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句好段摘抄 《集结号》观后感

《集结号》观后感

励志的句子小编经过反复打磨和修改,终于呈现出了最新的“《集结号》观后感”。你对作品的观后感基本格式掌握了多少呢?优秀的作品往往能够引发我们深思,而观后感则是反映观众对电影情感和认知的重要方式。在写作品名观后感时,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有关这些问题的详细信息,请您阅读并收藏本文!

《集结号》观后感(篇1)

我们的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然而五星红旗是中国的烈士用鲜血染红的。最近,著名导演冯小刚在小说《官司》的基础上,创作出一部令人震撼的影片《集结号》。

《集结号》说的是在解放战争期间,一连连长谷子地接到团长命令,带领全连47位士兵火速赶往阵地完成阻击任务,以便让大部队安全转移。他们约好,一连听到集结号,就可以突围撤走。但全连战士始终没有听到集结号的吹响,除了谷子地,其他的战士全部战死并在战后成了失踪人员。从此以后,寻找团长问清楚为什么集结号没吹响,恢复战友们的烈士荣誉成了老谷一生的追求。几十年后,他得知团长早就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团长的警卫员道出了秘密,当年大部队转移的时候,团长根本没让号手吹号,当时已经决定用一连的牺牲去换取大部队的安全转移。

看了这段介绍是不是很震撼?当我看完这部巨作直至影院灯亮,我都还傻呆呆地坐在那儿,眼泪不自禁地”哗哗”往下落。48个人的一个连,在正常时期连半个连都不到,就是这样一支人员稀疏的队伍一直坚守在阵地,打败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集结号》体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顽强,体现了中华民族舍己为国、视死如归的精神。48位战士像狼牙山五壮士那样,为了大部队不受损失,在明知结果是以卵击石的情况下,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全力以赴地击退敌人,保全了大部队,顺利完成转移的任务。47位战士死后仍是默默无闻地躺在煤堆底下的小窑洞里,直到1956年,谷子地才通过政府追认他们为真正的烈士。这些烈士为了我们祖国的和平和美好,不怕牺牲、甘愿奉献,用自己的鲜血换回了我们现在幸福的一切,他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每一份幸福背后总有一份艰辛的付出。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只要祖国有需要,我也要像影片中的那些英雄叔叔一样,不退缩、不哭泣,自力更生,勇敢面对,担起我的一份责任和义务。

《集结号》观后感(篇2)

今天看了一部令人荡气回肠的纪录片—- 《集结号》,本不想看,但秉着完成作业的想法,硬着头皮租来了碟,与父母一同看了起来,而剧情却出乎意料地把我深深的吸引了。

中原野战军独立二师一三九团二营九连连长谷子地,接受一项新任务:阻击敌人,为大部队撤离争取时间,他与团长约定以集结号为令,集结号不吹,他就不能撤退。谁知那集结号是永远不会响的……而他和四十七名兄弟却毫不知情的在一座废弃的旧窑场里奋勇厮杀,狙击百倍于己的敌军,阻挡了敌人的三次进攻,直到全部战死沙场…… “谷子地”成了唯一的幸存者,为了防止被发现,他穿上了敌军的衣服,在死人堆里扒食物。结果,他在战场上被自己的同志当成了俘虏。由于部队失散、全军番号整编这样艰难的状况,他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那些死去的战友不能获得烈士称号!谷子地的下半生一直在寻找那47 具骸骨,终于他找到了当时团里的政委,证明了除谷子地以外的47 名战士全部为烈士,最后47 具尸体全部被找回。

在阻击时,排长焦大鹏在临死之前为了给九连留个活口,骗连长说他听到了集结号;爆破手吕宽沟为了给连长捡一块表倒在了敌人的狙击枪口下;指导员王金存在最后一刻战胜了怯懦, 终于爆发,与其它战士一起奋勇杀敌直至英勇牺牲;狙击手姜茂才为了给好友吕宽沟报仇,他最终选择与敌军的一辆坦克同归于尽;机**罗广田奋勇杀敌,直至最后一颗子弹从枪膛里飞出;三排副老刺猬虽是个怕死的老兵油子,但最后还是和敌人拼到底……这感人的一幕幕始终印在我的脑海里,无法忘却。

解放以前, 千千万万的烈士为砸烂旧社会,建立新中国英勇的牺牲了,其中有些战士由于各种原因还得不到烈士的名分,让亲人得不到安慰和补偿。看现在,学生们“ 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还有些沉迷于网吧,而政府官员们***,这样的例子 比比皆是。面对这些现象,我们这些生在安定社会的人们难道不该反思吗?难道不脸红吗?你们对的起那些死去的烈士吗?

