堡店,配方就在他手里。

海绵宝宝愤怒的要要回配方,海盗不仅没把这当回事,还用能改变海绵宝宝命运的一本书把它们传送到一个孤岛上,还好其中的一员—珊迪有一张那本书里的纸。

海绵宝宝回来了,还变成了超级英雄,最后打败了海盗,拿回了配方就穿越回去接着进行平凡的生活了……

这部电影可真精彩,使我受益匪浅,我们要学习海绵宝宝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充满正能量的精神。并且只要齐心协力,充满团队精神、永不放弃、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

海绵宝宝观后感3 暑假里,我和儿子看了一部动画剧《海绵宝宝》。它的故事情节诙谐有趣,引人入胜,同时还能让人得到生活启示。

海绵宝宝是故事的主角,他是一块黄色的小海绵,身上还有许多小孔,像是被老鼠啃过的奶酪。他性格乐观开朗、善良可爱、乐于助人,他的工作是做蟹黄堡的厨师。海绵宝宝是个工作狂,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总是笑着面对,整天傻笑,他常说的口头禅就是:我准备好了。

蟹老板是一个大财迷,心里只想着钱。他爱财如命,他把挣来的钱都锁在保险箱里。有时,他把钱拿出来亲一亲,数一数,还抱着钱快乐地唱歌。

海绵宝宝和派大星时常好心办坏事,滑稽又可笑。比如:一天早上,在平静的海底世界里的一间菠萝屋,响起了闹钟,海绵宝宝起了床,兴奋地对它的宠物小蜗说:今天是重要的日子,小蜗!穿好衣服后,它精神饱满地去了蟹堡王应聘。刚一进门,它就被门槛的钉子绊倒,飞上了天花板,正好掉在了蟹老板的跟前,海绵绵宝宝问:我什么时候开始上班?蟹老板无情地说:你不符合要求啊!经过海绵宝宝的软磨硬泡,蟹老板终于说:那好吧,你可以来上班了。忽然,蟹老板闻到一股臭臭的味道,原来是许多凤尾鱼。凤尾鱼们齐声说道:吃、吃、吃&&海绵宝宝听到后迅速拿起了锅铲,飞快地做起了蟹黄堡,做好后把它们一个接一个地从领餐口飞到凤尾鱼的口中,海绵宝宝越做越快。凤尾鱼们吃得很开心,留下了许多钱币走了。后来,派大星进来对章鱼哥说:我要一个蟹黄堡。海绵宝宝听到后又拿起锅铲做了很多蟹黄堡,从领餐口扔了出去,无数个蟹黄堡夹着派大星飞了出去,看到这里,我不由得忍俊不禁。

海绵宝宝真是一个性乐观善良、天真幼稚的人呀!我喜欢海绵宝宝露出龅牙的傻笑,喜欢海绵宝宝不惧困难的勇气,喜欢海绵宝宝卖萌的表情,喜欢他纯真美好的天性。我要学习海绵绵宝宝助人为乐、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在困难面前,我们决不能放弃,永远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宝宝读后感【篇3】

无处不在的哲学

原创: 王玲红

虽然知道哲学这个词,但是具体是什么意思却从没去深究过,一直就觉得会是个类似很深奥的意思,问了度娘,才明白了一些。

今天在路上看到一位步伐蹒跚的老人,让人忽觉一丝伤感,联想到我现在读的这本书,就会觉得还是孩子有无穷的可能性啊,那么小的小人儿,因为你的善待和引导,也可以变成最美的”蝴蝶”.回想起我家浩浩在最初至幼儿园的那几年,我们好像错过了好多可以和他内心联结的机会,从来也没有主动的有意识到要去如何引导培养他,觉得小孩这时候懂什么呀,吃饱穿暖快乐就好啦!

反事实是”应该、也许、可能”的世界,这个假想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一样重要,有了反事实思维我们就能判断比较出因果关系带来的权衡利弊,当你能够考虑世界的另一种状态时,你也就会通过现在的行动改变未来了!宝宝也会有反事实的想法。通过与宝宝互动游戏的实验,作者发现宝宝也会**在过去,这与想象未来的可能性、想象和推理是不同的。更多的想象游戏会让孩子们无法区分现实与想象和虚构吗?

