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句好段摘抄 金融调研报告模板2000字

金融调研报告模板2000字

每当我们结束一阶段的任务,撰写报告是极为平常的一件事,报告选材的自由度很大,写什么、不写什么,选择权掌握在发文单位手里。我们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我们为大家整理的“金融调研报告模板”或许能够拓展您的思考,欢迎你来品鉴本文!

金融调研报告模板 篇1

在我国经济建设持续发展、硕果累累的进程中,我们农村合作银行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营范围扩大,经济效益增加。但是,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金融风险。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和制止,就会严重影响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影响到农村合作银行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影响到国家生产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内控与合规、防范金融风险是我们农村合作银行永恒的主题。下面浅谈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与如何防范金融风险。

一、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1、内控文化缺失严重,诱发金融风险。良好的内控文化是农村合作银行内控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前提。而在内控文化缺失的情况下,银行经营者关心的只是规模和速度,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重视不够,有关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束之高阁。内控文化缺失、理念缺乏、一味追求速度和规模、诱发违法违规行为,这正是很多农村合作银行员工走向犯罪的路线图。很多作案者最初并没有坏的打算,只是在其工作的过程中,看内控文化严重缺失,有机可乘,从而违纪违规,进而走向犯罪。

2、制度执行力不强,内控形同虚设。衡量内控体系有效与否的标准并不在于农村合作银行制定了多少制度,关键是看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制度不落实、执行不到位往往使得内控体系漏洞百出,形同虚设。其效果就好比是纸糊的窗子——一捅就破,防得了君子防不了小人,从而为那些不理性人通过作案谋私利提供了可能。银行内部人员骗贷成功,用的无非是伪造担保资料作虚假担保,或放款后私自取消担保方的担保责任并将贷款转移等手段。这些都说明制度执行力不强,内控形同虚设,工作流程缺少严格的分工和限制,否则骗贷不可能如此顺利地得手。

3、约束基层管理人员力度不够,造成风险高度集中。我们农村合作银行目前的组织架构下,基层管理者往往被赋予过多的权利,包括财务管理、核算管理、授权管理、人事管理和行政管理,涉及方方面面。从理论上讲,权利过多过大,就存在一定的作案机会和可能。如果没有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在利益诱惑、私欲膨胀的情况下,基层管理者就会轻而易举地走上犯罪道路,这属于典型的关键人员作案。为此,我们农村合作银行必须实行关键岗位、人员的定期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并专门出台稽核监督机制,约束基层管理人员权利。然而,我们农村合作银行大多没有达到这一要求,没有出台相应的规定或规定没有落实到位,这是产生金融风险的关键所在。

4、稽核力量薄弱,有效约束不够。我们农村合作银行的稽核力量相当薄弱,集中表现在:一是有些银行尚未设立专门的稽核监督部门;二是设有稽核部门的银行,其稽核人员的配备不足,达不到总员工数5%的国际一般水平;三是稽核监督部门容易受到行政干预,难以独立开展工作;四是稽核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无法满足稽核工作要求;五是稽核制度落实中“走样”,稽核监督的不到位,看起来稽核检查规模宏大,样子严肃,实质走形式,是“逮不住老鼠”的“猫”。稽核力量的薄弱,从某种意义上说,助推金融风险的发生。

5、考核机制不完善,忽视金融风险。我们农村合作银行考核机制不完善,只重视经营业务,突出指标完成,忽视内控管理要求。在这种考核机制下,基层银行不惜一切代价扩大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拼命追求发展速度,从而出现钻制度空子、打擦边球现象,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违规违法经营。至于防范金融风险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束之高阁,无人提起。

6、内控责任制缺失,造成内控管理混乱。在内控责任制无形的压力下,各银行相关部门才会真正肩负起应负的责任,发现内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予以及时的纠正和完善。目前情况下,内控责任制缺失,发生金融风险,银行往往只处理作案当事人,而不处理那些负有相应管理责任和监督责任的部门与人员,从而造成内控体系的有效性长期得不到提高,使内控管理混乱。

金融调研报告模板 篇2

一是企业管理不规范、效益不佳。一方面我县大多数中小企业家族式、家长式管理普遍,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状况不透明。如有的企业为了少缴税款,故意将财务报表编制为亏损,大宗交易不在公司账面反映,而是通过个人账户进行交易,反映出企业现金流量不足,导致银行在对企业评级授信时刚性指标通不过,无法授信。另一方面不少中小企业自有资本金偏低,资产负债率较高,在当前欧债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经营困难、亏损严重,不符合贷款条件。

