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句好段摘抄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4篇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4篇

我们应该缓慢地阅读书籍,细细品味其中的内容。当我们阅读完作者的作品后,一般都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读后心得。在撰写读后感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笔者为您收集并整理了“读后感写作技巧”。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篇1

亲爱的安德烈,读完97.02.01黄淑珍

1、 本书重点:

1、 诚如龙应台的序写的-要认识一个十八岁的安德烈-她的大儿子

2、 十八岁也许是青涩的岁月,也许是要熟不熟的萌芽期,也许是迈入成年时身心、思想各方面需要趋于稳定的关键期,但是时空因素,长期无法了解安德烈的发展状况,让身为母亲的龙应台,仅凭借著简短的关怀,甚至断章取义,调皮的回应问候,让母亲饱受煎熬与不安。所以我想出了一种写作的方法,试图从字里行间解读安德烈的思想,希望孩子们的成长能达到父母的期望。

3、 这三十六封信主要还是锁定在安德烈的生活样态、对未来个人的发展及当下的准备、以及安德烈青少年阶段碰到的心理心声,不管个人、家庭、乃至国家、世界等观点,可以说透过龙应台抛砖引安德烈娓娓倾诉,中间有平等直来直往的辩白,更有两代同年龄时不同的环境背景导致的不同生活品味与习性,但这还是小事一桩,重要的是彼此从中激发出对国际事务的关怀与观点。

4、 冥冥中感受到安德烈在父母拥有博士学位下,觉得自己无法超越父母,因此可能平庸一生。这真是个好消息。当你有机会及时给出正确的价值观时,龙应台也展现了你的核心价值观——兴趣和幸福,值得你去追求。更说明了:

多唸些书,可以增加自己选择工作的机会。我想很多小孩不见得能很清楚这些关联,因此透过书信挖掘安德烈的脑袋里装些什么东西,让龙应台有表白自己作为母亲的核心想法及对孩子期盼的看法,是浪迹天涯的母亲,遥远教养子女的方式,母爱的光辉表露无遗。

5、 母亲养儿育女之心普天下应该都一样的,但龙应台背景更特殊,对孩子的责任与思念应该更甚于我们。原本单纯的想了解孩子而以书信发表于专栏,却意外的引发身为中国人的母亲的内心触痛,原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而这经还是可以公诸出来分享的,突然每个人心中的苦释放出来了。

6、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龙应台这么宏观世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都可以将母亲对子女的教导、关心,发挥得淋漓尽致。以一个南台湾渔村少女,透过教育,登上国际舞台,我们以她为荣。在客观公正方面,他在思想公平正义方面为世界做出了许多贡献。

在光环中,他谦虚,了解自己和敌人。他是安德烈和飞利浦的好榜样和母亲。虽然年龄不同,但一来一往的对话中,看到每个人不但有对事情不同的透视,更有着更人因个性特质喜好而有不同的感受与认知。可以发现,世界事务对人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今后,我们应该更加宽容地欣赏和接受身边的人、事和事。

7号。不幸的是,孩子的“性”问题仍然是中国父母无法公开的

议题,在书中也许被删除了,也许尚在整理阶段,不管如何,如何指导

此阶段的孩子有关「性教育」,一问一答之间,也许会让人很招架不住。

8、 本书最后一封信看完后,突然有停止的感觉,没有起承转合直至终了,好像跌至山谷,突然采煞车,没了!

2、 读后心得

1、 的确,每个母亲都有经历过要如何与子女沟通,战战兢兢,有时还鸡同鸭讲,没有交集,或各说各话,谁也没错的结局。

2、 甚至父母的想法早就被子女设定好(或许是被子女看透吧),只要子女开口问什么,就可以知道父母要给的答案,因此问与不问全掌握在子女手中,这种历程,相信每一个家庭都经历过。

3、 因此此书一出,四周同事,纷纷购买来看,我个人也是急于看完,满足个人想了解母子间的对话之好奇心。此书内容以国事、天下事居多,个人稍有所失望。因为今天的孩子面临的问题更多,父母能力面临的挑战也更多,他们分享经验的愿望也更强烈。希望龙应台有续集出版。

4、 此书除了个人再看一次,深刻咀嚼、了解其中的对话内涵之外,更再买两本,一本给女儿看,一本给儿子看,然后再将我个人心得和子女分享,希望有更多机会多和子女双向互动,了解母亲心境,避免父母单向的输入,期望更多子女的观点回馈。

5、 对于一个母亲如此用心教养子女,非常值得我来学习,也看出龙应台对家庭所应付的责任是很认真在担负著,传统中国妇女的美德影子可见。

6。我希望安德烈和飞利浦能健康安全地成长,给龙应台带来欢乐和喜悦!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篇2

