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句好段摘抄 北京大学课件5篇

北京大学课件5篇

一般而言,教师在授课前会准备教案和课件,而现在又到了准备课件的时间。精心准备的教学教案和课件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你是否正在寻找合适的教案和课件呢?以下是本文的关于“北京大学课件”的知识点,供您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北京大学课件 篇1

1.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体会蔡元培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教学设想:

1、收集一些有关蔡元培和北京大学历史的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他对北大的贡献。

2、采用探究、发问、思考的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今天学子们选择北大有无数个理由,下面列出十大理由:

而你知道吗?刚创办的北京大学,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而且当时的北大,还被人们说是个腐败的大粪,是个臭虫窝、大染缸。

是谁改变了这一切?为什么会有今天这样声名卓誉。那么不能不提到对它作出重要贡献的一位人物――蔡元培。他曾经任北京大学校长十余年。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就是他就任北京大学时的一篇演讲。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北大变化的一隅。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文章结构层次分明,中心突出。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最后,告诉在座的青年学子,自己近期要做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

2.结构特点与演讲辞关系。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所以要求思路非常清晰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从而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和影响。

3、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研读,课文提出具体的哪三点要求?

――“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为什么要开门见山地提出这三个要求?每一点具有怎样的针对性?

――第一点,针对因为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功利至上、道德沦丧;北京大学也深受污染,存在着很多弊端,很多学生无心向学,学风腐败。所以必须革除弊端,改良风气,使北京大学能更好地发展,也使社会能更好地发展。

“抱定宗旨‘针对的是北大的不良学风和学生求学宗旨的不正大。从“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可以看出,当时北京大学学风腐败,很多学生学习心态不正确,不是以研究学问为宗旨,而是以做官发财为目的,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所以作者要求学生首先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

――学生无心向学: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只求混个文凭,借此活动于社会。 这样的学生在校内会对其他同学造成恶劣的影响,会对整个校风造成影响,使得北大校风变得腐败不堪;对社会也贻害无穷:“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又误人。

小结:求学宗旨不正大不仅害了学生本人,也害了社会;同时使北大学风变得腐败不堪。正因如此,作者才首先提出要“抱定宗旨”。

那么,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学生知道求学宗旨是否正大?

――首先要知道大学的性质。 大学是专门研究学问的地方,不是升官发财的阶梯。

所以作者希望大学能成为不被流俗污染的真正的学门净地,把它作为第一个希望和要求提出,足见其重视程度。

提出第二条“砥砺德行”的要求,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因为当时整个社会风俗败坏,道德沦丧,而北京社会尤为恶劣,文中说“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可见大学生也深受污染。而风俗之好坏,又关系到国家之兴替。所以北大学生必须能“砥砺德行”“以身作则,力矫颓俗”。

为什么认为大学生要负起“力矫颓俗”的责任?

――因为大学生在社会上地位很高,有较大的影响力,所以肩此重任,责无旁贷。

那么怎样才能“砥砺德行”“以身作则,力矫颓俗”?有没有好的方法?

――最好的方法是以正当之娱乐,代替不正当之娱乐。这样才能无亏于道德,而又有益于身体。

第三个要求“敬爱师友”,今天你想到了什么?

尊敬老师,能使求学更为便利。学生友爱,能相互切磋,促进学习;有时自己做得不好,但又不知道,别人可以指出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相互提点,才能共同进步。 蔡元培要求学生“敬爱师友”,不仅是为了改善校风,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促使他们更好地发展。

改良讲义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购置图书是直接为学生服务。

2、从中你对蔡元培得到怎样的认识?

――在严厉和务实之外,敢于挑战流俗和时弊,他不仅是个校长,也是一个改革家。 为了挑战,为了改革,为了建设一个一流的大学。他是北大的舵手,是开拓者。

1、你对蔡元培的话有无感触?他的三点要求中最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点?整理成一段话,下节课各抒己见。

2查找有关蔡元培和北大历史的资料,进一点了解这篇演讲稿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导入]

一、深入探究,理解文章的深层意义。

1、你对蔡元培的话有无感触?他的三点要求中最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点?谈谈你的感想。

――针对“砥砺德行”。蔡元培说当时社会风俗败坏,道德沦丧,“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我觉得现在也好不了多少,物欲横流,拜金主义思潮盛行,败德毁行的事情,一样到处都有。正如作者说的,“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连大学生都很难避免被流俗污染,更何况我们中学生?现在的中学生拍拖早恋、抽烟酗酒、沉迷游戏、打架斗殴等现象都有,甚至很普遍。所以,蔡元培的“砥砺德行”,对我们仍有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不说“力矫颓俗”,起码要品行端正吧。希望我们都能像蔡元培所说的,砥砺德行,以正当之娱乐,代替不正当之娱乐,追求无亏于道德、而又有益于身体的娱乐方式和业余爱好,做一个健康正派、品行端正的中学生。