通过这部影片,难道我们不应该反思一下吗?你是否遵守承诺,言而有信?你是否具有“不抛弃,不放弃”精神?你是否有无私奉献精神?如果没有,那么请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

《集结号》观后感(篇3)

幕幕炮火连天、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血腥撕杀的场面令人惊心动魄;一场场战友惨死、尸骨无存、背负“失踪”名份的情节使人撕心裂肺、悔恨哀怨;一个个舍生取义、视死如归、锲而不舍的英雄壮士让人无限敬仰、难以忘怀。整个影片让人震撼、让人心碎、让人感动、让人长叹。当人们期待以久的集结号终于在片尾中吹响的时候,我禁不住热泪盈眶,感慨万千。这就是我观看了电影《集结号》后的切身感受。

有许多人都说电影《集结号》是一部战争片,但我却感到她更像一部伦理教育片。本片导演冯小刚说《集结号》是表达诚意的作品,我认为还是很有道理的。战争的残酷场面只不过是为这部片子的主题思想铺垫一个前提,其真正的思想主题是在弘扬“忠诚”。

《集结号》吹响的是一曲以忠诚为主旋律的壮丽诗篇。四十七个壮士血洒疆场是忠诚、为的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为的是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焦排长在重伤弥留之际说听到了集结号吹响了是忠诚,为的是余下的战友的生命;刘营长不让吹集结号也是忠诚,为的是大部队的安全撤退和《太极旗飘扬》+《拯救大兵》+《兄弟连》+《激情燃烧的岁月》+《艺术人生》。也有人早就宣传称这是一部中国的“拯救大兵瑞恩”。无论人家说什么,自己眼见为实——在战场戏那部分的确有点“美国味”。

说到战争片,让我恶心的就是中国战争片,连长顶着炸药包对手下喊“兄弟们你们撤!那里有我顶着!”……(吐了)好假!在这部冯氏战争片里,虽然许多地方采取西风东借,可还是看得到一些低能的中国风格,如吕宽沟和姜茂财去为连长拿手表,宽沟找到手表后竟然高兴地跪了起来(上半身垂直于水平面)!这不是自告奋勇地当活靶子嘛!!但是从中也许还能看出一点,那些士兵不是天生的职业军人,他们都是普通人,都是种田的老实人,因此一高兴,忘了自己置身战场也是人性流露的表现。这时我就觉得这个傻军人很可爱——可如果我是连长我肯定能被他气得吐血,这绝对属于非战斗性减员。

可见《集结号》并不是传统的,教条的,宣扬解放战争怎样怎样的影片。他“我但是是把一个人的经历给拍下来。”哪来什么教条?哪来什么英雄主义?有的只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人性的人呀!“炸碎了,就捏不起来了。”

《集结号》观后感(篇4)

《集结号》是部以战争背景为题材的电影,电影场面逼真、朴实,人物的写照不乏细腻,视觉效果很棒。那是其次,一部电影的灵魂无非是它给人们带来什么,视角感受只是一种艺术的形式要求,或从功利的角度而言是市场竞争的需要,是门票的压力所必然考虑。但仅有这些并不足以让人们喜爱一。《集结号》这部电影用艺术展现了一段我们不应该忘记、应该去认识的历史,也折射出了我们应该去思考的社会问题。

谷子地,一个非常个性的名字,影片最后的解说是因为这个主人翁是在田地里发现被遗弃,并被人收养的,姓氏何名不知道,拾养人也就是他善良的养父母给他起了个非常的姓名——谷子地。我想,他们的养父母要么是有点诗情的浪漫,要么是一时即兴思维的巧合,因为这个名字真的太富有想象的空间和命运的预示了。我并没有去考究影片是否真的是个真实的故事改编,但我相信那段历史没有谷子地也会有别的什么地的。