《亲爱的安德烈》是三十六封家书合在一起的一本书,它是以现实为主的散文体,内容是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和她远在德国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书信联系,本来最开始觉得这种书信没有什么故事情节,应该会很枯燥,但是后来看了几页之后,我觉得这本不简单,吸引了作为女生的我,也许是因为这是一位母亲和儿子的对话,而我将来就是要成为母亲的人

在这本书中,我不仅看到了母子之间的友谊,也看到了两种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以及不同文化的异同。

在前言里面,作为母亲的龙应台经历了儿子安德烈从小到大的改变,而且中间是有很多年没有见面的,从前那个肥嘟嘟的可爱的小安安一下子就成了棱角分明的有自己独立思想的十八岁大男孩,,也许龙应台的心情就和我们现在的父母一样,自己的孩子一下子就成了大人了,我妈妈跟我说过,小的时候,希望我快快长大,长大了,又怀念我们小时候,然后这种心情过不久就会出现在我们的身上。在给龙应台的回信中,安德烈,作为一个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真实的道出了和母亲的年龄隔阂,但也不妨碍母子之间的情结。

在母亲写给孩子的信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做父母的想法。在孩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为一个孩子的异同。

在前面,龙应台谈到了民族主义,她说,作为这个历史坐标点上的台湾人,“民族主义”使我反胃——不管它是谁的民族主义。一个长年被过度灌输某种饲料的人,见到饲料都想吐。我们都被灌得撑了,被剥夺的,就是一份本来可以自自然然,单单纯纯的乡土之情,纯洁而珍贵的群体归属感。

它一经操弄就会变形。我很赞同她的观点,就像我想进共产党是基于对共产党的敬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开展马列学习,党校学习,都是在很浮夸的要我们爱国爱党,给我们灌输这种枯燥的概念,让我觉得我的爱国情爱党情都变了味。

他们也谈到了关于“年少清狂”的问题,这是一个离我们很近的问题,安德烈说他的生活信条就是,饮酒是很正常的,当然他也说了“性,药,摇滚乐”只是个隐喻,它是一种自我解放,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自由自在的生活。。。。。他说出我们这一代人的理想生活状态。自由,作为一个中国孩子,一个普通的中国孩子,我们对于自由有着更强烈的渴望,这个自由不是指政治自由,而是心的自由,大多数的中国孩子,在开始知世的时候,就被关进了“笼子”,中国父母普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还有攀比的心理,害惨了我们这些孩子,经常在课外报很多补习班,补习的往往都是孩子不喜欢的,但是为了孩子不偏科,父母们就只得报补习班,请家教,还有很多父母看着别的孩子报了很多补习班就慌了,生怕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了,然后也去报补习班,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剥削了孩子们去发展自己爱好的时间,所以中国专业拔尖人才少,然后一大群半吊子。

在对于这个问题龙应台也表现出了作为一个母亲的条件反射,她马上就问他“性,药,摇滚乐”是现实描述还是抽象隐喻,母亲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变坏,因为变坏不仅影响他人,还会伤害到自己,在对于安德烈的“玩”龙应台给出了更成熟的解说,她说:人生,其实就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个人专心走各人的方向,路其实可能越走越孤独。

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矛盾压抑。我们想要安德烈的命,但我们必须面对龙应台所说的话。

在下面的信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安德烈比自己小两岁的生活。他们在谈到文化差异时是通过咖啡厅谈到的,安德烈说在香港,没有咖啡馆,只有蹩脚的连锁店星巴克和太平洋咖啡,至于酒吧,多半只是给观光客喝个不省人事的地方,在香港,人们永远只是在赶时间,而在欧洲,在徒步区的街头咖啡座和好朋友坐下来,喝一杯意大利咖啡,在一个暖暖的午后,感觉风轻轻吹过房子与房子之间的窄巷。通过这两种对比,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这种文化差别,香港更多的是一种商业文化,没有时间留给人们逗留,而在欧洲,那是一种休闲的生活,这是一种文化差异,但是也表现了文化的多样性,正是这各种不同的文化,才构成了这多彩的世界。

至于安德烈和我们生活的差异,也可以说是文化差异造成的。安德烈在10号

八、九岁就和朋友们去世界各地自驾游,当小孩子的足球教练,他喜欢和朋友们“厮混”,但是他也读过很多有深度的书,听经典的,流行的音乐,他对一个问题,有自己深刻的见解,就像他在香港大学做交换生的时候,参加游行,他为人们为了下一代争取权利而感动,他也发现大学生对政治毫无关切,只管知识的灌输,还有很多人只在乎钱,安德烈不是那种学习很棒的人,但是他有自己的思想,而且很宽广。再看看我们的十

八、九岁,正在上高中,别说自驾游了,寒暑假能和父母出去玩几天就是天大的福利了,第一,就算我们有寒暑假,正上高中的我们也不可能正常放假,第二,寒暑假也有很多作业要写,第三,我们没有驾照,为什么没有,因为中国父母从来就没有种思想,他们觉得学习最重要,成绩最重要,第四,中国父母总是很担心自己孩子的安危,恨不得一辈子都让孩子在自己的羽翼下。中国孩子很少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在家听父母,在学校听老师的,题目背答案,脑子都是被无数的题目充斥着,腾不出来空间去思考。也许这就是中国是在发展中国家的背景下诞生的。