――针对“抱定宗旨”。当年北大有无心向学、只为升官发财而读书、在学校混文凭的学生,现在这样的学生更多。选科不是选自己喜欢、真正想读的,而是选发展前景好的;报考大学专业也一样,只看热门不热门,出来工资高不高,不看适合不适合自己。功利至上,只为升官发财而读书。在学校混日子的就更不用说了,平时无所事事,放荡冶游,考试则开夜车,临时抱佛脚,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甚至作弊、抄袭,样样都来。所以无论大学还是中学,所有的学生只要进了学校,都必须首先“抱定宗旨”,认真学习。

――针对“敬爱师友”这一条也很重要。我们这一代人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公主”“小皇帝”,自小养尊处优惯了,惟我独尊的优越感很强,比较自私,也比较自大,很多人不懂得尊重人,连最基本的礼貌也不会。在学校不懂得尊重老师,也不懂得与人相处,学生之间不要说互相勉励、互相促进,连平等交往、友好相处也不容易。所以“敬爱师友”,是做一个好学生的最基本要求。

小结 :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是立足现实,发自内心的。蔡元培80多年前在北大的就职演说,不仅唤醒了当年的北大学子,也打动了我们的心灵。他不朽的声音,将穿越时空,永远回荡在我们灵魂的深处,陪伴我们不断成长,走向每一个成功。

――蔡元培先生在就北大校长任职演说中,对学生约法三章,对他以后在北大的改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所创造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迄今尚有很高现实意义的教学理念,具有长久不衰的生命力。直到现在,把这篇演说词选到高中课本,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种于高中生远离世俗的侵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物质种益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名往。”在一部分高中生的眼中,考大学还是摆脱现实的困窘升官发财的一条捷径,花苦功夫只为考个好大学,使自己有个好前程。不仅在学生中,即使教师在对学生教育中,也会隐约流露出这样的思想倾向。而部分大学不再把追求高深学问作为它的目标,学校里人文课程被功利主义者嗤之以鼻,不予重视。

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全国各学校似乎都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一时之间,德育教育像是成了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但事实上,很多学校对学生还是侧重于知识的传受,把升学率看做是最重要的问题,而对学生的德行教育还是流于形式,背离了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由于学校疏于管理,很多学生贪图享乐,宽松了对自己要求。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在学校附近开网吧等娱乐场所,使学生沉溺于其中,荒费了学业,甚至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由此看来,蔡元培先生的这篇演说词还在为中国教育敲着警钟。

1、结合查阅资料,说说蔡元培给北大的贡献。

你在课外都了解了多少北大的历史和蔡元培的办学方针?蔡元培对北大的发展究竟造成了多大影响?谁愿意来谈一谈?记住要用史实说话。

戊戌变法失败,蔡元培先生看清了中国的现状,清醒得认识到,要想变革必须先行培养人才,于是他走上了倡导教育救国的道路。他先后在多所大学从事教育工作,推行先进的教育方针政策,力图打破封建主义坚固的落后教育堡垒,培养对社会发展有利的人才。在1912月蔡元培被任命为北大校长之前,北大已换过五任校长,并未能改变北大的局面,许多人劝他不要就任,以免因改造不好而于声名有碍,但他毅然赴任,于1916-192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实际1923年离北大)。在任职演说中,对学生约法三章,锐意改革。他首先整顿了教师队伍,就职不到十天,就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之后又积极聘请学识渊博且思想进步的刘半农、鲁迅等加入北大行列。对不称职的教师坚决辞退,不予任用。其次蔡元培先生树立了良好校风,要求学生“以研究学术为天职”鼓励学生多方学习,形成自己富于个性的独特思想,形成了独立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再次,他还实行了开放性办学的方式,打破“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接收女学生,这是男女同校的开始。

就在作者任职两年半之后的1919看,他曾写宣言〈〈我绝对不再做那政府任命的校长〉〉,一度要求辞职。辞职理由有三点:第一,校长的身分为半官僚性质,于是生出许多官僚的关系,有着无数的繁文缛节,受管制太多,令人痛苦;第二,无法达到思想的自由,北京大学,向来受旧思想的约束,令人窒息,对新思想如同对待“洪水猛兽”,强行干涉;第三,北京正是风俗日偷,道德沦丧的社会,将人沾染上污浊。蔡元培先生虽然态度坚决,但并未能辞去北京大学校长的职务,因为北京大学离不开他。在几年的时间里,蔡元培先生以他先进的教学思想、广博的学识以及个性的人格魅力,打下了北大百年的基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北大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一种新局面。毛泽东尊称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北京大学,中国综合性大学 。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创办于18。19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任校长 。191月,蔡元培任校长,对学校进行了整顿和革新,奠定了北京大学向近代大学转变的基础。抗战后南迁,1937 年 9 月,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湖南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 年4月,又在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 年5月西南联大解散,北京大学迁回原址复校,同年10月正式开学。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北京大学。1951年6月,马寅初教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第一任校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从北京城内沙滩迁到现校址,成为一所侧重于基础学科教学和研究的文理科综合大学。