答案是否定的,他们只是比**更有可能有强烈的幻觉和现实的情感体验。

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他们通过反事实思维构建世界的因果图。如何让宝宝的想象力通过知识变成创造力!儿童的接受能力和学习速度最快。向儿童提供新的因果信息将改变他们思考可能性的方式和他们将采取的行动。让我们不要过分限制孩子们的思想,鼓励他们在已知的世界里探索未来的可能性!

虚拟平行世界对现实世界有什么样的影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可以相互影响。当我们了解了这段关系,我们就会知道该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年龄小的孩子可能有自己的假想同伴,我没有问过我家浩浩是否有这样的同伴,不看这本书也许我永远不会知道去问吧,到时问问他,不过可能就像书中说的沉浸在他人的想象世界中的孩子似乎很少会自己创造想象世界,所以即便没有假想同伴也是正常的。

孩子通过假想同伴让我们看到反事实思维与因果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些都有助于在现实中探索人类行为的所有可能,有时你会惊奇的发现那么小的宝宝都会观察你的行为表情做出你想得到的反应,六个多月大的宝宝,你逗他时他就会发出咯咯的笑声,一岁左右基本上你说什么他都听的懂了,二三岁是孩子发展最快的时候了,他会故意给你”使坏”引起你的注意,观察你的脸色和你的喜好讨好你,这些都是通过理解他人的心理来干预自己的心理,从而做出相应的行为。

孩子们的想象力不受现实世界的束缚,所以他们可以自由地推断出不同的可能性。这种无拘无束、毫无用处的**是人类发展最深远的活动之一!现在宝宝越来越聪明了,这是人类发展的必备能力!

当作者想阐明自己的观点时,他会用几种论证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立场。最直接的方法是从多个实验中找到有力的证据,并引用已证实的经典重点。这种方式我们的宝宝很小时就已经会了,他们喜欢不断的去探索尝试新事物,一遍又一遍的去找其中的因果关系,**事情的原理,而且孩子尤其擅长向别人模仿和学习,他们一旦掌握了其中的因果关系后,不仅能复制自己看到的动作,还能考虑到各种新的可能性,做出新的尝试计划,我想这点也是人类创新的必备条件之一吧!

以上都是如何认识物理世界的因果图,那么心理世界的因果关系也是同等重要的,儿童通过推理和语言的作用**着外部世界的同时也在揣测着内部世界,理解物理因果关系可以使用复杂的工具,理解心理因果关系可以维系复杂的社会关系网,并形成文化,所以这两者缺一不可,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这两种与生俱来的能力,精确的因果图,是一切开始的蓝图,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想是这些孩子沉浸在游戏中!

做个小婴儿是个什么样的感觉呢?最羡慕的可能就是我们觉得他们不用为现实世界而烦恼了,单纯的做着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情,饿了就哭,吃饱睡足了醒来就笑……等等!

当孩子渐渐长大了,随着学到的知道的越多,就会有了对当下和未来的掌控意识。意识和注意力有着密切关系,**的意识可以被外界而吸引注意力,但是也有一定的能力自己掌控要关注的特定事物,所以书中说到**的注意力就像聚光灯一样,他可以把所有的思想意识都用到某一件事物上,聚精会神的同时忘却了周围的环境,当对一件事情熟知后就会形成***,而一旦形成***,大脑就会随着这个惯性去做了,而不需要集中多大的注意力,这时候就会形成我们所说的”下意识”的去做某些事了,这让我想到了上本书中说到的”自动驾驶”模式,这个模式有利有弊,他的弊端是让大脑偷懒了,不去思考更好的操作模式了。这就需要一个“去”的过程,找到一个新的起点来提高自己。