谷子地,影片刻画了他这么一位代表性的优秀的中国军人——别看他似乎不识什么字,也揭示了一段心酸的故事。谷子地和他所带领的团队在战争中展现的是一种为某种理想无愄牺牲的精神,和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没有什么例外。如果仅是这样的话,这部电影似乎没有自已的东西了。看过这一部电影的人,我想他们不得不为这影片所感动——除非看的人没有感动的能力。

四十七条性命在为完成大部队转移的狙击战中,打退了装备和人力都数倍于自己的敌军的三次进击,成功掩护了大部队的转移。四十七条生命沉睡在一块了。谁不想活着?但是那个意味生存机会的‘集结号’始终没有响过。指挥官谷子地有幸存活,却要面对历史的愚弄,成了解放军的“俘虏”,但这并没有消磨他心中的信念。

解放了,明明是用生命出色完成战斗计划的四十七名英雄,最后被定性为失终。我想观众们能不打报不平?于是故事的下半段为“公平”而描述。

《集结号》观后感(篇5)

“听不见号声,就是打剩了最后一个人,也要给我接着打下去。” ——《集结号》对白

电影一开始,战斗就开始了。三营九连连长谷子地带领一百一十七人的部队进攻国民党部队。招降失败后,谷连长发起了进攻,不料中伏,死伤惨重,幸亏最后还是攻下了。代价就是老指导员等七十一个脑袋。

很快他们就又接到命令了。九连一行人要坚守汶河的一个旧窑场,掩护大部队撤退。当团长说出:“听不见号声,就是打剩了最后一个人,也要给我接着打下去。”我的心为之一震,铁一样的部队,铁一样的死命令。而团长能给的帮助只有几枚炮弹和一个名叫王金存的指导员。每个战士都知道,如果一个营来守四个小时都难,更何况一个天残地缺的连。

不出所料,这是一场惨烈的战斗。敌人第一波进攻,九连勉强撑了过去,死伤了十三人。有两个战士偷偷出了去,在一个已亡的敌军将领身上抢了一块手表。正当他们转身走时,其中一个被敌军打中,奄奄一息。当连长问到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们的回答很天真:“为了连长能有手表看时间。”一阵沉没后,那个受伤的战士就死了,他毫无怨言。敌人第二波的进攻接踵而来。剩下的战士顽强抵抗,终于击毁敌方坦克,击退敌人。焦排长受了重伤,躺在担架上。他用微弱的声音告诉谷连长他听见了号声,并让他们赶快走。渐渐地,也开始有其他人说听见了号声。但谷连长只问第一次上战场的王金存指导员。他坚定地回答:“没有!

我没听见!

”……最后,谷连长留了下来,大伙跟着留了下来,没有人再提离开。结果不言而喻,全体阵亡,谷连长受伤昏迷被俘,得以幸存……

从此,谷子地一直在为自己没听兄弟的劝说而自责。直到所有战事结束,重遇当年的吹号人,才知道当年团长根本没下令让他给九连吹集结号,因为九连牵制住了敌军的主力。谷子地整个人呆了……

看到这里,我觉得自己的眼眶都湿了。影片在庄严的号声中结束,但我的心久久未能平复。这是一次心灵的震撼,不是因为战斗场面的宏伟,而是他们的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那种兄弟间铁哥们的情义。我不知道这个故事究竟是不是真的,我只知道我被它感到,我知道我们的前辈就如他们一般,为我们的中国奋力战斗。他们是英雄。

我不禁回想起电影中的那个片段:整个连只剩下谷连长和受伤的王金存,王问:“我没给你丢人吧!

”谷连长沉默了一阵,说:“下辈子还做兄弟。”

眼泪终于滑下……

《集结号》观后感(篇6)

《集结号》不仅是一部商业大片,更是一部主旋律影片。它讲述了战争的残酷和军人对荣誉和公正的执着追求。冯小刚塑造的谷子地和九连的47名战士,是符合新时代审美标准的战斗英雄,不但有血有肉,而且有个性有缺点。

我们这一代人多数是看着红色影片和文学作品长大的。董存瑞、邱少云的英雄故事,多少回伴我入梦。我曾经简单地认为,一个战士,为了集体和国家,作出牺牲乃至奉献生命,都是理所应当的。