小结:蔡元培一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而在文化教育上尤为巨大。他作为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民主教育家,是我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杰出的先驱者。他投身教育事业后,即致力于打破封建专制教育,明确要为革新政治而培养人才。蔡元培在教育事业上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北京大学的革新。1917年他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积极倡导并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允许和鼓励不同学派发展的办学方针,热心延聘像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这样的新派人物到北大执教,同时对思想守旧但在学术上有造诣的学者也加以延揽,开创了学术自由的新风;大力扶植各种学术政治社团,培养了学术研究、思想争辩之风,使新思潮、新思想在这里应运而生;实行民主办学、教授治校,对学校领导体制、学制与课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率先招收女生,扫荡旧习,使北大成为人才辈出的最高学府。经过整顿与革新,把一个原来陈腐不堪的封建文化营垒,改造成为生机勃勃的新北大,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摇篮。蔡元培对北大的革新,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一个学校的范围,而影响到整个文化思想界。这是蔡元培一生事业中最辉煌的一个时期,从此以后,他的名字就和北京大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蔡元培任北大校长之职虽十年有半,实际在校视事仅五年余,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产生如此广大而深远的影响,以致至今仍为人们所怀念所乐道,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所罕见的。而他在丰富的教育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思想,留下大量的`教育论著,也确有许多创见和卓识,有独具慧眼的精到的见解,这些都是珍贵的精神财富,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搜集资料,以“蔡元培与北京大学”为主题,办一期墙报。

北京大学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演讲辞的特点,梳理文本内容

2、读文识人:蔡元培的人格特征

3、学习作者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勇气和精神;追求健康积极的学生生活

教学重点:

读文识人

高考考点:

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综合

教学工具:

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如果说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那么,蔡元培先生就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先生点过翰林,留过洋,当过_,拿过厚禄,可是他最辉煌的人生篇章却是在北大写下的,被称为“北大永远的校长”。上任后的第五天,也就是1917年1月日,面对全校师生,先生发表了这篇语重心长的演说。

一、整体感知

1、请大家用信息式阅读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过渡:作为一篇演讲辞,首先要求观点明确,层次清晰,请大家用信息式阅读法,一目十行,捕捉文本最重要的信息,概括演说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明确:

一番寒暄

主要内容三点要求

两条计划

二、文本探究

2、这篇演讲辞从哪些方面对当时的现实进行了揭示?请具体阐述。(要求:先大声朗读文本相关语句,然后分析)

过渡:北大,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神往的地方,可是,当年蔡元培接到委任状(幻灯片)时,很多朋友却劝他不要去,那么,1917年的北大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让朋友们如此地担忧反对呢?(幻灯片)演讲辞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极强的现实针对性,那么,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迅速阅读文本,寻找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总结。老师看哪一组的同学找的既快又准。

明确

社会:“风俗日偷,道德沦丧”“毁德败行之事,所在触目皆是”

北大“_”:

学生宗旨:“做官发财”“考试则熟读讲义“敷衍塞责”“故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极端的功利主义)

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虽然被_了,可是科举时代的劣根性却并没有完全清除。皇城根里,天子脚下,在一个可以望见紫禁城的地方读书,学生们心理上会形成怎样的期待,不言而喻。他们以大学为升官发财的阶梯。北大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官僚养成所”,散发着陈腐的气息。

“平时则放荡冶游”“不正当之娱乐”(这些雇着当差的被称为老爷的学生们课余则吃花酒,捧名角儿,打麻将,逛_院)

学生品德:功利、毁德败行

学生行为:不重道自然谈不上真正的尊师,亦谈不上同学道义相勖,相互切磋。

老师水平: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整体素质不高,专心于教务者甚少)

老师讲义:精致奥义,细枝末节全部打印并分发给学生,致使学生“考试则熟读讲义”即可敷衍塞责。同时讲义可能多年未更新,陈俗乏味。

学校图书:书籍虽多,然新出者甚少。

(活动设计:分组寻找信息设计意图:熟悉课文,弄清现实)

3、先生提出的“三点要求两个计划”,对于改变北大当时的现状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请认真品读原文,用对联的形式进行总结。(选择其中一点归纳或几点同时归纳均可)(幻灯片5)

过渡: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时的社会是一个“大染缸”,而北大就是一个“官僚养成所”。明知是龙潭虎穴,先生依然奋不顾身地闯了进来,非常之时,必有非常之人力挽狂澜,先生就是这非常之人。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上任后,面对全校师生的第一次讲话,先生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北大存在多年的沉疴与弊端,并针对现状,提出了“三点要求、两个计划”,请同学们认真品读,分析作者是怎样阐述的,体会其对改变现状的作用。并用对联的形式进行总结。选择其中一点归纳或几点同时归纳都可以。

每个小组打造一副精美的对联,酝酿好了就派选派能代表本小组书法艺术水平的同学,把你们的成果展示到黑板上,因空间有限,展示同学限定为五人,名额有限,请大家抓住机会!老师对你们的精彩表现充满了期待!)