而孩子的注意力和我们正好相反,他的注意力是没有焦点的,就像照亮四周的灯笼一样,所以他的意识领域就会更广,学到的也就更多,他们会无意识的记住一些话和事,就像我们常惊讶于生活中他们怎么知道那么多我们没有特意和他们说过的话和事呢?而我们却是有意识的选择关注后才有记忆的。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十分宽泛的注意力才让婴幼儿成了非凡的学习者,但随着孩子的成长,大脑发展的过程就取决于经验的累积,这点很有意思,就像一棵大树一样,幼时是散开来长的,枝枝叶叶很多,但是随着成长要让这棵树长高长直,就必须集中精力的发展主干了,那么也就像书中说的,重点关注对自己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可能性。但什么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东西,对孩子来说是很有可塑性的,因为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

意识是人脑对大脑内部和外部形象的意识。因为意识的大脑区域最重要的功能是辨别真假,所以他会受到记忆、计划、上瘾和幻想的控制。为什么我们的“梦想”如此真实?这是因为睡眠中大脑有意识区域的兴奋性降低到最低水平。此时,我们无法分辨大脑中的图像是真实假,所以大脑采取了所有的相信方式。梦境中的事件来自于现实中的记忆折射。

“记忆它总是慢慢的累积在我心中无法抹去”这句歌词中唱出就是情景记忆和自传式记忆,**的记忆可以累积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时间线,并会记得过去的感受和想法,而让自己最无法遗忘的可能就是通过和过去记忆中的所做、所感、所思的内容进行对比,从而影响了当下乃至未来的感受!

婴幼儿也有情景记忆,却没有自传式记忆,虽然他们善于记住过去发生的事情,但是他们无法将这些事情整合到统一而不断延伸的时间线上,也就是说他们无法把过去与现在的心理状态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自”我”,意识之流就像一条完整的时间线,**可以来回的穿梭其中,找到需要的时间点来回忆感受过去,而幼儿却更关注当下的感受,只有在被提醒后才会记起发生过的人和事。

“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因为这条河与人不同。”这句格言说的真是太好了,时间的流逝是不可逆转的,就已经注定了当下的你和此时周围的环境是唯一的,人们都希望当下的我可以成就未来更好的自己,所以有个这种意识后,我们的大脑就像接到指令一样,拥有了执行控制能力来约束规范当下自己的行为,从而让自己离目标更近一些!但是婴幼儿的大脑还在一个发展过程当中,他与**的思考模式和关注点不同,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来理解和等待他们,当然更主要的还是要看到其中的优势部分进行更好的引导!

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然不是绝对的,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但也可以从中看出童年对未来的影响有多大!教养的环境可以更大的激发人类的基因遗传(比如智商或者一些内在的潜能),天性和教养相互作用着,遗传风险与环境风险不是简单地加合关系,二者互相增值,所以如何让孩子接受好的环境教养,来为他们的未来加分,这是需要我们来用心创造的!

爱有许多种,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付出,孩子对父母的爱是依恋,这个世界上最单纯的爱莫过于如此了,婴儿对爱的四种依恋模式: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焦虑型依恋、紊乱型依恋,现在想想我家浩浩大概是”安全型依恋”吧,我都不太确定我当时是不是他的主要依赖对象,因为他和外婆相处的时间比较多,听上去我更像一个打酱油的妈妈了。

童年转瞬即逝,的确我家浩浩都八岁了,之前因为种种原因,我发觉我是从一年级开始才和他建立了内心的联结,我想我已经错过了他在那个年龄段,我该承担的引导职责了,但是现在的他更能理解明白我的感受,同频度更高,希望在这个时间段我能做的更好些。就像前面说的,时间是不可逆的,因为有了过去,就有了对比,不管过去是好是差,对于未来我们都希望去弥补去超越它,有了希望就会产生信念,有了信念就会有动力去努力争取实现它,接受不完美的过去也就能更好的拥抱未来!