读完这本书,这种差距的冲击让我觉得很悲哀,却又无可奈何,静静合上这本书,《亲爱的安德烈》这是一本书,当你打开它的时候,就变成了作者和读者的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让我这个读者对世界有了更多的想法,这也许就是一部文学作品的强大之处。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篇3

曾有人说“性、药、摇滚乐”这是时代置于安德烈为“代表”的80后一代人身上的标签,也是他们这代人共同参与创造时代的流行标签。听到儿子的真情坦白抑或玩世戏谑后,再宽容温和的龙应台也不由自主焦急不安:请你告诉我,你信中所说“性、药、摇滚乐”是现实描述还是抽象隐喻?

尽速回信。儿子的回答是,妈妈,不要只跟我说知识分子的伟大原因,生活中有很多人的乐趣。

其实在工作中我也曾遇到这样的问题,因为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的学生也会接触 “烟、药、暴力”,这也许是90后的习以为常的东西。我也曾焦急万分,但是确实不能像安德烈说的去讲究大道理,但这些所谓90后的乐趣却不能成为习惯。龙应台的一句话让我得到了最终的解决:

我要求你努力学习,不是因为我想让你把自己的成就与别人比较,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耗时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所以对于我的学生来说,我想说的是,我不会让你抽烟或暴力,也不会让你成为一个被束缚的孩子,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能健康的生活,让你能选择一个有意义的生活。

母亲对儿子的问题:问题1:谁是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人?

为何尊敬他?问题二:你自认为是一个“自由派”、“保守派”,还是一个“什么都无所谓”的公民?

(我认为这里涉及到的是政治倾向,在教育中我认为应该尽可能的不去灌输老师自己的政治倾向)问题三:你是否经验过什么叫“背叛”?如果有,什么时候?

(我儿子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很大的勇气和信心)问题4:你将来想做什么? 问题五:

你最同情什么?(弱者,社会公平)问题六:你最近一次真正伤心的哭,是什么时候?

(母亲去探索儿子内心的一次感情释放)

儿子的反问:反问一:你怎么面对自己的“老”?

我是说,作为一个著名的作家,接近60岁——你不禁会想:未来的生活是什么? 反问二:

你是个经常在镁光灯下的人。死了以后,你会希望人们怎么记得你呢?尤其是被下列人怎么记得:

1)你的读者;2)你的国人;3)我。反问三:人生里最让你懊恼、后悔的一件事是什么?

哪一件事,或者决定,你但愿能重头来起?反问四:最近一次,你恨不得可以狠狠揍我一顿的,是什么时候什么事情?

反问五: 你怎么应付人们对你的期许?人们总是期待你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是独特见解,有“智慧”有“意义”的。

可是,也许你心里觉得“老天爷我傻啊──我也不知道啊”或者你其实很想淘气胡闹一通。反问六:这世界你最尊敬谁?

给一个没名的,一个有名的。反问七: 如果你能搭“时间穿梭器”到另一个时间里去,你想去哪里?

未来,还是过去?为什么?反问八:

你恐惧什么?

看到这些问题,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中最美妙的事情之一就是教育参与者的心灵对接。我突然想到,前几天学生们问我有没有遇到挫折,我是怎么出来的。我想了想。我不认为沮丧是什么。关键是人们内心的绝望和不信任是可怕的。怎么出来真的要靠自己来温暖自己的内心感受。

我告诉学生们,他们爱的第一件事一定是他们自己。如果他们不爱自己,没有人会爱你。女孩子一定要美丽,自信;男孩子一定要阳光,大度。同时要疼爱我们的父母, 珍惜我们的朋友。

所有这些,以及全球一体化、民族性、战争性、政治性、文化地域性、艺术性、文学性等。我们有多少父母能跟子女交流这些话题呢?同样我们有多少老师跟学生交流这些话题呢?

或者每天,如果你的学生试图和你交流这些问题,你能说什么?了解这些问题是你人生的一部分吗?你打算怎么跟学生讲解?

你确认你表达出来的学生明白多少?