(活动设计:写对联设计目的:进一步探讨文本内涵)

可示范:(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内容相关,仄起平落)

宗旨正大求学问品行谨严矫颓俗敬爱师友礼交际

改良讲义裨实用添购新书供参考延聘名师促学问

学生作品:

求知识爱惜光阴容有底止,进北大研究学问绝无二心横批砥砺德行

娱乐正当无亏道德强健身体,品行谨严不染流俗力夯根基

热爱同学更宜道德相勖,尊敬老师尤应礼貌有加

添购新书供参考,改良讲义促潜修横批当务之急

宗旨抱定一校改,德行砥砺兴九州

抱定宗旨求学问,砥砺德行为楷模

定宗砺德充内涵,弃名求知救危国

孜孜求学定宗旨,修身养性利言行

蔡元培拟计划定要点劝学正,诸学子受教育改恶习成栋梁

敬爱师友非常之人用心相待,砥砺德行卓绝之士以身作则

乱世尤须抱定宗旨一心求学,世风日下最要砥砺德行不染流俗

抱定宗旨摒名利,砥砺道德求真知

典籍满架供参考可博采,精旨要义列纲要促潜修

三点要求一针见血改旧容,两个计划求真务实创新风

先生奋勇任校长,北大竭力济天下

苦口婆心一篇名讲开启新纪元,锐意改革几项良举力挫不良风

抱定宗旨求学问,砥砺德行治流俗

示范(机动安排)

横批革旧迎新上联:坚辞不学无术治沦丧

下联:勇延德高望重创新风

补充:针对当时北大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心于教务者甚少的状况,现身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悍然解聘了一大批资格老但不学无术的教员,延聘了一大批当时在各个学术领域最有建树最有影响力的学者名流,而不问出身文凭高低、年龄大小,不讲究新学旧学只要有真才实学,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马寅初、黄侃、辜鸿铭,梁漱溟等,这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构成了中国大学最辉煌的教师阵容。经过他的调整,当时北大两百多个教员中教授的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多岁,其中梁漱溟没有读过大学,年龄仅24岁,但因其深厚的国学功底仍被聘为教授,美少年胡适从美国回来被聘为教授时也只有26岁,而当时学生的年龄大多都是二十出头。其实同学们可以想一想,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大学更有吸引力呢?就算它的名字不叫北大。

4、先生针对现实对青年学子提出的三点要求哪一点最触动你的心灵?

三、含英咀华

5、“言见心声,文见其人”,根据先生的演说,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选择最打动你的一点来谈。

过渡:先生的演说吹响了北大改革的号角,拉开了北大改革的序幕。在不到两三年的时间里,先生就一个陈腐的北大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了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大学,从而奠定了北大百年的基业。

一次成功的演讲,最感人的根本不在于文辞的华美,结构的严密,而在于演讲者能用自己的情感之火点燃听众的情绪,所以,先生此次演讲中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崇高的情怀才是最动人的根本!

那么,根据先生的演说,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选择最打动你的一点来谈。

请同学们可先小组交流感受,然后举手发言。

小结过渡:

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既严厉务实又博学儒雅,他一身的正气与锐气,都源于他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对事业对学生的崇高责任感。先生就是那浊世中盛开的一朵卓绝之花!毛主席称赞先生是“学界的泰斗,人士的楷模”;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北大之父”;是先生改变了北大,而北大影响了中国,正如美国学者杜威所说(幻灯片)。

老师将同学们对蔡元培先生的印象汇成了一段话,老师读一篇,学生跟读一遍:

我深深地景仰你呀,先生!你那大海般的心胸,包容一切的气度;你那君子的儒雅,学者的风流;你那丰厚的学养,洞察世事的贤明!你用严厉务实的风格影响着我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要求着我们;你用谨严的精神、良苦的用心、谆谆的教诲启迪着我们;你用一身的正气感召着我们,用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勇气精神鼓舞着我们!先生,你如此的卓绝,叫我如何不敬你,爱你?

四、拓展延伸

时短情长,通过这节课的共同学习,我们掂量到了先生字字句句都饱含着沉甸甸的分量,也深刻领悟到了先生殷切的期望,先生的声音穿越了历史,先生的精神抵达了我们心灵,让我们将这种感动化成前进路上的’力量和勇气吧!

老师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作为本课的结束语,让我们大声朗诵,一起共勉!

预设:我希望自己用辛勤丈量岁月,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理想;

我希望自己用诚挚培育友谊,用执著和毅力坚定信仰;

我希望自己用孝心敬爱父母,用关心和爱护友爱兄长;

我希望自己用健康填满心智,用愉悦和快乐伴随成长;

我希望自己用智慧装饰实力,用争辩与反省提携修养。

我希望自己以攀登科学的顶峰为远方;

用肩膀挑起重担,用身体弯成民族的脊梁!