父母对刚出生的婴儿给予了自己全部的爱,孩子接受着这种爱的同时,也在学***模仿,人从一出生就在这种环境里滋润着,这就是人心向善的根基。移情与守法、爱与法的结合,赋予我们独特的人类道德。同理心也会受到负面影响,因为爱也会产生仇恨,所以一切都必须有规则来平衡,有法律来约束。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制约儿童行为的第一道屏障,儿童在幼年时期应在这些方面接受更多的教育和熏陶。

人与人之间都有着不同的圈子,我们的国家就是一个大的圈子,在这个大的圈子里我们必须遵守共同的法律法规,这样社会就不会乱,当这个大的环境安定了,才会有我们这些形形色色的小圈子。

婴幼儿从小的时候就会潜移默化地接纳合规范性的规则,随着长大也会对善与恶进行基层的道德判断,同时就会考虑行为意图,根据人们的行为意图来责备他人,当然故意为之要比无意的受到的惩罚更大。

“哈克·费恩”的故事很好的表达了法与情的碰撞如何抉择,他最终选择了做一个道义论者,这也让我想起最近热播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人类制定了法规,就需要去遵守它,没有错,但是这个规则不能做到为人民服务时,保护大部分人的权益时,就需要制定一个新的规则来代替它!本片中警官的一句”法大于情”让人听上去是多么的无奈与愤然呀,可站在他的职责立场他没有错。幸运的是,最终的结果也让我们开心,看到了希望!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你的乌托邦,在那里你是主角,你的思想是无限的,让你驰骋,让你主宰。当你每天安静的时候,你会在脑海中建立你理想的国家吗?现实的步伐跟不上你的思维,所以你的大脑决定等待,而这种等待注定是你原地的。

在看似忙碌的背后,你需要的不是获得的表象,而是发现存在的价值,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其实,并不是萝卜太大,挖不出来。更重要的是,你脑海中想象的萝卜太大了,这与你得到的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让你愤怒地扔下铲子想放弃!人到中年,回想这一路走来,从小时候的无从选择,到青年的无所顾忌,再到此时的无比感慨,人生的意义在此时四处张望。

可看到孩子们之后,你就会发现你存在的价值不光是要过好你自己,还要去帮助孩子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路,这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路。

当你和宝宝们接触后你就会发现另一个世界,这里的一切看似相似时又会觉得大不一样,他是我们的延续,更是我们未来的突破和创新,所以我们要怀着敬畏的心去学习,陪着孩子一起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广阔空间!

宝宝读后感【篇4】

内容大家都知道写的是沉香救母的感人故事。里面的二郎神却是身藏不漏的真君子,是如此的伟大,简直另人叹为观止,在人面前是一个六亲不认,卑躬屈膝为王母卖命的走狗,我也多次猜想他的意图,可多次因他的举止另我失望。直到他杀了丁香,使她的灵魂非进神斧,才知道他的真正意图,发现他是多么的扣人心弦。对他的赞美难以用词语表达,特作了一首诗以表我内心的敬佩:

丰功伟绩前人知

面对权势难忘舍

舍心将妹亲手治

良思苦久错已迟

苦心孤诣磨练侄

侄然不清痛恨之

因谋思惘然若失

侄成法大将要仇

弃命而为高尚大

旁人解明犹不可

让我知道看人不可看表面。做事不可依赖别人。

里面一个主宰是王母,她为扞卫自己的天条,杀一儆百让众神知道不可触犯。她与沉香的辩论可说非常精彩,那种不甘示弱的表情,说得歪理进心,让人长吁短叹,如果以她的口才放在演讲上,称得上万古流芳,我以她的行为又写了一首诗:

三界之母定规新

至高无上要顺其

迫逼圣母家分离

令人发指无不气

夸夸其谈为三界

巩固权威私为己

锲而不舍持之行

败落气怒数不清

坐观其镜心安定

涣然一新才知情

让我明白自私自利的人不只是人不和你交往,也会使人讨厌你。

然而作为主角的沉香却是有如此高尚的浩淼之心,由他的成长过程使人有如身临其境,让人懂得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怎样获得解放。博爱、信心、决心、耐心,都是由失败中得到的。对他的高尚的心特再作一首诗:

处心积虑要救母

千锤百炼吃尽苦

苦修速练学成武

三番五次向天扑

智不如人大败涂

经翻苦思才醒悟

思谋良久求友出

上天破条伐主诛

观音解由香就母

过关斩将破迷阻

博心悟来尘世浮

弃母为世闷而哭

投机取巧就得母

全家团聚抱一处

让我明白失败是获得成功不可缺乏的经验,让我懂得”欲树静而止而方孝亲不在”的道理,有了事业却失去了至亲的痛苦,我们应该多关注身边的人。

从《宝莲灯》中让我知道做某些事的成功有时不是刻意的要去做,因某些因素的交叉迫使我们走别的路,也只有专心致志的人才能走好自己的路吧。

宝宝读后感【篇5】

在这个闲暇的寒假,我阅读了一本亲情之作《宝贝,宝贝》,随着周国平细腻的笔触,感受着些质朴的文字,进入了书的世界。

每个新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奥秘呀托尔斯泰。每一个生命的到来,都给世界带来了一份亮丽的色彩,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宝贝,宝贝》的主人翁啾啾是妞妞的妹妹,那篇包含真挚情感的《妞妞》一次又一次的打动人们。在啾啾语录中她说:妈妈,你小时候不认识爸爸吧?爸爸也不认识你吧?有一天,你见到了爸爸,说:哈,你不是啾啾的爸爸吗?爸爸也说:哈,你不是啾啾的妈妈吗?你们就认识了。我看到了一个多么可爱的、天真的啾啾。看着看着我不禁笑了,啾啾的世界充满童真与快乐,为我们展示了生命的色彩。

看着这本《宝贝,宝贝》,我看到了生命最初的精彩纷呈,从在父母的怀抱到蹒跚学步,直道健步如飞;从像动物般的叫到喊出爸爸妈妈要经历怎样的过程。同时,我还感受到了世上那种伟大无私的爱。父母们把爱无私地给予孩子,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在作者周国平的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美丽的瞬间,同时也感受到了这种对孩子的爱。这种爱,存在于孩子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无时不刻鼓励着孩子。普天之下的父母无不疼爱子女,我们也应该学会同样爱着父母,并学会感恩。就像啾啾一样,她在生命的开始,就从她幼稚又充满童真的语言表现出了这一切。父母对儿女的爱,儿女对父母的爱,彼此交融,勾勒出一幅美丽和-谐的图画。

人之初,所有的人在生命的开端都是一个样天真、可爱、无暇,没有污浊。与生命的开端接触时,你感受到。当你这本书时,你就会有种感觉,你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你从那繁忙、复杂、劳累的社会中出来,到达了一个极其简单、快乐的梦中。周国平说:作为社会生物,我们平时太多地过着复杂而抽象的生活,现在生活重归于简单和具体了。他为啾啾付出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

我希望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这些,珍惜着每个人应有的。希望那些孩子将这封天真与童真永久保存,那些真挚的爱永恒不变!

宝宝读后感【篇6】

清白的月光照耀着大地,我辣手翻开幼儿文学一书,细细地品味着岁宝宝撑起巍然屹立的家。本篇文章的佣人公è李明光,在父亲、爷爷生前,为了用前给他们治病,几乎倾家荡制造,还欠了钱。由于要还债,自己收割稻子、拾破罐子卖&&当咱们岁的时候,咱们坐在宽绰明亮的教室里深造,穿新鞋子、新衣裳,咱们要做的事,便是好好学习,至于另外的家务活,咱们根抵不紧要劳神。

另一方面,李明光学习,做家务,赚钱还债。当我读到因为有那么多沉重的‘家庭功课’等着他去做,洗衣、烧饭&&时,就想起我们是家中的惺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又当我读到失慎被两寸长的钉子扎进了脚心时,我的鼻子都酸了,仅是岁的孩子能忍受患有这类苦楚吗?