二是企业和个人社会诚信观念淡薄。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极个别借款人有空可钻,拖欠、逃避债务的现象尤在。个别企业和个人征信状况不良,或直接上了人行建立的征信系统黑名单,完全失去了获得金融贷款的资格。如我县邮政储蓄银行目前贷款余额XXX余万元,且全部为逾期不良贷款,上级有关部门已全面暂停了该行的贷款业务。诚信体系的缺失,从根本上影响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信心和决心。

金融调研报告模板 篇3

温家宝在全国金融会议上要求:金融部门和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提高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在此形势下,金融业承担的任务更重,肩负的责任更大,在履职过程中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如何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支持县域经济在稳中求进中发展,是值得研究的现实课题。

一、存在的问题

1、资金需求的矛盾突出。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保持一定的贷款增量和增速。20××年央行先后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3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重启3年央行票据发行;国家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宏观调控对县域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贷款增加受到影响,资金需求矛盾突出。一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规模增长受限。辖内唯一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农村信用合作社因合意贷款增量监控,无法填补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紧缩留下的空白,二是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增速放缓。20××年我县国有银行信贷增速为17.27%,同比下降8.5个百分点。

2、银行贷款难与企业难贷款矛盾依然存在。一方面,县大项目、产业项目不多,金融与产业的融合度低,对信贷增长支撑不足,银行难以找到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银行贷款难;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规模偏小、产品档次相对较低、盈利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且管理不够规范、财务信息不够透明、可供抵押的资产少,难以达到银行要求的贷款条件,企业难贷款。

3、存贷比过低,县域资金流出。受该县存款增长“两增两降”(月末、年终高增长;月中、季中就下降)态势的制约,新增存款运用率低。20××年我县存量存贷比49.6%;增量存贷比37.36%。累计流出资金126153万元,仅20××年就流出49271万元。促进县域资金回流与经济发展亟需资金支持矛盾突出。

二、对策与建议

(一)贯彻好稳健货币政策,服务经济发展

金融业充分抓住抓住货币政策定向支持在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房建设、“三农”、中小微企业发展;县列入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央苏区重点帮扶县发展振兴的若干意见》扶持范围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级行推介贷款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行政策倾斜,增加对县的信贷额度和投放比例。

1、积极开展信贷营销,确保各项贷款的平稳增长。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完善信贷营销的激励和约束办法,在强化贷款责任追究的同时,完善对基层信贷人员和基层分支机构信贷营销的激励机制,合理划分贷款责任,科学进行绩效考核,不把贷款业务“零风险”作为考核目标,既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也要用活、用足本级机构的信贷资金和信贷审批权限。继续推行综合授信制度,全面推行对大型企业的综合授信,积极开展对中小微企业的综合授信,进一步扩大授信面。加大市场调研力度,深入了解中小微企业和县域经济的融资需求,积极参与地方招商引资项目,大力挖掘和培育新的信贷增长点,积极做好优质项目储备工作,确保贷款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增长。

2、大力调整信贷结构,积极推动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金融机构要大力调整信贷存量,优化信贷增量,紧密结合列入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央苏区重点帮扶县发展振兴的若干意见》扶持范围和“赣粤门户”的区域优势,积极介入全县招商引资活动和项目,通过提供优质的结算服务和积极的信贷支持,进一步改善招商引资的金融环境。新增贷款和退出的存量贷款要集中投向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增税的重点项目,投向发展潜力大、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项目,投向招商引资中有市场、有发展前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的优质项目。要努力以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来引导社会投资资金的流动,以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来推动地方产业结构的升级,进而实现政、银、企共赢的局面

3、全面落实信贷“定向支持”的要求。金融机构要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以信贷资质培育为手段,以完善创新担保方式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支持发展服务经济。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照明、钨和稀土精深加工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全面落实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服务外包、旅游业、家庭服务业等行业发展的支持要求;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新增存款的70%要用于当地,确保“三农”贷款的稳定增加,进一步巩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基础。要确保年新增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总额不低于全部贷款新增总额的1/3;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4、不断简化信贷审批程序。金融机构在确保贷款安全的情况下,要进一步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加快贷款审批速度。流动资金贷款要在企业申请1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技改贷款要在60天内完成审批,新上固定资产项目贷款,要在9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对暂不符合授信条件的县域中小企业,可试行预授信制度,即银行先行介入,跟踪提供有关服务,待企业相关指标达到银行授信条件时,银行贷款及时跟进支持。