北京大学课件 篇3

二、教学过程

1、简单介绍北京大学相关知识。参考教参“整体把握”中的内容。

2、分段朗读文章,解决字音问题。如:

数载(shùzǎi)干禄(gānlù)提携(xié)肄业(yì)孜孜(zīzī)造诣(yì)店肆(sì)沦丧(lúnsàng)訾詈(zǐlì)冶游(yě)塞责(sèzé)会晤(wù)相(xiāng)勖(xù)敷衍(fūyǎn)庶民(shù)切磋(qiēcuō)正轨(guǐ)砥砺(dǐlì)鲜为人知(xiǎn)

3、再读文章,思考: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中心突出、结构分明。直接引入对演讲辞的介绍。

演讲又叫讲演、演说,是指演讲者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借助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问题,向听众发表意见、抒发感情,从而达到感召听众的一种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演说辞是在较为隆重的形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也叫演讲稿。它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

由于演讲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在这方面是个典型的范本。它的结构非常明晰。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明确提出了三点要求,结尾点出自己的计划,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4、那么内容与我们构思的又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明确:我们的重点在自己,主要谈自己的施政纲领;作者的重点在听众,主要谈对学生的要求。那么,大家思考一下,一上来连客套话也没说,就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可以看出蔡元培是个怎样的人?联系三点要求,两个计划谈谈当时的社会风气和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及他对北大的贡献等等。(可由这两个问题引入:在文中,严厉务实的北大新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了哪三点要求?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开门见山地提出这三个要求?)

5、从他对青年学子的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出蔡元培先生是怎样一个人?讨论。

三、从蔡老先生的演讲中你受到哪些启示

讨论。

北京大学课件 篇4

提起北京大学这所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们的心中就会生出无限的向往与仰慕之情。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办学之初的北京大学是怎样的情形呢?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呢?80多年前,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的一番讲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学习这篇把北京大学带进新纪元的文章。

欣赏一段关于北京大学与蔡元培的短片。

请听录音朗读,同时画出每段的关键语句,从而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文章的结构非常明晰。开头点出演讲目的,接着提出三点要求,结尾点出自己的两项计划。

蔡元培先生在演讲中,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他为什么特别强调这三点?

生:“抱定宗旨”针对的是北大的不良学风和学生求学宗旨的不正大。从“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可以看出,当时北京大学学风腐败,很多学生学习心态不正确,不是以研究学问为宗旨,而是以做官发财为目的,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所以作者要求学生首先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

师:分析得很好。在作者看来,学生求学宗旨不正大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生:学生无心向学: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只求混个文凭,借此活动于社会。

师:答得又快又准,但还不够完整,只说到了对学生个人的影响。想想,这样的学生若在校内,会对北大造成什么影响?出了社会,又会对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生:在校内会对其他同学造成恶劣的影响,会对整个校风造成影响,使得北大校风变得腐败不堪;对社会也贻害无穷:“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又误人。

师:对,这样就比较完整了。也就是说,求学宗旨不正大不仅害了学生本人,也害了社会;同时使北大学风变得腐败不堪。正因如此,作者才首先提出要“抱定宗旨”。那么,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学生知道求学宗旨是否正大?

生:“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就是说,大学是专门研究学问的地方,不是升官发财的阶梯。

师:非常好。从对大学的定性可以看出,作者希望大学能成为不被流俗污染的真正的学门净地,作者把它作为第一个希望和要求提出,足见其重视程度。现在,我们继续分析一下后面两个要求,看它们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生:提出第二条“砥砺德行”的要求,是因为当时整个社会风俗败坏,道德沦丧,而北京社会尤为恶劣,文中说“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可见大学生也深受污染。而风俗之好坏,又关系到国家之兴替。所以北大学生必须能“砥砺德行”“以身作则,力矫颓俗”。

师:分析得很有条理。想想,作者为什么认为大学生要负起“力矫颓俗”的责任?

生:因为大学生在社会上地位很高,有较大的影响力,所以肩此重任,责无旁贷。

师:那么作者认为,怎样才能“砥砺德行”“以身作则,力矫颓俗”?有没有好的方法?

生:最好的方法是以正当之娱乐,代替不正当之娱乐。这样才能无亏于道德,而又有益于身体。

师:很好。请继续分析一下第三个要求“敬爱师友”。

生:这一要求课文没直接写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或不良风气。但从前面所写的情况可以知道,当时北大非常腐败,道德沦丧,功利至上,学生都很势利,缺乏一种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师生不能融洽相处。

师:你的推理很正确。作者在提出“敬爱师友”这一段时确实没有直接描写学生势利无比、不懂“敬爱师友”的文字,但其他地方有没有提到?

生:我找到了。在第二段,“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深浅,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师:对了。学生道德沦丧、功利至上的情况严重到了什么地步,由此可见一斑。正因为如此,作者才提出要“敬爱师友”,那么,在作者看来,提倡“敬爱师友”有什么好处?