如果是我,早就在医院里躺着了。我理应李明光学习,学***种不服不饶、不向顺境垂头的肉体,而不能学***了捡破烂而逃课的举动,当我们在子弟背地撒娇时,应当想一想光仔的悲凉糊口生涯。他的精力使我打动,也使我成立起不怕苦、不怕累的信心。

宝宝读后感【篇7】

张子杰12月12日,我们交通频道小记者去金熊影城**一部电影《海绵宝宝》,我早已期盼已久。

我们来到了影院入口,那些工作人员们便把3d眼镜塞到了我的手心里,走进我们早已选好的2号影房,选好座位、戴上眼镜、准备就绪。

刚开始,我们的主人公海绵宝宝依然如故的在一家名为’蟹堡王’的餐厅工作,大家吃着这里的特别美食’蟹黄堡’吃的非常开心,但是好景不长,**的痞老板又来偷如何制作美味蟹黄堡的秘密配方。

刚快要得手,我们聪明的海绵宝宝及时的阻止了它并前来争抢,争抢的过程中,秘密配方突然消失。

更重要的是,海绵宝宝不记得秘方的过程。在找到食谱之前,海绵宝宝永远不会做蟹肉汉堡。

居民们非常**,它们没有乐趣,没有食物,整个城市已经变成一个黑暗的城市。

幸好海绵宝宝和流氓老大及时逃走了。它们组成了一个小组,思考如何找到公式

后来,它们回到过去,得到了公式,但它们得到了假公式。所有绝望的居民都想把海绵宝宝当作上帝的祭品。

关键时刻,海绵宝宝闻到了蟹肉汉堡的味道,居民们都满怀希望地想找到它,但最后,这种味道其实是在海边!居民们失望地走开了,只留下了海绵宝宝。

突然,一只能穿越时空的海豚帮助了它们。原来发出香味的是一个海岛的汉堡店,配方就在他手里。

海绵宝宝生气地要了配方。海盗们不仅没有认真对待这件事,还用一本可以改变海绵宝宝命运的书把它们送到一个孤岛上。幸运的是,其中一个,桑迪,在那本书里有一张纸。

海绵宝宝回来后成了超级英雄。最后,他打败了海盗,拿回了食谱,回到了平常的生活

这部电影真是太棒了,这让我受益匪浅。我们要学习“宝宝不怕困难,勇敢,充满正能量”的精神。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充满团队精神,永不放弃,就没有什么是我们做不到的。

《海绵宝宝》观后感(二):开心大笑减压

好久没有这样的**登场了,《海绵宝宝》大电影,一部名声在外的3d动画,在贺岁档大战即将开战的月份里,这样一部作品的出现显得尤为另类。不过电影的出现也算填补了市场空白,在贺岁档电影动作、喜剧、魔幻的呢过种类驳杂的12月,与其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国产电影海洋中甄别自己心水之物,倒不如没心没肺的开心大笑一个小时。

其实不太清楚内地对于《海绵宝宝》的认知程度,毕竟《海绵宝宝》不是《蓝精灵》这样有着内地群众基础,这套动画剧集在西方的知名度明显比东方要高,俺也是上高中之后才在某台看过刚刚引进的剧集,也没有看全。但可以肯定的是,《海绵宝宝》这样以低龄孩子们为受众群的动画片,在当时已经是高中年龄看这部电影并不感到低级,因为在美式娱乐体系之下,成熟的动画工业造就了不俗的动画制作与编剧水准,海绵宝宝与派大星的友谊,比奇堡大菠萝的奇妙世界,海绵宝宝和他的小伙伴总是能给平静的制造麻烦,虽然闹出一些笑话,也总能摆脱困境,然后又制造新的麻烦。短小精干的剧集,浅显易懂的>故事,充满欢声笑语的情节和可爱的画风,与内地很多面向低龄孩子动画不同,后者在取悦孩子们的时候会让成年观众感到昏昏欲睡。

而《海绵宝宝》则不同,全美儿童电视动画片收视冠军的称号并非浪得虚名,电影版北美1.6亿的票房成绩也非唾手可得,这是一部以孩子为主要受众的动画,但观感却提供了老少咸宜的特色。空口无凭,《海绵宝宝》如何能做到全年级观众的喜爱呢?