5、深化信贷资质培育。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深入成长型企业进行实地辅导,帮助企业整章建制,指导企业按财务制度全面真实反映经营年度资产负债及经营成果,全面提升企业信用等级。通过对企业逐户辅导,银行锁定客户、优化信贷品种、启动绿色通道、调整审批授信流程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信贷合作意向和意愿。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以支行为单位,每年至少培育2家以上原没有信贷关系的中小企业发展成为信贷合作企业。

(二)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支持企业上市。坚持“市场导向、企业自主、政府推动”的原则,建立上市后备企业储备库,实行分类指导,动态管理,形成“培育一批、上市一批、改制一批”的上市梯次推进格局,进一步优化我县投融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本市场发展相融合。对已列入上市后备和培育名单的重点企业,各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并从资金、利率、服务等方面实施重点倾斜;鼓励有条件的重点上市后备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进行直接融资;鼓励各类风险投资和产业基金投资上市后备企业;鼓励境内外投资机构和个人来崇义设立创业投资公司,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三)积极探索保险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业务。一方面,创新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特点的保险产品。推动科技保险发展,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信用增强体系,为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提供创新创业风险保障。积极发展信用保险和短期抵押贷款保证保险等新型保险产品,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开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保险产品。科学合理地厘定针对中小企业的保险费率,提高保险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保险服务的积极性。制定对中小商贸企业投保国内贸易信用险给予保费补助政策。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加强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宣传,鼓励中小企业集约投保。保险公司要与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合作,为中小企业搭建保单融资平台,进一步降低融资门槛,推动融资便利化。

(四)力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为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入稳定增长创造条件。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完善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建设正向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人行组织协调、行社主动服务、企业诚信自律“五位一体”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机制;二是研究制定促进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全面清收公务员到逾期贷款,加大金融债权保护力度,切实为金融机构清收、盘活不良贷款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积极营造“守信光荣、违约可耻”的社会氛围,打造“诚信”。

2、发挥政府的协调服务功能,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一是建立良好的政银企信息沟通机制,通过机制建设宣传国家金融政策、银行信贷产品,掌握企业资金需求情况。建立定期企业融资信息发布制度或召开银企项目对接专题会,促成银企沟通协作。二是政府帮助协调解决相关职能部门的办证问题及中介机构的收费项目及标准问题,对能够办理《房产证》、《土地使用证》、《林权证》的企业及时办理合法有效手续,对职能部门主管的中介机构,企业在办理抵押贷款时简化项目和降低收费标准,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坚决制止各种乱收费行为。

3、加强征信体系建设。一方面组织各金融机构及时将信贷信息接入征信系统,帮助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拓展信贷业务。另一方面加大非银行信息采集力度,丰富企业、个人信用记录,约束和激励社会公众诚信守信;加大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建设,为全县所有开户中小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帮助没有贷款关系的企业提高信用意识,增强融资能力。积极探索中小企业通过“建立信用档案—开展信用评级—发放信用贷款”的办法,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财政扶持、风险自担”的原则,推进信用评级工作,力争使规模以上信用企业实现全评级,为金融机构甄别信用企业、扩大信贷投入创造条件。

(五)努力提升金融服务与管理水平

一是加强金融统计和调查研究分析,密切与政府的信息反馈和沟通,加强同相关部门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二是做好支付体系运转,大力推进公务卡、农民工银行卡和地方特色银行卡业务,扩大非现金支付覆盖面。三是进一步加强反假货币宣传,打击假币犯罪,继续做好辖内现金供应。四是加快国库信息化步伐,完善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工作,加强风险预测和评价,确保国库资金安全。进一步增强国库公共服务能力,扩大直接办理相关业务范围,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金融调研报告模板 篇4

1、资金需求的矛盾突出。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保持一定的贷款增量和增速。XXXX年央行先后X次提高存款准备金;X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重启X年央行票据发行;国家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宏观调控对县域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贷款增加受到影响,资金需求矛盾突出。一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规模增长受限。辖内唯一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农村信用合作社因合意贷款增量监控,无法填补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紧缩留下的空白,二是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增速放缓。XXXX年我县国有银行信贷增速为XX.XX%,同比下降X.X个百分点。

2、银行贷款难与企业难贷款矛盾依然存在。一方面,县大项目、产业项目不多,金融与产业的融合度低,对信贷增长支撑不足,银行难以找到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银行贷款难;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规模偏小、产品档次相对较低、盈利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且管理不够规范、财务信息不够透明、可供抵押的资产少,难以达到银行要求的贷款条件,企业难贷款。