生:尊敬老师,能使求学更为便利。学生友爱,能相互切磋,促进学习;有时自己做得不好,但又不知道,别人可以指出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相互提点,才能共同进步。

这几点都是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弊端而提出的,每一点都极富针对性,都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

那么作为中学生,蔡元培的三点要求最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点?联系自身及周围的人谈谈你的感想。

1、“抱定宗旨”。

所以无论大学还是中学,所有的学生只要进了学校,都必须首先“抱定宗旨”,认真学习。

2、“砥砺德行”。

希望我们都能像蔡元培所说的,砥砺德行,做一个健康正派、品行端正的中学生。

3、“敬爱师友”。

所以“敬爱师友”,是做一个好学生的最基本要求。

小结:蔡元培先生80多年前在北大的就职演说,不仅唤醒了当年的北大学子,也打动了我们的心灵。

那么,蔡元培先生的演说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甲生:我从课文中感受到作者对改造教育、改造北大的一种热心肠,一种赤诚。

作者就任北大校长之前,在教育部任职时就对北大有所贡献。到北大上任才几天,就发表演讲,满怀热忱,谆谆告诫青年学子,要他们提高认识,端正学风。

他恳切勉励青年学子:“诸君肆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他劝勉学子不要把大学学习看作是做官发财的进身之阶,要努力钻研学问,增长知识。

他在演讲中对北大当年的学子寄予厚望,言语恳切,情意殷殷。这表现出他改造教育、改造北大的满腔热忱。

作者从青年学子求学宗旨的荒唐,敏锐地看到社会政治腐败、道德沦丧给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

他以沉痛的语气告诫青年学子:“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他清醒地看到在社会转换期道德失去规范的情形底下,青年人容易沉沦,要改造社会、改造教育,必须唤醒他们,要求他们在洁身自好的同时,肩负起改造社会、匡正流俗的责任。

不能不令人叹服蔡元培先生的远见卓识。

作者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中清醒地看到社会、教育的弊端,并针对弊端提出了救治的方案,需要远见卓识;义无反顾、始终如一地实行改革,需要一种热心肠,一种赤诚。而要在狂澜既倒的情形中力挽狂澜,要改变政治腐败、道德沦丧的状况,改革者还要有道德的感召力,自身要有高尚的道德境界。

我们从文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高尚的道德境界。他告诫青年学子砥砺德行,指出:“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越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作者就是这样板戏“卓越之士”。

他谆谆告诫青年学子:“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相互劝勉也。”他向青年学子现身说法,指出德行上共同进步的必要性,对他们寄予厚望,同时又展示了自身品德的号召力。

小结: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蔡元培先生正是凭自身的道德感召力,使他改造教育、改造北大的实践,取得成功。

作者作为新任校长,针对当时社会和教育存在的弊端,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要求,这三点要求正是治疗当时教育和北大的沉疴之良方,每一点都事关中国教育和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为改造教育和北大,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

作者讲述的问题,正是当时北大青年学子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演说的内容和情感上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引起了听众的兴趣,这就使演讲获得了巨大的教育效果。

在演讲的全过程,作者讲述任何问题时,都倾注了无比的热情。

他五年前任职教育部时就对北大做出贡献,早已情系北大;走马上任之初,即针对时弊,殷殷教导青年学子改变观念、学风,热切关注;对青年学子近期应做事两项事,也同样是带着满腔热情来进行解释和开导。

这篇演讲稿结构非常明晰。

由于演讲的时间性限制,听众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因此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而且要求中心突出。

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并且全文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和精心构思。

开头话直截简短,正文展开中心内容,结尾有阐述,重在总结全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楚,全文结构紧密,思路明晰。

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作,带有古朴典雅的特点。

这是因为在那个年代,正是新文化运动的前期,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而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

但作者在语言运用方面,独出心裁,别具一格。他的文章的基本格式是文言文,用了文言文语汇和句式,但造语浅显,带着许多口语口语成份,这就比古文容易接受理解。

因此,这篇演讲稿,演讲起来,能够让听众听得懂,好理解。

因此,这篇演讲稿读起来,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的特点,又有口语明快易懂、容易接受的好处。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蔡元培先生的人格魅力,而且领略了

这篇演讲辞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等。

针对性。有的放矢,无泛泛而谈。

演讲词为了增强语势,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辞。

用整句。气势强大,情感扑面而来。

多用短句,呼唤语等,富于感召力。

多用比喻、排比、反问,增加感染力。由此可见,演讲词是很讲究艺术性的。

设想自己当了班长,写一篇的演说词。

课堂总结:

蔡元培先生的这篇就职演说,吹响了北大改革的号角,此后的北大,便一直站在时代的前列,引领潮流。今天,北京大学不仅是国家的知识库,民族的智囊团,更是一座学术思想的高峰。

北京大学课件 篇5

教学目的:

1、结合注解,疏通词句,读懂文章大意。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3、结合本文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4、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培养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1、结合注解,疏通词句,读懂文章大意。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3、结合本文结构,了解演讲词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结合本文结构,了解演讲词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培养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

一、导入:

北京大学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今天我们随从蔡元培先生走进北京大学,了解这所百年名校的前世今生。

二、作者简介:

蔡元培(1868-1940)字卿鹤,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是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1917-192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任职期间,锐意改革,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毛泽东称他为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首倡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积极推行义务教育和社会教育。积极倡导并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三、演讲背景:

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失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还带着听差。这些人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法混资历、找靠山。191月9日,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并主持开学典礼,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说。

2、演讲辞该怎样写才能在演讲时取得良好的效果?即演讲辞有怎样的特点?