以电影为例,这部电影《海绵宝宝》有个副标题叫做《海绵出水》,基本概括电影的故事走向,在比奇堡大菠萝里如鱼得水的小伙伴们首次上岸。电影在画面呈现方面取了一个’巧劲儿’,作为一部传统2d动画片,可爱的画风是海绵宝宝的标志性形象,但如今大银幕作品都是以3d为主,包括上半年大卖的《哆啦a梦:伴我同行》,都摒弃了原有的2d画风,转而制作成立体cg角色,虽然原汁原味的故事不变,但对于老粉丝而言还是感觉有些奇怪。

但《海绵宝宝》在电影中呈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画风,前30分钟在比奇堡的故事是小伙伴们的日常,并且由汉堡被偷引发故事起因,让小家伙们浮出水面,这部分内容完全沿用了2d原版画风,可以看做是剧集动画的升级版,只是在海洋泡泡上进行了3d化的处理,大银幕上也具有相应的立体感,但不多而已。

随后的故事是海绵宝宝和小伙伴们来到城市的故事,(w w w . f w s i r . c o m)作为一部真人+cg的结合的电影,这部分内容其效果如《蓝精灵》那样,将**化的cg角色完全融入了现实场景中,比如在公园微小的比奇堡居民’骑’自行车的场面,跟无人驾驶一样,吓尿路人。

3d海绵宝宝保持了原来的2d可爱画风,让人想把它握在手中。来自派拉蒙影业自己的动画工作室,虽然在如今的3d动画市场上,皮克斯、梦工厂、环球和蓝天工作室都是大名鼎鼎的动画制作团队,就连不声不响的索尼也有如《精灵旅社》这样的知名动画,派拉蒙就相对稀有一些。但稀有并不是没有,派拉蒙动画不多见,但却是一鸣惊人的质量,几年前那部画质逼真的动画片《兰戈》就是派拉蒙制作。

《海绵宝宝》是后者的原班人马制作,在3d效果上和色彩营造上同样是一流水准,美式动画的高质量画面,还不放心吗?

电影真正吸引人的是故事,电影不长,抛去字幕长度的话只有70分钟,对于这样短小精悍的故事不知各位的态度,依个人而言,假如一部史诗作品或者剧情片来说,这样的长度是不够的,但如《海绵宝宝》这样角色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故事轻松幽默的动画电影来说,这样的长度俺是绝对喜欢的。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但汇聚的元素不简单,由安东尼奥饰演的海盗作为大反派为比奇堡带来危机,海绵宝宝带着伙伴们冲出海底,与海盗一决死战,拿回秘方的故事。电影的故事内核有些类似《圣经》,很简单的将耶稣拯救世界击败撒旦的故事变成了海绵宝宝的欢乐故事,角色和氛围这么一换,原本严肃的模板就被替换成为令人开怀大笑的故事。这是成熟电影产业的优势所在。西方一个著名的故事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海绵宝宝救比奇堡的故事。

儿童对这个故事完全理解,且成年观众也不会排斥,并且通过团队的主要角色来叙事,表现出了一种有担当且相互陪伴,成长的真情内核,并让我们’重新获得源自过去的生命动力’,真正达到一种情感的共鸣,这样单纯的正能量宣泄同样也是全年龄级受众屡试不爽的元素。

并且海绵宝宝和小伙伴们最后顺便也搭上了时下火热的超级英雄潮流,一个个变身正义使者,肌肉**的海绵宝宝,还有只穿**化身筋肉人的派大星又萌又雷,不但狠狠的调侃了超级英雄,且令人脑洞大开的战斗过程也是非常有趣。

这就是美式动画无论面向哪个阶层,其都带有全年龄受众的最基本属性。尤其像是《海绵宝宝》这样来自于经典剧集的动画,感觉有点类似《哆啦a梦》那种感觉,诸如这样的作品故事内容千篇一律,但内容轻松活,这样无需带大脑的电影老少咸宜,轻松幽默的剧情依然会带给观众美好的90分钟。

宝宝读后感【篇8】

文/于世亮

晚上,打开电话机,电视台正在播放儿童节目“宝宝来了”,这可是我最喜欢的节目啊!怎么能错过?