3、存贷比过低,县域资金流出。受该县存款增长两增两降(月末、年终高增长;月中、季中就下降)态势的制约,新增存款运用率低。XXXX年我县存量存贷比XX.X%;增量存贷比XX.XX%。累计流出资金XXXXXX万元,仅XXXX年就流出XXXXX万元。促进县域资金回流与经济发展亟需资金支持矛盾突出。

金融调研报告模板 篇5

1、农业经济与金融市场路径依赖和金融服务制度问题

1.1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资金需求膨胀和供给约束的阻碍。近年来,随着国家提高对农业的重视度,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升,更加科学专业。农村经济组织成立以及农业企业加入,使得农业生产和经营规模也在持续扩大,农业的资金需求总量也迅速上升。农村经济主体还处于发展初期,资本实力还很薄弱。要想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就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目前只能通过银行贷款获取资金。虽然社会上很多商业金融机构加大了信贷集约力度,但他们普遍追求低风险高利润的商业化目标,而农业生产属于“低收益高风险”行业,导致很多金融机构不会贷款给农业经济主体。部分地方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开展支农业务,但是只针对相关农产品收购,如粮食、食用油等,对于贷款业务开放的很少。农业银行大多实行城市化的经营模式,对授权和授信以及评级制度等严格要求,无法满足农业信贷资金需求。银行的信贷资金大多供给少数具有规模的民营企业经济,对农业信贷的供给很少。调查显示,大部分农业信贷资金来自当地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成为支农主力,但大部分为农户的小额贷款,只能保障农户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无法满足农业生产规模化和产业化的资金需求。

1.2农业市场风险对金融组织的支农业务造成影响。近年来,各项支农政策出台,对农业生产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落实,促使农业经济不断发展。但农业经济依然受到市场信息滞后的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放缓。同时,受到自然灾害频发以及较大规模禽流感等影响,加大了农业产业的市场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在对规模农户和农业企业进行资金扶持的过程中,要对农业市场风险和信贷约束进行双重考虑,这就会对农业信贷造成一定影响,阻碍了农业企业化的发展。

1.3金融服务无法满足农业经济需求。金融服务无法满足农业经济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息不对称。一些金融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缺乏积极主动性,对农村和农户的生产资金需求没有进行深入了解,导致支农服务不到位。例如有的农户具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但是无法找到合适的担保人,因而无法贷款;有的农户有贷款需求,但是不知道如何申请贷款。其次,信贷工作人员较少,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在金融信贷服务系统中,专职的信贷工作人员较少,无法及时为农户提供信贷服务,造成金融服务效率低下。再次,金融服务机构缺乏科学的贷款定价机制,对农户贷款造成了一定影响。

1.4相关政府部门的扶持机制和风险规避机制不健全。农业属于弱质产业,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地方政府的政策性义务和风险。这违背了金融机构的商业化经营理念,也降低了金融机构对农业经济的支持率。这种情况与地方相关政府对市场风险的补贴、信用建设、农业风险投资以及保险等的金融安全运行制度不健全和不完善有一定关系。

2、农业经济发展与优化金融服务的相关政策建议

2.1完善相关政策,促进金融服务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首先,树立大农业观念,把农业经济发展归纳到县域经济中,严格防范市场失衡现象。其次,加强对农业产业的专业指导,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农户和处在成长阶段的农业企业进行专业指导,让农户和企业更加科学地开展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人民银行和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应与地方政府进行沟通交流,对本地区农业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制定明确的金融服务实施计划和意见,引导金融机构对信贷投向进行合理安排和调整,加大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农户和农业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人民银行可以通过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相关政策进行调控,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再次,构建有效的信贷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了解农业项目的发展状况、生产周期以及资产质量等情况,从而对农业产业的信贷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并在金融系统中发布信息,适当开展政策指导与调整工作,从而有效预防农业信贷风险。最后,完善信用建设与评价体系。建设完善的信用制度体系,通过各类媒体大力宣传信用评价。将不良信用者进行公布并拉入黑名单,同时实行相应的惩戒和信用再造,促使人们提高对信用体系的重视,从而促进农业金融协调发展。