《集结号》围绕着谷子地为九连47名战士追讨烈士名分,追寻荣誉和公正而展开。结果出人意料:团长刘泽水当年给他们下达阻击任务时,根本就没吹过集结号。部队首长原本就要舍车保帅,把九连作为“弃子”,换取大部队的平安转移。这一真相,恰恰有力地证明了战争的残酷,却和我们从小所受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大不相同。按以往主旋律战争片的一贯套路,《集结号》的故事原本可以有以下两种发展方式:一是团长刘泽水在布置任务前,把大部队面临的危险处境婉转告诉谷子地。谷子地还没等团长说完,就主动请缨率全连誓死阻击敌人,保证大部队安全转移。团长思考再三迫不得已作出艰难抉择。九荣战死在阵地,圆满完成了阻击任务;二是团长刘泽水一开始并没有想牺牲九连的47名战士,大部队转移到一多时,确实向九连吹响了撤退的集结号。谷子地和九连的战士们看见大部队还没有完全脱离危险,便违抗军令坚持不撤,最终全部壮烈牺牲。

《集结号》编剧和导演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选择了这种出人意料的发展方式:九连的47名战士,不仅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全部战死,而且在死后都没有获得应有的烈士荣誉和名分。难怪谷子地在得知真相后,要在团长的墓前激动地大声质问,尽管他很清楚地知道团长当年也是事出无奈,而且团长本人也是为了掩护大部队而战死的。

我相信,《集结号》中的事情,在当年的战争中确实发生过。不仅在日本军队和国民党军队里发生过,解放军同样也不例外。关键时候的舍车保帅,往往是自上而下作出的决定,很难是个人的主动请缨。就像《集结号》里谷子地说的,“谁不怕死,谁见了子弹不哆嗦”,因此谷子地要把在战场上吓得尿了裤子的王金存从团长那里要来,作为自己连队的指导员,最终帮助王金存战胜了恐惧,使他成为一名勇敢的战士。

好莱坞一向擅长通过影视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向世界其他国家灌输美国的道德价值观念,《拯救大兵瑞恩》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它是典型的美国主旋律影片。而我们以往的很多主旋律作品,说教味儿过重,英雄人物塑造得高大全,反面角色又一竿子坏到底,难免失真和乏味。《集结号》探索了中国主旋律影片的新模式,想必在它之后,中国的主旋律影片,会更好看。

《集结号》观后感(篇7)

荧屏火爆,90后已经成为主流受众,而适应年轻人口味的电视剧却诸多脱节,靠古装仙侠剧与恋爱偶像剧博眼球。相信不少正值大学生活的90后都渴望看到一部反映他们真实情感生活的剧集诞生,由尚敬执导,焦俊艳、经超、刘小震、马程程等年轻偶像奉献的青春校园军旅生活大戏《青春集结号》恰好应运而生。湖南卫视金鹰剧场的强势平台加上真实的90后青葱岁月,剧集一经开播便收获了超高的收视与口碑。

国产电视剧以大学生活为题材的很少,可其实,四年高校生涯,寝室情谊却是每个年少人最难忘的时光,是太过平淡不好取材也罢,是太琐碎没有冲突也罢,值得庆幸的是,有需要就会有市场,好作品永远不怕等,《青春集结号》就这样悄然来到新生代观众的视线中,开出最绚烂与动人的花。

《青春集结号》讲述的是大学生的故事,顺带囊括了90后青年一代的成长历程。当然也不是简单的本科大学生,是以军校为背景的“另类”大学生活,对受众群体来讲既有共鸣也不乏新鲜感。里面形象鲜明的人物设置奠定了该剧成功基础,通过军校新生叶多多,该剧以点带面,展现了一群洋溢着青春热血的青年投身军校脱胎换骨的蜕变。

叶多多的扮演者不出意外的挑选了新人,由焦俊艳担纲,虽说是新人,焦俊艳之前的简历并不比影坛老手逊色,电影《失恋33天》、《笔仙3》、《心花路放》的出色发挥,电视剧《遇见王嚟川》《班淑传奇》的倾情加盟,都让我们看到这个小妮子不同寻常的发展潜力。

以往的军旅剧中多以男性主人公为发展视角,例如许三多等一系列作品,《青春集结号》大胆革新,将视角落在年轻女孩叶多多身上,她是个学霸,曾先后被美国军校和北大录取,却阴差阳错进入了军校,由此引发的冲突与看点不断。