身为和安德烈同岁的我从没有对上面提到的问题进行过深入思考,毕竟安德烈出生书香家庭家学渊源,背景深厚。但我认为话题本身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双方的沟通态度。母子都能真诚地毫无保留地阐述自己的经历和观点。

我想很少会有教师和学生进行这样态度的交流。但读完这本书后,我会思考一些问题,甚至尝试以这样的方式和态度与学生沟通。也许生活需要这样的精神改变。就像龙应台喜欢古典,安德烈喜欢嘻哈。我喜欢大陆的主旋律电影,而学生们则沉迷于科幻电影。但至少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不要压抑学生的思想,而要做正确的引导。

我曾问过一个学者:这个社会的信仰是什么?他说是金钱。

答案让我无语却不得不认同。而本书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希望能与同学们一起探讨,让他们在受到这个拜金社会的影响时,也能深入思考一些其他的问题,让心灵得到一些内涵。龙应台和我们父辈一代人,生于忧患,经历了信仰的坍塌,目睹了共产主义的遥远、理想的幻灭、信仰的丧失,她为儿子“描绘一个黯淡压抑的社会,一个愚昧无知的乡村,一段浪费的青春”,尽管人如帕斯卡尔所说是一根脆弱的芦苇,轻易被风压伤,但“思想”使得一部分人“在抑郁中逐渐成熟,在浪费中逐渐积累能量”,于是见证了日后“权力的更迭和黑白是非的颠倒”、“帝国的瓦解”、“围墙的崩塌”,这是他们一代人的荣幸。

然而这种私人的感受夹杂在时代的宏大叙事里,是消费主义统治下的一代人所不愿接受也不屑关心的,父母辈的苦难,与我心有戚戚焉,说实话,只能在日后通过“老照片”那样的平台来追悔叙述,可惜那时年幼,只记得梦里花落知多少了,父母的青春年华,已是越发云淡风清直至变为过眼云烟远去。我觉得玩物丧志的生活,比起南京大**的前辈们——抗日战争时代的孩子们,或者部分前辈——东德时代的孩子们,总算是幸福无边了,没有**,没有柏林墙的童年充满了单纯清澈的欢声笑语。当然,在龙应台看来,那个喜欢流行文化的年轻人并不是一种无知的享受。当然,我认为我们不能要求他达到他母亲的思想高度。他长大后应该成为思想家、作家和公众知识分子吗?

从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知识和见识,也是我们80后中响亮的精英。

看完书,我内心充满安静,我明白人所追求的,是过程的圆满幸福,尽管在历史的尺幅下,那是多么的短暂,真正如沧海一粟,虚无缥缈。至于我,更多的是感情,我更愿意和学生一起参与体验,不在乎结果,而是过程的快乐。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篇4

在我看来,安德烈真的是一个很幸运的人。我总能从书中读到安德烈的自由。安德烈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他喝酒,聊天,听歌,开派对,旅游,真是五彩缤纷。我一直认为如果我能拥有他的生活,我会很满足的。

可是我却又从书中读到了许多安德烈对母亲龙应台的不满,不满母亲的多管闲事,不满母亲的“无知”。我认为安德烈对自由的要求似乎太高了,也许不是,但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呢?

其实,自由有很多种,但我认为最复杂的自由是父母给孩子的自由。这种自由是父母想给但不想给的。这也是孩子们最想要的。父母在给予孩子自由时,总是附带着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情感。

虽然我身边大部分朋友的家长都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渐渐放宽管理的,但也有少数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予很多自由,等孩子长大后反而管得很死,真是令人费解。所以我也推荐那些内心矛盾比较多的家长或孩子来读这本书,一定会受益匪浅。

延伸阅读

第一美德读后感实用4篇

如果您想要更深入地了解“第一美德读后感”,可以阅读这篇详尽的介绍。这本书是前辈智慧之精髓的总结,可能会深深地打动大家的内心。将我们感受到的东西用文字来表现,就显得非常有意义了。欢迎学习和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美德读后感【篇1】

谈天

谁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呢?

这个来自时代的叩问,在本学期的语文课本里,诗人魏巍给出了他的答案——我们的战士,他们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我们以我们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在开学典礼上,我们全校师生就有幸迎来了三位来自海陆空三军的“最美退役军人”。在他们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的演讲中,我得知,朱洪葵阿姨是一名陆军话务员,退役后转业成为了一名伟大的人民警察,还负责了我国第四届进博会的治安工作;张志勇叔叔是一名海军军人,退役后,他去到西藏资助贫困山区的儿童,山区里的孩子们都亲切地称他为“上海阿爸”;杜鑫叔叔原本是一名空军军人,抗疫期间,他同朱洪葵阿姨、张志勇叔叔一起去到工厂里为武汉的医院制造消毒器具,近年,杜鑫叔叔还在新疆喀什开了一家扶贫公司,专门为当地的农民卖巴旦木。他们退役后都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继续书写着生命的赞歌。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是的,他们就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张志勇叔叔初中时就进入了海军兵团,他说:“只要心中有信念,从小就立志,到哪里都可以为建设伟大祖国添砖加瓦!”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不禁想起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寄语全国各族少年儿童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励志、从小学习创造。是啊!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要有军人般的意志,战士般的勇敢,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只有我们现在发奋图强,珍惜大好光阴,“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长大后才能像这些“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一样,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报效祖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一美德读后感【篇2】