2.2金融部门应制定完善的制度,明确职责。根据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完善的制度,对相关金融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分工,加大金融部门对农业企业的支持力度。首先,农业银行要提高机构运作效率,做好职能转换工作。通过小额扶贫贷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综合开发等方式,以政策性信贷的方式积极开展助农贷款业务,还可以适当开展粮食加工等商业性信贷业务。对支农布局进行重新规划,对龙头企业、规模农户、农村建设等进行重点支持。其次,农村信用社应当以小额农户贷款和联户联保贷款为基础,对农户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以及其他农产品经营等进行资金支持。再次,制定相应的金融服务公约,对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引导,使其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改善农户资金短缺的状况。还可以引导民间自发性的金融支持,从多方面解决农村资金缺乏问题。

2.3完善信贷创新和风险定位体系。首先,开展多样化的信贷业务。金融机构要在现有的信贷种类基础上,对信贷业务进行创新,开展多样化的信贷业务,加强信贷种类的开发工作。例如针对产业链中的个体农户,可以通过龙头企业进行担保贷款,使其形成利益关系,促使个体农户向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农户,可以实行抵押贷款;对普通产业化企业,可以实行协议贷款,协议贷款可以先由乡镇政府部门拿出3%~4%的财政收入作为协议贷款风险补偿金存入金融机构,一旦出现风险,先用这部分资金进行偿还,剩余部分由贷款企业和政府部门按照一定比例分别进行偿还。对农业龙头企业实行资产抵押贷款时,政府部门可以进行协调,以多家企业联保的方式开展。其次,提升金融服务质量。金融服务部门除处理信贷业务外,还要开展汇兑、结算、票据以及理财等业务。特别是地方农村信用社要加强业务电子化,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使业务更加快捷高效的开展。再次,完善风险定价体系。金融机构要根据市场风险评估建立完善的风险定价体系,对农业市场进行科学有效分析,根据市场风险进行合理的贷款定价,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公平开展金融服务,实现效益与信誉的有机统一。

2.4完善政府扶持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首先,各相关政府部门要建立相应的扶持政策,指导金融行业的工作有序开展,从而起到维持市场秩序的作用。其次,地方政府可以将每年的支农资金按照一定的比例,以项目融资贴息的方式进行支付,引导其他社会金融机构投入到农业生产领域。再次,对于优质的农业龙头企业,可以考虑让其发行短中期债券或者加入创业板市场,开展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的融资。最后,政府还可以结合金融部门根据农户的实际情况和生产需求开展财产抵押贷款。农民可通过房屋抵押办理个人经营贷款,还可以通过林权、土地抵押进行大额度的贷款业务。针对专业种植大户的贷款服务可以在贷款期限和额度上给予扶持,如将额度提升到1000万,贷款期限可长达5年等,还可以进行大中型农机具的抵押、农副产品抵押以及“公司+农户”等“三农”特色担保方式提供贷款服务。

3、结束语

农业经济发展离不开优质的金融服务。要不断完善相关金融政策,并根据当地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金融服务实施计划。金融部门自身也要完善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分工,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大力扶持,建立相应的帮扶政策,对金融行业进行指导,维护市场秩序,发挥政府功能,引导更多的社会金融机构参与到农业生产中,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服务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经济得到快速有效的发展,从而为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金融调研报告模板 篇6

一、机构情况

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总数162个,其中:国有商业银行类机构17个;政策性银行类机构4个,邮政储机构23个,农村信用社机构81个。

二、从业人员情况

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总数为1705人。其中:国有商业银行类机构总人数为1096人,政策性银行类机构总人数为73人,邮政储蓄类机构总人数为116人,农村信用社总人数为420人。

三、存贷款情况

(一)存款:到6月末,铜川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07.5亿元,较年初增加8.9亿元,增长9.1%,同比多增12.5亿元。

(二)贷款:到6月末,铜川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1.4亿元,较年初增加2.8亿元,增长5.7%,同比多增3.2亿元。

(三)存款结构变化:1、储蓄存款持续增长。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余额为72.2亿元,比年初增加6.1亿元,增长9.3%,同比多增5.4亿元。从储蓄存款的存期结构看: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增量占比为67.4:32.6,去年同期定活增量占比为75.8:24.2,活期存款的增量占比上升,存款稳定性减弱。储蓄存款快速增长的原因,一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储蓄资金增加;二是现行的金融工具创新不足,广大居民依然把储蓄存款作为首选。三是各行、社为了完成上半年任务,积极开展各种劳动竞赛,加大存款组织力度。2、企业存款有升有降,总体呈增加态势。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存款余额为24.6亿元,较年初增加0.76亿元,同比少增3.65亿元。造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一是铜川市的企业是以煤炭、水泥等原材料企业为主,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企业利润空间不断收窄,企业现金流量减少。二是季末部分大企业实行内部改制。如陕西煤业集团实行内部改制,资金统一上存,共转出近2亿元存款。