《青春集结号》的开场,便是大家都“痛彻心扉”的军训场景,叶多多一开始就表明态度,自己是个刺头+麻烦鬼,90后特有的傲娇与执拗在焦俊艳的演绎下非但不惹人厌,反而在青春气息的激荡下洋溢着可爱,她敢与指导员顶嘴,她不墨守陈规,她总是有数不尽的前卫思想。最重要的是焦俊艳找准了角色的定位,为其注入了90后独有的精神气,叫人刮目相看。

剧中由她引发的情感冲突也都是亮点,任务中牺牲的飞行员父亲是叶多多最难以割舍的亲情,她会放弃几所知名大学的名额潜意识便是想要追随父亲的脚步吧,当指导员为她煮了一碗面,向她诚恳的道歉此前对她父亲的误会时,叶多多失声痛哭,焦俊艳此时的情感宣泄十分到位,引人落泪。

叶多多和室友们的纷争也叫人啼笑皆非,她总是认定了一件事便不管前因后果去找室友兴师问罪,却也能在真相大白后立刻向身边人致歉,起伏不定叫观众的心也跟着上上下下的.。不过直爽率真的性格正是当下90后最真实的写照。让人联想到戏外的焦俊艳也许正是这样一个率真坦诚的女孩子。

再看叶多多和男主角任天行的青春爱恋,一反当下偶像剧的拜金与功利,两个有着同样理想和抱负的青年在校园中迸发出美丽的火花,显得那样赤诚与热烈,令人心驰神往。

剧中的指导员这样说叶多多“你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优秀”!可恰恰是这份没那么优秀和不完美让观众从她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经的身影。叶多多这个塑造的很成功,焦俊艳的演绎也有着新人不寻常的惊喜亮眼成色,堪称满分。

《集结号》观后感(篇8)

我们没有战争的记忆,但我们应当对每个牺牲表达应有的敬意。集结号吹响了,这是冯小刚表达敬意的方式,也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正逐渐失落的情怀。那些混合在黑色焦土,模糊血肉中的,属于男人在质感,伴随着这悲壮的号声,被重新润色,提炼。梦想,勇气,意志,信念,情谊这些散发着光芒和硝烟的词汇,象一枚炮弹轰入我们的生活。那些英雄,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失落的情怀,我们没有忘记的权利。

《集结号》吹响。从进电影院至今,那悲壮的集结号,一向响彻在我的大脑,浸入我整个身体,每一个细胞,每一根血管,都被敲打着,充斥着。好久没有一部片子能让我流泪了。对于感情戏,早已经麻木,而应对这样铁骨铮铮的的场面,我忍不住悄然掉泪。原本此类题材一向觉得都不太适合我,所以当亮剑被朋友津津乐道的时候我并不热衷,只是偶尔换台的时候瞄上几眼,人物刻画也形象,也生动,但都激不起我的观看欲望,习惯以感情为主要创作题材的我,骨髓都是填充的浪漫主义。

我是一个普通的观众,按照我的个人习惯,我仍坐在电影院的角落,专心投入的去看导演和演员创造出来的作品。那种身临其境的战争场面,直入心扉的紧张和恐惧,那些平凡普通如乡下孩子的战士,那么多不知名的战士牺牲都那么的揪心和感动,触及心底,触动灵魂。男主角谷子地在中国革命史上还是算一小人物,带领一个连47个战士奉上级命令守在窑场打狙击战,他们死守在窑场,等待集结号的响起,直至弹尽人亡。他一个人活了下来,他把所有的战士的尸体都掩藏在窑里,让他们不至于被炸飞而没有完整的躯体炸碎了,就捏不起来了——谷子地语。他穿着敌人的军装逃出来而被误认为是战俘,他被扭曲了,所以他要咆哮,所以他要怒吼。47个死去的战士被定为失踪,从解放战争的战场,到朝鲜战场,再到进入和平年代后,谷子地的后半生就是在为了给九连正个名,为了寻找47具遗骸、为追溯他们烈士的称号而存活着在他不懈的找寻中,我看到了一种属于真正的中国男人的脊梁,那就是坚忍不拔百折不挠,铁骨铮铮!他所受的一切委屈和不理解无不令人为之动容!