由陈琳

欢乐的寒假结束了,新学期的大门又向我们敞开。在这个春风妩媚的季节,我们带着新希望,新目标踏入了我们亲切而又熟悉的校园。

年2月17日上午,我们在体育馆欢聚,举行本学期第一次盛大集会:以“对话家国梦,励志创未来”为主题的开学典礼。

在唱完国歌后,学校对过去一学年取得优秀成果的同学进行表彰。在领奖台上我心潮澎湃,回想过去一学年感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奋斗的青春格外的闪耀,我们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强我中华而努力奋斗。

我们荣幸的请到了三位嘉宾参加我们的开学典礼。他们是全国三八红旗手朱红葵,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张志勇,上海市黄浦区最美退役军人杜鑫。他们三位都退役军人,分别出生于60,70,80年代,是海陆空三军退役军人的优秀代表,也是我们杰出的学习榜样与人生目标。他们分享了他们的先进事迹以及对党的热爱,我们都深受感动。他们的名字组合为“红星永(红鑫勇)向党”,我想这也准确的表达了我们共同的心声。

嘉宾们以海陆空的顺序给我们上了意义深远的开学第一课。首先,张志勇社长讲述了自己偶然去云南旅游,却看到那里的孩子连鞋子都穿不上,上学都要走好远的路。这让他内心深受触动,特别同情那里的孩子们。所以他决定留下来帮助他们,投身成为志愿者,并已经坚持了17年之久。星星之火,终成火炬。他以他心里的善良,照亮了西南地区孩子们的希望。杜鑫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他服役于特种作战部队,去新疆参与抗疫志愿服务扶贫助农展现红色精神的经历。不忘初心来时路,他愿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朱红葵书记为大家讲述了自己的工作经历,从一名普通的部队通讯员一直到安全局的女所长。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敬岗爱业,坚持努力奉献。即使通讯员的工作非常枯燥,但是她时刻没有放弃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展现了中国军人的优秀品质。她说她的愿望就是在岗位上建功立业,成为更优秀的自己,为祖国和人民和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敬爱的校长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她代表我们感谢了红心永向党的组合。他们是祖国的骄傲,是我们永远的榜样。张校长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来激励同学们要有一颗爱国之心,要有报国之志。用优秀,用努力,用坚持来迎接各种挑战。

建德建业,惟实惟新。对话家国梦,励志创未来。我将永远铭记于心。

第一美德读后感【篇3】

王海馨

2月17号,开学第一天,学校举办开学典礼,这一次开学典礼请来了三位嘉宾,给我们上“开学第一课”。

随着主持人的宣布,随时掌声响起,三位雄赳赳、气昂昂的嘉宾在同学们好奇带着些探究的眼神中走进体育馆,走上观众席。

第一位给我们讲课的是一位退伍军人——张志勇,他给我们讲了他的故事。他退伍后,走进了云南的大山,他看到了那些“隐藏在角落的秘密”,他看到了什么呢?破旧的桌椅,有窟窿的屋顶,和一些瘦小的孩子,这就是山区里的孩子与他们的学习环境,从这一刻开始,张老师做了一个大胆决定,那就是扎根云南,助理山村教育,他开始捐献自己的衣服,当上了一名志愿者,随着时间的变化,从他一人干,到现在一整个团队一起干……张老师的讲话结束了,在掌声中放下话筒走回观众席,随着掌声的落下,大屏幕上播起一段视频,里面的主角就是我们的第二位老师——杜鑫,263从中我们了解到,在年疫情爆发时,杜老师放弃了他的工作,去帮忙抗击疫情,虽然杜老师不是医生,不在前线,但是他在所有人不知道的情况下,默默地做着奉献……杜老师的“课”比较简短,很快就结束了,但掌声依旧热烈。随着杜老师坐下,最后一位老师——朱洪葵上场了,她是三位中唯一一个女孩子。PPT翻动起来,她的故事开始了。她是一位军人,从部队转业后,被分配到上海市公安局,曾经他带领民警圆满完成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17年8月她担任起国家会展中心治安派出所首任所长……她站在讲台上述说着这些往事,脸上不禁绽放出激动与自信的光芒。

时间过得很快,最后一名老师在讲话也结束了。他们看着都平平无奇,但谁又知道他们都有一颗炙热的心。他们为中国而奋斗为社会而奋斗。奋斗的青春是最美的,只要有像他们一样炙热的心,每一个人都会奋斗出不一样的人生。

第一美德读后感【篇4】

李思萱

这一次的开学第一课,是尤为特殊的一课。通过海陆空退役军人“红心永向党”组合对自己与众不同的经历进行讲述,我对家国梦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张志勇社长曾是一名海军,他一直坚持着只“跳海”不“下海”的人生准则,不断探索,不断前行。他在演讲中提到:“别人都是下海,而我是跳海,因为我知道下海是无法来到远处探寻的,只能在岸边徘徊。但跳海不同,只有拥有勇气,才能来到海洋的深处。”2002年的西双版纳之旅后,他来到云南进行扶贫,成为了许多云南贫困山区孩子们的“上海阿爸”。他为了公益事业散尽家产,帮助了别人,却崎岖了自己的道路。19年来,他的帮困足迹已踏遍云南各地,而当地群众的信任,则是他坚持下去的力量。2014年,“上海张志勇公益服务社”在多方社会力量下终于成立了,山区贫困孩子们生活学习上的困难也终于得以解决。在张志勇社长为我们分享他的经历时,呼吁大家将自己多余的衣物捐出来,送给那些贫困的孩子们。他的故事,是勇于奉献,不计回报的真正的代名词。