(四)贷款结构变化:在基本建设贷款等中长期贷款的拉动下,各项贷款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工业贷款、农业贷款以及票据融资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为我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持续扩张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信贷支持。从贷款发放的主体看(见表一):政策性银行贷款投放增加,同比多增1.01亿元,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投放增缓,同比少增866.8万元;农村信用社贷款投放增加,同比多增0.8亿元,增速较同期上升7.2个百分点;贷款增量主要集中在农村信用社,较年初增加1.6亿元,增量占到全部新增贷款的57.9%。

1-6月份新增贷款分机构统计表(表一)

单位:亿元、%

项目

新增贷款额

占全部新增

贷款比重

工商银行

0.05

1.8

农业银行

0.52

18.81

中国银行

-0.036

-1.3

建设银行

0.14

5.07

农业发展银行

0.49

17.73

农村信用社

1.6

57.89

从贷款结构分布情况看(见表二):短期贷款同比少增,中长期贷款总量减弱,票据融资同比多增。短期贷款增量高于票据融资增量。6月末短期贷款增量占比高于票据融资18.5个百分点。1、短期贷款同比少增。6月末,短期贷款余额为25.9亿元,较年初增加1.6亿元,增长6.6%,同比少增5.3亿元。

1-6月份新增贷款分结构统计表(表二)

单位:亿元、%

项 目

新增贷款额

占全部新增dmju.nET

贷款比重

短期贷款

1.6

56.93

中长期贷款

0.13

4.63

票据融资

1.08

38.43

短期贷款增加主要是铜川市政府去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措施,如提高环保技术、改进企业生产工艺,促进企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方式转变,并及时牵线搭桥以“银企洽谈会”等形式,解决银行缺项目、企业缺资金的矛盾,使优质项目及时得到资金支持。2、中长期贷款总量减弱。6月末,中长期贷款余额为22.4亿元,较年初增加0.1亿元,比同期少增2.1亿元。3、票据融资多增。6月末,票据贴现余额为3.1亿元,比年初增加1.1亿元,增长54.8%。票据融资增加的原因是各商业银行加大了此项业务的营销。

从信贷政策管理执行方面看:农发行铜川分行在全力做好政策性贷款的信贷服务同时,积极支持当地产业化龙头企业、粮食加工企业和其他企业发展,努力搞活当地农业经济;部分国有商业银行根据省行下达的经济资本总量、结构计划和综合业务计划内发展业务,将经济资本优先配置到经济系数低、并有较高资本回报率水平的业务上,大力发展票据贴现、承兑、个人消费贷款等低风险业务上,同时有效地调整了信贷资产结构,提高了对全行业务经营的贡献度;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落实省联社《信贷投向指导意见》,“立足社区、服务三农”,适时投放,满足辖内农业生产和重点涉农中小企业以及城镇个体工商户流动资金的需求。

四、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整体盈利

6月末,铜川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效益提高,实现盈利4709万元,同比扭亏5963万元。其中农行铜川分行实现账面盈利3万元,同比增盈473万元。效益大幅提高的因素有:一是存贷款净利息收入同比增幅较大;二是金融机构往来净收入增加;三是中间业务收入对财务计划的贡献加大;四是票据业务成为新的收入增长点。

五、业务发展与创新

铜川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创新主要表现为各银行机构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目标,服务全市项目带动战略,努力寻找金融支持的切入点,重点围绕电力、煤炭、交通、水泥及“三农”发展资金需求,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同时,综合运用信用等级评定、签发承兑汇票、办理票据贴现、开立保函、资金证明等方式,为企业融通资金扩大生产创造条件,做好相关金融服务。农村信用社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成功创建了“移民搬迁小额信用贷款”品牌,严格审慎经营原则,积极探索帮助农民摆脱贫苦居住环境的信贷支持方法,利用农户小额贷款的信贷工具,走出了一条实现“信用社审慎经营,农户改善居住环境”的双赢之道。