我藏起电视遥控器,津津有味地看着。有罗莱、葵葵、洋洋等五个小朋友。我没看到节目开始的前面,只看到有个爸爸妈妈选了一个公主玩偶,小朋友自己却选了一个公主皇冠,因为葵葵选错了。还有一个环节在六十秒内能搭多少块饼干(括号里的是家长选择的:7个或以上),罗莱在最后几秒钟搭了7个饼干,是奥利奥。想像一下,如果饼干都到我嘴里,那该多棒啊!可只能想想。

最后一个环节是“敲小猪。”,小猪的肚子里有各种奖项:有欧洲亲子游、钢琴,全年奶粉。当然这不是最大的奖,最大的奖是:国际幼儿园。其中有一个奖是再来一次,意思就是再敲一次,还有“谢谢你”,就是什么奖都没有,相当于白敲。不过得奖的前提是答对那些“萌”宝宝说的短语。其中有一个小宝宝说的是:“花落知多少。”这哪是什么短语啊,分明就是诗嘛。最好玩的是,有一个大人虽然抢到了机会,但在最后一轮,又得了个“谢谢你”,什么奖都没有,等于白敲了!最后参加的五个宝宝,四个成功,一个失败了,没有得奖。

“宝宝来了”果然是很好看的节目!

20xx-1-12星期天观后感》

宝宝读后感【篇9】

周一下午开完全体会,去李校长办公室交卷面分析,说要借本书看看,打开她书柜的第一眼就看到了周国平先生的《宝贝,宝贝》,于是其它的书就没有再多看一眼,直接拿了这本书,由于我喜欢做事情有始有终,平时工作量又比较大,就把没有看完的迟子建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这本书看完,昨天晚上才开始了《宝贝,宝贝》的阅读,到现在为止,我看了将近一百页,但我已经忍不住要说说自己的感受了。

不是说对这本书的评价,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想到的是我带的两个班的一百多个孩子,这个时候,会愈发觉得孩子们的可爱、单纯,每一个孩子在父母的眼里都是天使,但我有时候却做不到让每一个孩子在我的心中都是天使,每天和他们的相处中,有开心的事情,也有生气的时候,现在想想,生气的时候基本都和学习有关。我基本上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每件事情都想做到最好,对待孩子的学习,我有时候也想尽善尽美,可实际上有的时候孩子往往做不到这一点。昨天在三班上课的时候,忍不住又发了脾气,过后也在反思自己,我想我必须尽快适应这种心理落差,可能六班一开始都是我在带,在年级里面又一直是第一,而三班成绩一直不理想,这样和六班比起来总是显得作业慢、回答问题不积极等等,知道了这样的原因,我想我会尽快的调整自己,读《宝贝,宝贝》让我有种内疚的感觉,周国平先生对女儿的爱让我深深的感动,作为一个小学老师,我在反思,我应该怎样面对我的一百多个孩子?

心态调整好之后,发现孩子们竟然有那么多的可爱之处,上午第二节下课把加餐提到教室之后,本来想倒的,但四个孩子抢着干,分工还很合理,两个人发碗,两个人倒汤,一个二年级的孩子,都想着如何去减轻老师的负担,心里面暖暖的。倒完汤之后,班上的孩子做操还没回来,这四个孩子就围在我的身边聊天,李瑞雨说:“宋老师,我感觉我长的很时尚。”不是语文老师,我不知道他这句话说的合适不合适,但我们五个人却同时笑了,是那种发自内心的笑容,多可爱的孩子啊!于是,我们就接着这个时尚的话题聊了起来,那是一张张纯真的脸,好开心!

感谢《宝贝,宝贝》,让我发现了自己的职业倦怠,让我找到了我的工作激情!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