杜鑫曾是特种作战部队中的一员,他曾参加海地维和部队,守护世界和平。2007年从部队转业后,他进入中国民生银行上海分行工作,从金库管理员到项目经理,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在年,他的人生发生了转变。当他来到喀什,看到当地丰富的农产品后,他决定进行援疆工作,离开银行,来到新疆创业。巴旦木饮料产业在他的带领下走向国际市场,乡村也在产业的发展下振兴。是这样勇于创新勇于斗争的精神让他的事业走向成功,让新疆得以发展。

朱洪葵书记曾是一名空军,从话务员到连长再到人民警察,她已经是千锤百炼的“女警花”。在首届进口博览会中,她作为上海市最小派出所负责人,带领着十一位民警进行人流超过20万的展会进行治安管理,最终实现“零差错”。年7月26日,她作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代表,有幸接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接见。是因为她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服务,始终牢记信念担当责任,坚守在岗位上,尽心尽力守护和平,才迎来了更优秀的她。

三位分别代表着60后,70后,80后的优秀退役军人,在各行各业展现着自己的风采,来到祖国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在疫情与扶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英勇奋战,留下一份满意的答卷。

少年强,则国强。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他们的勇气与人生目标,知晓了他们肩负的使命和担当。因此唯有我们新一代努力奋发,坚定信念,才能成为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栋梁之才,坚守自己的信念与目标。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我们要拥有确定的目标,勇敢地接受世界上各种不确定的挑战,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中华美德颂读后感集锦4篇

由于我们工作的严谨,我们可能会用到一些范文,范文可以运用到不同的场合,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中华美德颂读后感集锦4篇,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华美德颂读后感 篇1

什么是中华美德?美德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么重要?为什么要弘扬我们的中华美德?

利用课余时间我认真阅读了《中华美德颂》这本书,发现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品德,精神和气质的基础,它并没有一个特定的概念。中华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累积而成的。中华美德可以使我们生存的社会更加和谐,中华美德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中华美德还可以是人类的心灵更加纯洁美好。

以前经常听别人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直不明白什么意思,读了这本书我领悟到其中的道理。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发扬我们伟大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是我们新一代祖国花朵的责任。

大家还记得,我们身边的那个全国道德模范临汾最美女孩孟佩杰吗?八岁就负担起生活的重担,这是我们这个年龄无法想象的艰辛和困苦,十二年如一日照顾瘫痪的养母,这是许多成年人都无法做到的感恩和回报。她的有孝心就是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用坚守酿造幸福让我们十分感动,让我们懂得了何为感恩,何伟坚强,何为爱的力量。

我相信我们的中华美德会在我们的中华大地上永久传承,世代中华儿女都会为之身体力行,让中华美德响彻世界。

中华美德颂读后感 篇2

最近几天,我读了(中华丽德故事)这本书,它向我讲评了许很多多汗青人士的美德故事,很是引人入胜,它既长我的汗青知识,又使我深深的遭到教育。这本书共有八个篇和章,68个故事,有热爱自己的国家篇,自强篇,正直篇,好学篇,交情篇,诚信篇,机智篇,重孝篇等中华传统美德。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浩瀚的汗青长河中,出现了许很多多可圈可点的汗青人士。书中(好学篇)讲评了一些汗青人士好学苦学练,刻苦念书的故,深深的印象最深的是孔子,他是个大思惟家,教育家,也是一个谦虚好学的学生。他向师在私下里学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的练呀练呀,持续几个月,从早出去锻炼到半夜之后,手指尖都磨出血了,最后终于贯通到乐曲的的高深之中,连教员也对于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战国时期的苏秦天天念书读到半夜之后,倦意袭来时,就命拿起小斧锤很扎本身的大腿,他勤奋苦读,是学业猛进,终于说服了六国之君,当了宰相,勤奋大学者匡衡凿壁借光,等等。读了这些故事我从中懂患了一个道理;只有勤奋苦练支付艰苦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我往后肯定是要好好念书,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中华美德颂读后感 篇3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留下了许多优秀道德遗产,这些道德遗产,就是中华美德。但是,中华美德就像是祖国秀丽多娇的大好河山一样,又有几人能拥有中华美德的博大精深呢?转眼间,我在人世活了十二年了,那么,在这十二年的成长里,我拥有了什么品质呢?哪些地方还有不足、需要改进呢?这些品质又是如何养成的呢?