铜川市地处西北黄土高坡,这里多数的农民长期居住在千沟万壑的土窑洞内,行的是羊肠小道,喝的是窖藏雨水。在上个世纪末期,铜川市各级政府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加大了移民搬迁资金支持力度。按照政策要求,在政府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搬迁移民必须先垫付一定比例的建房之筹资金。房屋建成验收后,由政府按户均补贴逐级汇总上报,经有关部门审核后,再拨付资金发放给农户。正是这一时间差一度时期难住了基层政府和并不富裕的农民,铜川市农村信用联社主动和政府部门联系,提出了运用信用社发放农户小额贷款的优惠政策,按政府应补金额贷给搬迁农民建房,补贴资金到位后首先归还信用社贷款的方法予以支持。方法提出后,很快得到了农户的欢迎和政府的支持。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这一贷款工具竟成了农村信用社新的贷款效益增长点,改善了居住环境的农户在感谢党和政府关心的同时,更加支持了农村信用社的各项工作。目前,铜川各级农村信用社已经把这一贷款方式列为农户小额贷款的主要内容。

据统计,到4月末,全市共有25家信用社向106个行政村、2666户农民发放贷款余额2355万元,不良贷款率仅为4.44%。真正实现了“信用社审慎经营,农户改善居住环境”。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贷风险控制形式严峻,资产质量令人堪忧。农业银行铜川分行截至6月末,全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6.7亿元,占比达54.8%,而按四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已达7.82亿元,占比63.9%。四级不良大于五级不良1.1亿元,四级不良较年初增加1.4亿元,信贷风险控制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工行铜川分行根据总行最新的贷款减值准备管理规定,需按照贷款质量情况足额保有呆账准备。财务重组后尽管不良贷款余额及占比大幅下降,但仍属全省较高的分行之一,而且贷款劣变和形态迁徙的压力较大,一旦贷款形态发生裂变或迁徙,则必须加大准备金的提取并直接影响到该行最终净利润目标的实现。

2、抑制产能过剩而引发的信贷风险必须高度警惕。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资料,目前我国有钢铁、水泥、电解铝等11个行业存在着产能过剩现象,其中我市的水泥、煤炭、和电解铝等行业“榜上有名”,而这些行业又是铜川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银行的.依存度较高,行业风险与银行风险密切相关。具体来说,一是诱发潜在的信贷风险凸现。从统计数据来看,截止6月末,我市水泥、电解铝两行业的贷款余额为13.1亿元,其中,水泥行业贷款余额 9.4亿元,电解铝行业贷款余额3.7亿元。两行业的贷款余额占全市贷款总额的25.5%,这些信贷资源集中度较高,压缩行业产能极易诱发信贷资产风险。二是行业贷款方式方面引发的贷款风险。我市的水泥行业在银行的融资约80%是以担保贷款或抵押形式进行。企业在向银行借款时相互担保,或在集团公司内部相互担保,这些企业可能是同行业中的合作伙伴,也可能是处于产业链条中的不同位置,有着极高的相关性,甚至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对整个行业进行产能压缩和结构调整时,企业之间很难起到担保作用。同时,企业在多家银行贷款时存在以同一资产作抵押的行为,重复抵押降低了抵押贷款保险值,银行债权难以落实。

3、赢利手段单一,中间业务产品创新能力弱。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业务发展较快,也创造了比较好的效益,但对传统业务依赖性强、中间业务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比较突出。一是传统的利息收入和金融机构往来收入是仍主要的收入来源。截止6月末,这两项收入合计约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部收入的比重高达90%以上。由于利息收入受企业经营影响较大,而金融机构往来收入主要产生于系统内上存资金等低息资产,收入过度依赖于这两种方式,使得利润的增长缺乏后劲;二是现有的中间业务品种主要以低技术含量的结算、代理业务为主,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各机构揽客户、争市场份额的手段,业务量大,收入低是直接的特征,而类似投资银行和财务顾问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业务品种未开发和推广力度还比较小。

六、几点建议

1、合理配置信贷资金,不断优化信贷结构,规避产能过剩可能出现的信贷风险。一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信贷风险预警控制体系,提高自身的风险识别能力,关注行业发展动向,建立市场信息预测体系,准确把握市场供求关系和产业变化趋势,实现贷款科学决策,形成灵活有效的信贷资源配置机制,加强防范行业信贷风险。二是应在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中发挥信贷杠杆作用,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和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金融调研报告模板 篇7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由大学生家庭所在地的金融机构在学生入学前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或其父母、法定监护人发放的贷款,是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补充和完善,具有国家一定支持的商业信贷行为。目前,__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由农村信用社办理。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高校贫困学生的70%以上来自农村。因此,大力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既能帮助贫困学生完成正常学业,又能有效化解信贷风险,同时也是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农村信用社作为支农主力军,有着点多面广、贴近农民的优势,理应大力推广生源地助学贷款,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开办这项业务的积极性不高,业务发展缓慢。