电影完结,我永远无法用我浅显的文字来刻画我内心的震撼和感触,文字与我用,也永远略显苍白。我们在今日的和平下,感受着战争的残酷,体会历史的严肃。向逝去的革命烈士们,致敬!Www.dmju.NEt

《集结号》观后感(篇9)

今天,我们学校三至六年级的同学,一起到电影院观看一部感人肺腑的影片——《集结号》。

影片前半部分主要发生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汶河战役中担任掩护大部队撤退任务的中原野战军独立二师一三九团三营九连,一连连长谷子地接到三团团长的命令,带领士兵火速赶往阵地完成一项阻击任务,以便让大部队安全转移。他们约好,一连听到集结号之后,就可以突围撤走。因为没有听到撤退的“集结号”,除了老谷一人被老乡救下,其余47名战士全部阵亡。47条年轻的生命,有日夜盼望回去的家,有朝思暮想的亲人,他们有血有肉,他们的勇敢真诚令我们感动。

但是47位战士的牺牲因无人证明,而被认定为“失踪”,在战场上英勇善战的谷子地,亲眼看着自己的战士一个又一个地倒下,决定寻找兄弟应得的荣誉。老谷你的重情义。兄弟们一定把你记在心里。他的这样冷静而不失人情味,把每一个战士放在心里,胜于亲兄弟的做法,不正是处处为别人着想的精神吗?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在汶何一次兴修水利的时候,在已经被埋藏的煤窑里,找到了烈士的残骸,并将烈士们埋葬在一起,举行祭奠仪式,并追加47名战士为“烈士”的称号。1948年到1958年,整整迟到了十年的证明,烈士的称号。他们不再是无名失踪者,没有人能抹黑他们的功绩!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了亚里斯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不顾被烧毁的实验室,失败了一千多次,终于成功了;詹天佑无视帝国主义的阻挠,义无返顾地修筑京张铁路,经过精确的勘测和动工,这条中国人的铁路修筑好了。是什么让这些人获得成功?不是冲动,更不是对名誉的追求,而是顽强的毅力和执著。正如连长谷子地为给战士们讨个名分一样。

在现实中,像《集结号》一样为国捐躯的无名战士又有多少?恐怕有不计其数。他们都有着最淳朴的爱国情感,他们是真正的英雄,让我们向长眠于地下的无名英雄致敬!让我们向所有默默无闻的英雄和烈士致敬!

《集结号》观后感(篇10)

听说最近冯小刚又隆重推出了一部颠峰之作《集结号》,战争题材。晚上就和弟弟还有桥走进了电影院,一来想了解战争题材的电影在冯小刚手里会是个什么样子,二来也是想给桥一次受教育的机会,看战争电影是可以培养男孩儿阳刚之气的。

那战争场面真是惨烈,血肉模糊,我拧着心,皱着眉看完全剧。战场上的生命就似一颗灰尘,一吹就没,一声集结号就是48条强悍的生命,一块手表也是一条生命,人真是太微不足道了,而意志力却太强大了,生命可以倒下,而意志永远耸立。集结号也代表着一个男人的承诺,撼天动地。

冯小刚不忘在战争中添入人性,他可能明白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不在乎纯粹的战争,而更关注的是人性,英雄可以倒下,而人们关乎正义之行为的观点是不能含糊其词的,为了兄弟们的荣誉,我的心跟着男主人公在人道和不人道之间愤怒与抗争,突然明白人内心的平静也是要建立在一个完美的结局上,我们看重正义比生命更甚。结局总算是完美,人性和正义均得到了彰显,如不这样,这世界就太惨无人道了,全中国人民都会寒心的,冯小刚总算没让全国人民寒心。

《集结号》观后感(篇11)

眼下芒果台正在热播《青春集结号》,这是开启中国军旅生活情景喜剧的著名导演尚敬新作,汇集了焦俊艳、经超、刘小震、马程程、石安妮等一众优质偶像,同时集结了闫妮、高亚麟、林永健、吴京安等实力派演员倾情加盟,讲述的是95后军校生丰富多彩的训练生活与成长经历。