读了《中华美德颂》之后,我深有感受!其中,最美司机吴斌给我了深刻的印象。吴斌叔叔是杭州的一名客车司机,有一次,他正在专心致志开车时,一大块铁片从天而降,铁片击破风挡玻璃后,重重的砸在了吴斌叔叔的腹部,他的腹部正在流血,他的三根肋骨都被撞断,大半个肝脏破裂。但是,他忍住了剧烈的疼痛,稳稳地将客车停在高速公路的安全区域。客车上的旅客都安然无恙,而吴斌叔叔却因伤势过重,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看到这里,我感叹道:平民英雄吴斌叔叔用生命履行了职责!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虽然,我们没有吴斌叔叔那么伟大,但是,我们已经长大了,都能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了,比如吃完饭后,我会帮妈妈刷碗,晚上帮爸爸妈妈捶捶背,让爸爸妈妈感受到幸福;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让妈妈整天帮你做这做那,我们应该心疼一下父母,不要让他们太累。父母对我们的爱就像一条长长的、细细的河,永远流淌在我们的身边。

我身上的不足还有很多。我没有诸葛亮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执着精神;也不可能像孟佩杰那样不但不惹母亲生气,还逗母亲欢笑的孝心;我也没有宋鱼水的公私分明,总会因为怕被孤离而放别人一马这些,都是我要改正的缺点。

前进的路已经为我们铺好,下一步,就是要我们顽强的走下去,让我们的校园从此绽放美丽,让我们的社会迸发出文明的火花,让我们拥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结伴同行!

希望中华的美德之花开遍世界,希望中华的美德之花唤醒人们的意识,希望中华的美德之花能引人们进入另一个繁荣的未来!我们所付出的只是微乎其微的一点点!弘扬中华美德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要从小做起,成为社会建设的骨干,做一个有中华美德的人。

中华美德颂读后感 篇4

暑假里,老师让我们读《中华美德颂》。我在平时没有事的时候,拿出来看看。日积月累,我逐渐的把这本书读完了。看完了最后一个句号,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觉。

《中华美德颂》这本书,把中国让人最感动、最敬佩的人和事编在里面,这可能只是一小部分,在这些好人好事里,我最欣赏、最敬佩是高存英阿姨:“胜似亲情的友情”这篇了。

高存英和张瑞霞是高中同学,她们在上学时十分要好。高存英见张瑞霞家境贫寒,便和她一起吃饭、抢着买菜,还常常接济她。

然而老天偏偏总是捉弄人。高存英和张瑞霞毕业后一起回老家工作。工作不久,张瑞霞经常上班晕倒,在医院里做了检查,被诊为糖尿病,还十分严重。当时家境困难,她又下岗了,根本没钱治病。高存英知道后,义无反顾的挑起这个担子。这一挑,便是12年。

我被高阿姨的精神震撼了,只是为了同学,阿姨有这样毅力,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应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体系。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助人为乐、智慧的民族。一个甜蜜的微笑,一个慰藉的宽容,在拥挤的车上为老人让座……这些传统美德正在一点一点的’积赞。

让我们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续传承下去吧!

烈火中的邱少云读后感(精华4篇)

当前很多人都在讨论作者所写的这本书,对它的故事情节感叹不已。但其实,我们内心所感受到的各种情绪,往往可以通过读后感的文字记录永远保存下来。今天励志的句子要向大家推荐的是一篇名为“烈火中的邱少云读后感”的文章,相信你在阅读本文后会有一些收获的!

烈火中的邱少云读后感 篇1

本文《读《烈火中的邱少云》有感(片断描写)》由读后感大全整理,仅供参考。

我读过许多关于革命烈士的书,可对我影响最大的是《烈火中的邱少云》。

邱少云是一位勇敢、顽强的战士。他在一次战役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那次,邱少云所在的队伍要潜伏在敌人出没的地方。当时,“敌人走到这片地区,而且这片地方到处不是草堆就是树枝,这让敌人感到这个地方极不安全,于是就放了几个燃烧弹,打算把这片地方烧光再安全过去。”读到这我不禁想杀日本人,他没为了走过去竟然放了燃烧弹,难道他们不怕引火烧身吗?他们为了侵占中国,不仅残害了中国的老百姓,现在又开始放火。他们不怕草丛中埋伏的是日本人吗?他们让老百姓害怕,让老百姓的心灵受到创伤!“这几个然但正巧落在了邱少云的背上,草丛被点燃了,可是这个坚强的邱少云竟然一声不吭地像个木头然一样趴在地上。“当战友发现他时,他已经被烈火烧焦了。可是,他依然表现出他趴着的样子,手插进了很深的泥土中。他的旁边还有一个水桶只要滚动就能得救可是没有他为了战友没有这么做。”