可说性、可听性:演讲是用口讲的,是讲给听众听的,所以语言要通俗易懂、精彩形象、尽量口语化–这样才能吸引听众。如果语言枯燥无味,听众很快会打呼噜的。

针对性:演讲要面对很多听众,而听众都是带着目的来的,所以演讲一定要有针对性,讲听众关心的、想听的东西。

鼓动性:演讲的目的是为了感染听众、鼓动听众,所以写演讲辞的时候要注意怎样才能抓住读者的心,怎样才能使语言具有感染力。

思想性:为了让听众有所收获,演讲辞必须有内涵,有思想,入耳有益。

条理性:演讲是一讲而过的,听众没有时间慢慢理清思路,细细推敲字句,所以演讲辞要观点鲜明,思路清晰。

五、整体感知,把握演讲思路:

1、分角色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B、概括每段中心,理清文章思路。

小结:

肄(yì)业          提携(xié)          弭(mǐ)谤

孜孜(zī  )求学    造诣( yì )         冶(yě)游

塞(sè)责          贻(yí)误           砥砺(dǐ lì)

鲜(xiǎn)不为      卓(zhuó)绝         力矫颓(jiǎo tuí)俗

轻侮(wǔ)          庶(shù)于道德无亏  相勖(xù)

訾詈(zǐ lì)       店肆(sì   )        能裨(bì)实用

束之高阁:比喻放着不用,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

开诚布公:揭示内心的诚意,坦白无私,公正地谈出自己的看法。

规行步矩:举动合乎规矩,毫不苟且。也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第一部分(1段):一线渊源(作者开头简单交代自己往昔与北大的交往,显示自己在感情方面与北大的联系。 )

一、复习上课时所学词句。

二、分析全文:

1、今天我们学的是演讲辞中的一种–就职演说,即担任某一职务,在走马上任、宣誓就职时发表的演说。同学们想一想,假如现在你担任了某一职务,要来写一篇就职演说,你会怎样写?说说你的内容要点。

说说我的工作方法、策略,任期内要实现的目标;谈谈自己上任后会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要达到什么目的;除此之外,对听众提出一些希望,希望他们认真监督、大力支持、积极配合等,便于更好的开展工作、实现目标,也就是说“争取民心,为我所用” 重点集中在施政纲领方面。

2、比对一下,蔡元培的这篇就职演说与我们构思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与我们的构思不同?

作者一上来就开门见山,对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倒没怎么提自己的施政纲领。这有点出乎意料。

我们的重点在自己,主要谈自己的施政纲领;作者的重点在听众,主要谈对学生的要求。

3、在文中,北大新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生提出了哪三点要求?并代蔡校长向大家具体解释一下。

“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抱定宗旨”是指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刻苦求学,这是在学业上的要求;

同时不要被流俗影响,要能“砥砺德行”,这是在品行方面的要求;

另外,在个人修养上,要尊敬师长,团结友爱,与师友和谐相处。

4、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演讲辞的特点,其中特点之一就是演讲辞要有针对性。针对问题,观点鲜明,中心突出。那么“抱定宗旨” 这一建议是针对当时北大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抱定宗旨”针对的是北大的不良学风和学生求学宗旨的不正大。

从“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可以看出,当时北京大学学风腐败,很多学生学习心态不正确,不是以研究学问为宗旨,而是以做官发财为目的,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所以作者要求学生首先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

5、在作者看来,学生求学宗旨不正大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学生无心向学: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只求混个文凭,借此活动于社会。(对学生个人的影响)

在校内会对其他同学造成恶劣的影响,会对整个校风造成影响,使得北大校风变得腐败不堪。(在校内对北京大学的影响)

对社会也贻害无穷:“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又误人。也就是说,求学宗旨不正大不仅害了学生本人,也害了社会;同时使北大学风变得腐败不堪。正因如此,作者才首先提出要“抱定宗旨”。

6、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学生知道求学宗旨是否正大?

首先要知道大学的性质。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就是说,大学是专门研究学问的地方,不是升官发财的阶梯。从对大学的定性可以看出,作者希望大学能成为不被流俗污染的真正的学门净地,作者把它作为第一个希望和要求提出,足见其重视程度。

7、第二个要求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提出第二条“砥砺德行”的要求,是因为当时整个社会风俗败坏,道德沦丧,而北京社会尤为恶劣,文中说“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可见大学生也深受污染。而风俗之好坏,又关系到国家之兴替。所以北大学生必须能“砥砺德行”“以身作则,力矫颓俗”。

8、作者为什么认为大学生要负起“力矫颓俗”的责任?

旁贷。

9、作者认为,怎样才能“砥砺德行”“以身作则,力矫颓俗”?

而又有益于身体。

10、继续分析一下第三个要求“敬爱师友”。 作者在提出“敬爱师友” 这一段时没有直接描写学生势利无比、不懂“敬爱师友”的文字,但其他地方有没有提到?

“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深浅,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学生道德沦丧、功利至上的情况严重到了什么地步,由此可见一斑。正因为如此,作者才提出要“敬爱师友”。

11、在作者看来,提倡“敬爱师友”有什么好处?