一、生源地助学贷款面临的问题

1、收益低,管理成本高。

生源地助学贷款每名学生每年贷款一般不超过6000元,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不上浮。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农村信用社吸收的存款多为定期储蓄,资金成本高,造成存贷款利差较小,与农村信用社发放的一般农户贷款利率上浮50%-90%相比,农村信用社收益较低。由于贷款额度小,人数多,分散,且收回期长,形不成规模效益。同时,信用社网点面临着人员较少的尴尬境地,不利于贷款管理和催收,管理成本相对较高。

2、贷款风险大。

生源地助学贷款按规定可办理信用贷款和保证担保贷款两种方式,但由于学生存在远在外地、不易联系的情况,实际操作中往往选择对学生的父母或监护人发放保证担保贷款的’方式。按农村信用社的要求,贷款对象应是经济条件较好,具备还款能力的信用户。而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对象由于家庭比较贫困,一般不是信用户,亲友也往往无力提供担保。一旦发放了这种贷款,大大加重了贷款风险。同时,当前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学生毕业后往往找不到工作,或薪酬较低,也无力偿还贷款。另外,部分学生及家长认为助学贷款是国家扶贫贷款,存在盲目借贷和赖债不还的思想。

3、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

生源地助学贷款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按学校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部门及主管部门贴息,同时按贷款实际发放额的14%由学校及财政部门向农村信用社拨付风险补偿资金。但由于高校和经办农村信用社贷款数据核对不一致、理解有偏差及地方财政贴息机制不完善等因素,未能及时拨付贴息资金,也直接影响了农村信用社发放助学贷款的积极性。据统计,某县农村信用社发放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利息自20__年第三季度至20__年9月份一直未拨付,欠息8141元。

4、贷款限制条件多。

《__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实施办法》规定,生源地助学贷款只对考取__省内的69所高校录取生办理,而考取外省市高校的贫困学生则不具备办理该项贷款的条件,使一些优秀的贫困学生面临上不起学的危险,降低了贫困学生受益面。同时,该项贷款一般只发放学费贷款,额度较小,不超过每年6000元。

5、宣传不到位。

生源地助学贷款开办几年来,由于宣传力度不大,社会公众、经办金融机构及学校对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精神理解不深,教育主管部门、学生对该项业务的办理程序不很清楚,有的学生根本不了解什么是生源地助学贷款。

6、信息不对称。

一方面办理助学贷款的学生往往与经办信用社相距很远,联系极不方便,农村信用社很难及时获得学生转学、休学、退学、开除、伤亡等涉及信贷风险的信息,特别是学生毕业后工作不固定,居无定所,手机号码更换频繁,信用社与其联系的难度可想而知,也直接影响了贷款的催收和偿还;另一方面,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政策扶持涉及人行、财政、税务、教育等多个部门,农村信用社沟通难度较大,影响了扶持政策的落实。

二、促进生源地助学贷款发展的对策

1、加强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宣传工作。

农村信用社要树立新的营销理念,把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要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社会公众了解助学贷款业务;在高考期间设置贷款咨询服务台,印制助学贷款政策宣传手册,使广大学生和家长明白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办理条件、操作流程。

2、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

省学贷中心要协调财政部门及时按季将助学贷款的贴息资金和风险补偿资金拨付农村信用社,同时,适当提高助学贷款的贴补利息,增强农村信用社的盈利水平,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放贷积极性。

3、扩大贷款覆盖面,适当提高贷款额度。

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发放对象不应局限于考入本省69所高校的学生,而应将考入全国范围所有高校具有本省户籍的贫困学生纳入贷款资助范围,使更多的贫困学生享受到该项政策的好处。同时,将目前的贷款最高额度从6000元提高到10000元以内,既包括学费贷款,又包括生活贷款,使贫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4、建立健全助学贷款管理机制。

农村信用社要建立完善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流程,加强贷款管理,保持与高校的紧密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在高校中的相关信息,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为鼓励农村信用社积极发放助学贷款,可对助学贷款单独建账、单独考核,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对生源地助学贷款一方面要扩大担保人的范围,另一方面

对家庭贫困难以找到合适担保人的,要发放信用贷款。同时,为化解信贷风险,可尝试引入贷款保险机制。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