由此可见,少云叔叔是多麽顽强,用自己超强的毅力为战友换回了战斗的胜利和战友的安全。我可以想象得到他当时是多麽的痛苦,连动也不可以动,如果动一下,作战计划全毁了,所有的行踪也都暴露了,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因此丧失生命,他为了战争的胜利连续这麽长时间被火烧,这是极大的痛苦,即使有再大的能力的人也不能坚持。如果换成我,我还没碰到火就被吓的把手缩回来。

读了《烈火中的邱少云》我被邱少云的顽强、不屈的精神所感动,面对狂妄的敌人,面对侵略者的野蛮屠杀,英勇不屈的邱少云献出了生命。我要说:英雄的中国人民不可欺侮,英雄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字数:665)

烈火中的邱少云读后感 篇2

我今天读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叫做《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我读了这个故事之后我十分佩服他,因为他为了我军的战争的大好时机即使身上着了火并且身后就是小溪本可以把火灭掉,可是他并没有那么做怕我军失去大好战机自己被大火活活烧死了。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我们的几百名英雄战士,就卧在这铺天盖地的抢淋弹雨中,可他们并没有谁被吓住,也没有谁惊慌失措,他们还是那样平静的卧着紧紧绷住愤怒的脸,警觉地在等待着上级的可能发出的信号。……

瞬间,一刻恶意的燃烧但在桥少云的身边爆炸了,霎那间,燃烧油飞溅到邱少云的裤子上,腿上的伪装物即刻燃烧了烈火。

他当然知道,他身后就是一条水沟,如果滚进去,火马上就会灭掉,或者,把腿上的伪装物踢开,就地一滚也会把火熄灭……

敌机飞走了,阵地上又恢复了平静。

可是,邱少云身上的火却越烧越旺。

相扑也扑不灭,三班长眼睁睁的看着他忍受烈火的煎熬,却帮不上忙,邱少云最后被活活烧死了。

我十分佩服他,自己宁可死也要为党保留最佳战机。

烈火中的邱少云读后感 篇3

邱少云是一个个头不高、性格腼腆、寡言少语的小伙子,他多次不顾安危救助战友和朝鲜老乡。在这个故事里最让我难忘的是上甘岭战役前,邱少云所在的部队埋伏在草地里,敌人一发燃烧弹落在了邱少云身上,他的旁边就有一个水塘,可是只要一动就会被敌人发现,邱少云咬紧牙关,直至牺牲都没有动。

读了《烈火中永存的邱少云》,我想:是什么力量使邱少云能在烈火中坚如磐石呢?是身边情同手足的战友、是渴望已久的胜利、是祖国的尊严人民的欢笑……读着读着,我读懂了很多很多:纪律是胜利的保证,纪律是学习的前提。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的任务是认真学习,在课堂上遵守纪律,积极发言,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我在班级里就是一个非常遵守纪律的学生,课堂上我认真听老师讲课,老师也经常表扬我:“同学们,你们看他坐的多端正啊!”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军人的天职是服从,纪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守纪律,我想,这就是《烈火中永存的邱少云》这个故事带给我的启示吧!

烈火中的邱少云读后感 篇4

暑假时日,在烈日照耀的大地上,我站在树荫下,双手捧着这本红色经典故事书《烈火中的邱少云》,伴着蝉声进入了这本书的世界。

说实话,我是含着眼泪读完这本书的,书中的主人公深深地感动了我。书中讲述的是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朝战争,美军跨过了鸭绿江在被敌人控制了的391高地附近有一片枯黄的草地,在这片草地里,趴着一个连,邱少云就在这个连里。恶毒的敌人凶狠地朝草地发射了几枚燃烧弹,其中有一枚落到了邱少云隐藏的地方,大火顺着风烧到了邱少云的身上。为了不暴露自己和其他战友,邱少云仍旧趴在草地里,一动不动,哪怕有千万块巨石压在他身上,他依然一动也没动。就这样,他被活活烧死了。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在想,只要邱少云在地上打个滚,或者跳进草和水混合的水塘里,他就会得救。他为什么选择静止不动呢?他为了保护整个连队,用自己的死,为连队带来胜利的希望。其实,像邱少云这样的人,又何止一个呢?他们这种坚持不懈、舍己为人、严守纪律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其实,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我们分成了两个小组,我所在的组先找另一个组的时候,对方的一名组员没忍住,打了一个喷嚏,结果暴露了全员的位置,导致捉迷藏失败。轮到我们组隐藏时,我身上被虫子咬了一个又一个大包,又痛又痒的感觉环绕全身,我整个人非常难受。当我想放弃时,我想到了邱少云,想到被火烧着的他比我疼千万倍却能坚持不动,我便坚持了下来。最终在我们组队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胜利。

读完《烈火中的邱少云》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无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要勇敢的去面对困难,努力拼博。每做一件事一旦下定决心就要坚持到底,只要不半途而废、轻言放弃,胜利就一定会属于自己。

感谢《烈火中的邱少云》这本书,因为它给我的这个暑期注入了无限的力量。就这样,我又捧起了这本书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