尊敬老师,能使求学更为便利。学生友爱,能相互切磋,促进学习;有时自己做得不好,但又不知道,别人可以指出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相互提点,才能共同进步。蔡元培要求学生“敬爱师友”,不仅是为了改善校风,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促使他们更好地发展。

12、作者“为了学生”这一思想在这篇文章的其他地方还有没有体现?

其实前面的两点要求针对的是现实弊端,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学生好;后面的两点计划也一样,改良讲义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购置图书是直接为学生服务。作为校长,作者明确提出要求,直指社会的黑暗和北大的流弊,谁都知道他是想把北大办好。办好北大的目的是更好地培养学生。

三、欣赏蔡元培先生的伟大人格魅力。

1、你认为蔡元培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说明理由。

A、作者一上来连客套话也没说,就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可以看出蔡元培他对北大的学生要求很严格,是个严厉的人。他不说客气话,也不说理想、目标之类让人觉得虚幻的话,一点虚的都没有,全来实的,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理性、务实的人。

B、他敢于挑战流俗和时弊,而不是向它们妥协,是个勇于改革的人。他不仅是个校长,也是一个改革家。他是以战斗者的姿态踏上北大校长之位的,做校长不是为了名利,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挑战,为了改革,为了建设一个一流的大学。他是一个改革者,也是北大的舵手,是开拓者。他提出的三点要求,直指弊端,针针见血,看得出他是一个很有办法、有谋略的人。也就是说,蔡元培不仅是一个敢于挑战、决不妥协的改革家,而且是完全有能力把改革搞好的有办法、有谋略的人。

C、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凡新官赴任,都会做几件轰轰烈烈、有影响的大事,以显示才干和胆识,树立形象和威信。蔡元培的这两把火确实小了点,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是改良北大流弊、树立健康校风最迫切需要的,都很重要。改良讲义可以改变学生懒惰的毛病,使那些平时不看书,考试突击讲义的混文凭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添购书籍是为了购置更多的新书,跟上形势的发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这两把火恰恰反映了蔡元培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的务实作风,说明他不是好大喜功的人。

1、你对蔡元培的话有无感触?他的三点要求中最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点?画出来,谈谈你的感想。

A、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二点“砥砺德行”。蔡元培说当时社会风俗败坏,道德沦丧,“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我觉得现在也好不了多少,物欲横流,拜金主义思潮盛行,败德毁行的事情,一样到处都有。正如作者说的,“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连大学生都很难避免被流俗污染,更何况我们中学生?现在的中学生拍拖早恋、抽烟酗酒、沉迷游戏、打架斗殴等现象都有,甚至很普遍。所以,蔡元培的“砥砺德行”,对我们仍有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不说“力矫颓俗”,起码要品行端正吧。希望我们都能像蔡元培所说的,砥砺德行,以正当之娱乐,代替不正当之娱乐,追求无亏于道德、而又有益于身体的娱乐方式和业余爱好,做一个健康正派、品行端正的中学生。

B、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抱定宗旨”。当年北大有无心向学、只为升官发财而读书、在学校混文凭的学生,现在这样的学生更多。选科不是选自己喜欢、真正想读的,而是选发展前景好的;报考大学专业也一样,只看热门不热门,出来工资高不高,不看适合不适合自己。功利至上,只为升官发财而读书。在学校混日子的就更不用说了,平时无所事事,放荡冶游,考试则开夜车,临时抱佛脚,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甚至作弊、抄袭,样样都来。所以无论大学还是中学,所有的学生只要进了学校,都必须首先“抱定宗旨”,认真学习。

C、我觉得“敬爱师友”这一条也很重要。我们这一代人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公主”“小皇帝”,自小养尊处优惯了,惟我独尊的优越感很强,比较自私,也比较自大,很多人不懂得尊重人,连最基本的礼貌也不会。在学校不懂得尊重老师,也不懂得与人相处,学生之间不要说互相勉励、互相促进,连平等交往、友好相处也不容易。所以“敬爱师友”,是做一个好学生的最基本要求。

1、感人肺腑的情思 :

前任职教育部时就对北大做出贡献,早已情系北大;走马上任之初,即针对时弊,殷殷教导青年学子改变观念、学风,热切关注;每提一点要求,都真诚表达自己对现实的看法、对事理的理解和对青年学子的诚挚期待;对青年学子近期应做事两项事,也同样是带着满腔热情来进行解释和开导。

这篇演讲的巨大说服力,除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因素之外,感人肺腑的情感因素也起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2、古朴典雅的语言 :

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作,带有古朴典雅的特点。 这是因为在那个年代,正是新文化运动的前期,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而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但作者在语言运用方面,独出心裁,别具一格。他的文章的基本格式是文言文,用了文言文语汇和句式,但造语浅显,带着许多口语口语成份,这就比古文容易接受理解。因此,这篇演讲稿,演讲起来,能够让听众听得懂,好理解。因此,这篇演讲稿读起来,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的特点,又有口语明快易懂、容易接受的好处。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