《青春集结号》改编自陈华小说《那一曲军校恋歌》,原著小说写的是20年前军校里的一群女生的故事,笔者有幸看看,正巧我也是80后,那样的时代,一群刚刚从懵懂的少年变成穿上军装的女兵,遇到了不一样的男人,也就遭逢了不一样的爱情,虽然环境不同,但那个环境里,朴素真挚爱情的记忆情真意切。尚敬的改编很巧妙,将原著中的80时代改在当下95后,摈弃了原小说许多中严肃、刚正,或者说有些太“正”的情怀,保留了纯真、朴素、真挚、振奋、生气勃勃的特色,又延续了尚敬式幽默风趣,让本剧看起来青春时尚又不乏逗趣幽默,难怪收视率不俗。

小小荧屏上那些纯属虚构的乱世佳人玄幻神剧,着实不少让人倒胃口,突然来了一股个性夸张又不失担当的95后清风,很舒适。军营里的情感向来令人振奋,加上本剧又是又男女真挚情感穿插,有趣的故事肯定是一茬接一茬。军校尽管也是学校,但因为纪律严格,爱情故事虽不会像普通学校那样招摇,但鼓荡的青春也是永远的主题。女主人公叶多多(焦俊艳)和战友一起接受着独特的洗礼,信仰、使命和爱情,叶多多活力四射,有才任性又充满麻辣性格,她和阳光帅气,又充满正义感的军校院长之子任天行(经超)感情能否顺利,因为上一代误会成为关注焦点。

除了有才任性的叶多多,居中不少人物惹得观众喜爱,例如憧憬美好的新生公认女神姚小瑶、贪吃的大眼神枪手马蕾蕾、学霸中的学霸黄晓悦,看似呆萌实则大智若愚的廖帆等,《青春集结号》恰如其分的展现出95后青春男女成长蜕变,个性鲜明的这些青年人,让稚嫩的肩膀逐渐适应了责任和重担,正能量满满又不像一些为体现爱国主义、理想主义的的电视剧那么假大空。

当下青春偶像剧有种种不堪:粗俗,泛滥,草率,肤浅,喧嚣……奇怪的是着重表现军校生在军营中锤炼和成长的偶像剧《青春集结号》,居然一点这个感觉都没有。虽然我没经历过军校的生活,但剧中的不少情节又似曾相识,《青春集结号》能撩动大家记忆的琴弦。我们会在边看《青春集结号》,边感叹自己大学时代的纯真和如今的无奈,也许这就是生命的本质,总是找不到最好的状态,其实正在经历的就是最好的状态! 而自从两三年前第一批以95后为主力的大学生集体迈入“象牙塔”,开启大学生涯后,舆论对于95后的定位,个性夸张成为共性(简直就是杀马特了),但谈及未来还未有清晰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也许《青春集结号》里的这些95后,就是建构着对于自己、对于时代有责任与担当的95后缩影。

《集结号》观后感(篇12)

这是我第二次看这部电影了,这次对这部电影有了不同的感受。

《集结号》是以国共内战和朝鲜战争为题材的电影,是一部实打实的充满战争令人热血沸腾的电影。

主角九连连长谷子地接受了一项阻击战的任务,他与团长约定以集结号作为撤退的号令,如果集结号不吹响,全连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然而一直战到最后一刻的谷子地同志也未曾听到集结号的响起,并不是由于他的耳朵在战争中震聋了的缘故,而是139团的团长刘泽水同志根本就没有下达吹响集结号的命令。谷子地只能带着他那可怜的47人奋战到死。个人对于这种战友间的背叛行为是十分应当遭人唾弃和鄙视的,然而对于战争这种事来说,不能把和平时期的道德观价值观去衡量的。

刘泽水这么做完全是出于战略的需要,并不是他个人想要这么做的(这么想我心里平衡多了)。故事除了走血腥的战争路线外,其实不难发现还有条情感路线,是由连长谷子地串起来的,对47个弟兄都被视为失踪者的愤慨谷子地设法加入解放军炮兵部队,跟随队伍的步伐南征北战,他生存的唯一动力只是为死去的战友找回应有的荣誉。即使时光飞逝事过境迁,即使历史已渐渐被人淡忘,那刻骨铭心的兄弟情谊却丝毫不减,在谷子地的脑海里,永远鲜活的是自己那些兄弟们的影像:王金存,焦大鹏,姜茂才,吕宽沟等。

故事的结局仍然是令人振奋人心的,谷子地听见了集结号的响起,全九连的战友们都听见了集结号的响起。为本片的片名《集结号》画上了点睛之笔。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